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幼儿园专题研讨“三字诀”的发展策略

2015-07-25 08: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园本教研”是一种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 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更是一种研究的方法。园本教研活动内容、形式、方法多种多样,具备灵活性、情境性、非线性等多种特征,而本文中所说的“专题研讨”是园本教研中经常用的一种研讨方法,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一、一五一“实”的研讨制度——实字诀
  制度是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为解决问题、提高效率而产生的,能被大家认可与接受。针对我园教师研究能力弱,分析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制定了一五一“实”制度,重点突出“实”字,旨在把研究工作做到实处。
  1.“一例会”
  活动以园或年级组为单位,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地点、人员,每次有固定的分管领导参加活动,保证活动的质量,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也可以随主题的需要更换、调整,在守规章的同时,让教师有章可循,灵活运用。如在以年级组为单位的专题研讨会中,需要把特色与园本课程相融合,因年级组长不能很好地把特色与课程相结合,掌不好舵,而且每个年级组都碰到同样的问题,在经过大家集体商量后,分组活动改成了全园性的活动,共同讨论遇到的问题与难点。在业务园长、教学骨干的引领、支持之下,解决了难题,明确了方向。
  2.“一命题”
  专题研讨“研”什么,是否具有针对性,都是命题的关键。每次一命题都需深思熟虑,把握好研究的方向,防止活动中出现随意、低效等情况,保证“命题”都是共性的且都能从幼儿园、教师、幼儿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确定。如在以年级组为单位的专题研讨活动中,主题的收集唱响“三部曲”:第一部是“民众收集”,由年级组长把教师反映的一些焦点问题提前一周收集好,并在年级组活动时上演第二部“民主商讨”,集体探讨主题,对主题进行第一轮的删选;组长把删选后的主题上报至园长室,即第三部“行政把关”,业务园长通过提醒、帮助、建议等方式,帮助组长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讨重点。“三部曲”保证活动高效、优质地开展。活动结束后,由组长把每次活动的主题汇总好,记录好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年级组互评、园长室评价的方式确保活动实实在在地开展。
  3.“一主持”
  专题研讨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内容丰富,而活动的成功串联对活动是否有效有着重要作用,故而对主持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做到环环相扣,又要做到由浅入深,引领大家从浅水区向深水区探究。我园每次活动的主持人都是老师自己报名,从学期初到学期结束每次的活动主持落实到个人,教师轮流主持,人人参与。教师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充分展示每个教师的特长与风采。根据活动的需要及难易程度,每次的主持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两人,在两人主持中,有一人是主讲人,另一人起到补充、辅助的作用。主讲人负责贯穿整个活动,掌控每个活动的环节,逐层深入;另一人在主讲人讲得不到位、不全面的时候进行补充、完善。
  4.“一总结”
  活动的过程固然重要,但仅是表面的热闹,不能深入地剖析问题的实质,研讨活动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所以在活动的最后,都少不了有效提升、总结反馈等重要环节。我们总结了三种做法:轮流式、即兴式、提升式。“轮流式”指参与活动的教师师轮流总结,长短、内容不限,最短的可以一句话,以在活动中的感悟为主要内容,说一说自己的体验之思;即兴式是指主持人在整个活动中截取每位老师的信息,整理归纳后,把活动的整体情况进行反馈,发现过程中的闪光点,帮助每位教师深刻反思;提升式是指由专人在活动前就对此专题进行深入思考,在活动最后总结发言。因为教师有了前面的深刻剖析作为铺垫,一些理论性强、富有实践意义的总结总是能给教师更深、更多的启发,比简单的说理效果更佳。
  5.“一条线”
  每次专题研讨活动都讲究条线作业,每周一例会→每次一命题→每次一主持→每回一总结,形成了一条研讨专线,确保了活动的时间与质量,教师也有章可循,从刚开始的生疏、不能驾驭到最后能熟练驾驭专线。
  五个一最终都落到实处,严格地制度保障、分管领导引领监督、对整个活动的评价机制等,使教师有章可循,他们尝到了专题研讨的甜头,能积极地参与到专题研讨活动上,实字诀崭露头角。
  二、开拓创新的研讨方法——创字诀
  1.研讨形式敢于创新
  专题研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而传统的专题研讨较常以集体研讨为主,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我园积极开展小组式、茶话式、座谈式、自发式、引领式等多种研讨活动,避免了传统的研讨形式对教师造成的“研讨疲劳”。如轻松的茶话式和自发式,都是教师自发形成的研讨方式,没有任何压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全园上下自然形成一股研讨的风气。
