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构建语言“支架”问题探析

2015-07-15 08: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建筑行业中,“支架”的含义是搭建“脚手架”用的支柱和木板,在英语教学当中,则是指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概念性框架。支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框架,以此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概念框架可以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并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学习任务比较大时,由于难度较高,可将其进行分解,然后一步步深入地进行学习。支架式教学模式包含预热、探讨、独立掌握三个环节,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起“脚手架”的作用的概念框架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是主动者、合作者,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简化复杂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活知识储备,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点
  支架式教学应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构建一个概念框架,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因此,要事先将复杂的任务进行分解,分解之后的任务将有助于逐渐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例如,在“A better tomorrow”一课中,先通过字母游戏来引出主人公的名字,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long big short tall small heavy等形容词,并在黑板上画两把尺子,表现出longer和shorter以及本节课的句型结构:A is...比较级 than...B,不同长度尺子的对比就帮助学生将最底部的语言支架建立起来。接着在黑板上画两个不同大小的圆球,并不断增强球的数量,呈现出bigger和smaller,以帮助学生不断巩固语言支架,并通过多种练习加强对语言的理解。这种方式通过层层设计实现了从形容词的原级到比较级的过渡,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为学生正确理解比较级搭建了平台。在搭建支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增强教师的语言示范性,并保证语言输入的高质量;通过语言重复的方式突出重点,以使学生把握学习的关键;语言的输入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整体水平,对于能力较差的同学要适当增加输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输出。
  二、创设真实语境,挖掘材料生活的契合点
  在现代的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学习的实践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当中体验和理解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自然语言是在情境当中产生的,语言和活动受到情境的制约同时也是情境所引发的。因此,语言交际活动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同化新学到的知识,从而使新的知识具有某种意义。学习就是不断地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知识构架。例如,在黑板上设置两只小猪玩跷跷板的情境图,通过对轻重的比较,可以很好地与比较级相结合,并且跷跷板作为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因此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三、提倡合作学习,共享语篇内容拓展点
  小组讨论是一项很好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表达个人意见,从而增加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并通过交流相互学习语言运用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融入其中,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讨论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多方面的交流还可以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更具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误区进行纠正和引导。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探寻新的构成要素,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技巧。例如,教师可将课文中不同的角色分配到每个合作小组,小组进行表演,并相互提问和交流,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并建立起语篇实体,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使英语的学习达到滚雪球的效果,不断建立语篇。
  四、开展激励评价,找准语言能力提升点
  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集体对个人的评价,评价应与学习探索过程融为一体,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表露的情感和态度。例如,在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及时对小组进行评价,并将为最佳表演者画一个卡通形象,然后让学生想象并画出他将来的形象,并将学生的现在和将来进行对比。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为学生搭建一个乐于表达的平台,不仅用所学的英语解决了实际的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构建语言“支架”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提升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等巧妙采取措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使学生能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实现独立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何丹.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D].扬州大学,201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