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本文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就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培养有效学习方式的关键因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造成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已经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并成为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深化改革的重要障碍。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效学习方式,最关键的是转变教学理念。
二、融洽师生关系是培养有效学习方式的重要前提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内心喜欢老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WwW.133229.COm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缩短师生的心灵距离。
2.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增加学习信心。
关于学习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课堂上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并且利用眼神、表情、倾听、体态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呜,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涛。
三、尊重已有经验是培养有效学习方式的逻辑起点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有效的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螺旋式建构,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
四、活动体验是培养有效学习方式的基本途径
活动体验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过程,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知识内化,进而建立认知结构的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创设情境或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感受学习的魅力。
1.动手实践,体验知识生成。
实践表明,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据此,教与学都要以“体验活动”为中心。“体验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体验感性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
2.合作交流,体验知识共享。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需要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建构。
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数学学习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主动内化,其学习效果等于零。当数学问题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都会做出不同程度的思考,但这种思考是混乱的、片面的、缺乏逻辑顺序的,需要教师的引导疏理。教师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思考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把握学生思考中的闪光点。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数学思考方法,并促使学生自主灵活地运用方法实现有效学习。
4.联系实际,体验知识应用。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理解周围事物的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应用。
五、关注学习评价是培养有效学习方式的增效基点
在评价的视角上,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作为不成熟、待发展的学生,所思所想的问题即使有错,教师更要关爱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这时更需要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在老师与同学的评价中,在“以人为鉴”的自我反省中,逐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改正不足,发挥长处,树立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