  2.研讨手段精益求精
  研讨的方式一改传统的简单抛接球的方式,尽量避免你问我答这种机械的问答方式,而对研讨手段进行了创新,如引领式的专题研讨活动:“常规工作大家谈”,一改以往枯燥的被动听、被动说的研讨模式,以发散辐射的方法,先由班子成员做“领头羊”,策划整个活动内容,起到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随后采用“双人主持——体验先行——幻灯为辅——小奖鼓励”的活动模式,结合“活动前教师运球(搜集问题)——活动始主持人抛球(提出问题)——活动中团队接球(分组研讨)——活动末代表投篮(分组选派代表解题)——活动终裁判判球(园长方向性的引领)”的活动方法开展教研活动。其次以“接力棒”的形式,分组承担专题研讨活动,如大班以“餐后常规”为主题,中班以“集体教学中的常规”为主题等。由年级组内成员负责活动的方案及进行,采用年级组长把关、业务园长指导的方法,确保活动及时、高效。最后在教研活动后,开展“大家来找茬”茶话式研讨,组织老师共同探讨 本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如第一次以“常规”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中发现了题目太大、内容重复、时间过长、问题没有及时解决等问题,在第二次的研讨活动中,就及时调整了活动环节;同时又发现主持人的组合、搭配中也存在不能互补、不能完善协调的问题,到第三次研讨活动时,调整为中青搭配的方法,青年教师的“活”与中年教师的“稳”完美结合,互补互助。无论是研讨的方法还是手段,都敢于开拓创新,积极求变。
  三、两全其美的研讨效果——美字诀
  1.美在全面唤醒
  通过这种全新的专题研讨活动,唤醒了教师的研究意识,激发了研究潜力,提高了教师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认为,“唤醒” 可以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他因主体性空前张扬而获得一次心灵的解放。教师也在一次次的专题研究活动中释放着自己的心灵。如在刚开始进行专题研讨活动时,教师觉得自己没有这个研究能力,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做听众,但在坚持、鼓励、轻松的研讨氛围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每一位教师都是“主角”,想说就说,想问就问,教师品到了研讨活动带来的甜头。有的教师说:只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好了,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也有的教师说:原来研讨活动就像在玩体验游戏,非常轻松;更有老师说:这样的专题研讨,对我的工作带来很多新的启发,我也对自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些话语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潜力正在被挖掘,教师的心灵正在被震撼,教师的内部力量正被充分“唤醒”,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个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人!
  2.美在全面融合
  经济全球化时代,各个支点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幼儿园就像一个大家庭,幼儿、教师、家庭、社区,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而专题研讨如同一根线,把这些零散的“肢体”串联,赋予它血肉和精气,使它们之间得到了全面融合。总体看来,主要有五个融合:“文本”融合——教师一改被动、消极地去发现“书本”中的含义,生成了一个新的意义视界,教师在边学、边反思、边对照的过程中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师园”融合——教师把幼儿园当作自己的家,为幼儿园的发展操心出力,幼儿园也尽心尽力帮助每个老师快速成长;“师师”融合——教师与教师间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劲往一处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师幼”融合——教师更加注重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把幼儿的发展作为根本,时刻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家园”融合——家园一致,配合到位,共同促进幼儿、幼儿园的健康、快速成长。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所说:“教师只要沉下心,专心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多的收获。” “实”“创”“美”,三字联袂,促使专题研讨活动更专业,更精深,从而为孩子的发展描绘出了美好的画卷。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南沙幼儿园)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