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但不同学校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或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了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
这些“学困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克星”。他们的智商在正常水平,但由于非智力因素使学习成绩不合格,而有些甚至无法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班级中的这些“学困生”往往阻碍了教师的教学进程与最后的教学测评,尤其是低段教师,作为打基础的开始,总是希望每个学生能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所以很是让教师们头疼。尽管如此,这些“学习困难生”仍然是班级的成员,是我们教育培养的对象。作为我们班主任则更应抛弃对这些“学困生”的错误认识,探寻科学合理的途径,从产生学困生的根源入手,以人文关怀的行动去了解每一位学困生,带领他们共同前进、健康成长。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复杂,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
1、生理因素
有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生理上的影响,比如父母遗传因素的影响等等。wwW.133229.cOM比如班上有一学生成绩很差,主要问题在于他的记忆能力很弱。经我了解,他父母两人在儿时读书的时候也存在记忆能力差的问题。
2、家庭教育的因素方面
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不当激励、过分期望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比如我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人很聪明,学习成绩却不见得突出。而且平时不爱做家庭作业,做事散漫,并且有厌学情绪。听她母亲说:在家里,如果母亲没能满足她的需求时,她便会以自残甚至是自杀相威胁。而我在跟她的谈话中,她又时常表现出对母亲的同情和对父亲的仇恨。于是我便走访她的家庭,原来她父亲有着多种陋习:赌博、好吃懒做、家庭暴力,动不动就殴打她的母亲。她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使她一方面对于父亲对母亲的行为感到痛恨,同时,对自己想要得到满足时,又会模仿自己父亲的行为,在潜意识中赞同其父的行为,在学习上,又模仿着自己父亲的懒惰与消极。在这样一个没有家庭温暖,没有正当的家庭教育下,使她成为学习困难生。
3、社会环境因素方面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早期社会性学习存在缺陷、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比如,随着网吧的增加,一些青少年学生由于自制能力较弱,在不良青年的带领下,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业,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4、学习困难学生自身的特点
缺乏学习的动机、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意愿弱,他们对于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用、为谁而学习不明确。有些学生情感上存在障碍,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常对于老师的一句批评而耿耿于怀。学习不良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缺乏自制力和坚韧性,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便爱打退堂鼓。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概念消极,他们总认为自己无能,对完成学习任务没有信心。而研究也表明,学习不良学生对自己学业的评价显著低于非学习不良学生。
5、学校因素
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教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对学生压抑有余理解不足、教材要求偏高、课业负担过重、班级人数多、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辅导学生不足等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因素。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策略
1、教师要正视学习困难生
对于任何一个群体,其组成的个体都有优劣之分。优秀生是教育管理中的先锋猛将,后进生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应该尊重实际,接受学习困难生。另外,仅仅理解了学习困难生的不可避免性还远远不够,教师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关心爱护他们。
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要承受来自家长、同学、老师的舆论压力,要承受课业负担及考试的更大压力,所以他们更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理解和帮助。教师应该不排斥、不讽刺、不惩罚他们,而应关心、体贴、鼓励、信任他们。
我们如果只重视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那么成绩落后、品德欠佳的学生就自然成为我们思想理念中的“双差生”,长期教育影响的结果必将导致学生中的两极分化与结构断层现象。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由于自我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加上教师的不当鞭策之言,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成绩的进步与提高,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成为“坏家伙”。
2、平等对待学习困难学生
师生平等是教与学和谐的基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的“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彼此平等、相互合作的关系,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学生促进教师的教。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说孩子小,谁说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在辅导学习困难生中,帮助,就意味着必须耐心地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寻找他的那些好学上进的细胞,使之兴奋起来,然后再帮助他学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信他有好学上进的一面,这样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坚信每位学生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思考,才能对每位学生都有信心、有感情。有的教师认为只有好学生才能帮助自己进行教学,那些学习困难生是阻碍自己教学的包袱,是累赘,于是对困难生就缺乏耐心,就不能建立互助的关系。师生关系不协调,教学就不能达到效果。
教师要相信哪怕学习最差的学生都潜藏着帮助教师教学的能力。从这样的认识出发,耐心地到学生中去寻找,这样,教师的小助手就会越来越多。
3、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困难生,既要看到他们的缺点,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抱定坚强的信念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教育。
学习困难生大多只是学习上一时表现为不适应,或者虽然学习上表现得不是很突出,但是其他品质方面却较好。教育者对他们的认识应该是:在学习上他们很有潜力,故应把他们称为潜能生。这样,自然也就避免了对他们自信心的打击。他们一定存在着超过一般学生的某种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优良的品质等等。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的,挖掘出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随时给他们制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鼓舞其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要用闪光点照亮其阴暗面,促其转化;要坚持正面教育和热情帮助,避免空洞说教和频繁的批评。
4、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而,在学习困难生的转化过程中,培养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我们要细心了解困难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觉悟。
5、制定有效的帮助措施
对于外因方面,我们可以建立每个学习困难生的档案,采取以优带差、课中单独辅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内因方面,要让他们自主地制订学习计划,强调自比,适当横比,定期总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励、发展其学习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社会上许多人的观念中,只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人才,需要得到老师特别的鼓励和关心,那些成绩一般甚至落后的学生往往是教育教学中比较头疼的问题,很难引起老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与教育关爱。这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畸形的人才观念,是“教育即淘汰”不良风气形成的主要根源,也是腐蚀和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学困生问题的客观存在,说明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问题,解决学困生问题实质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应用,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
总之,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上并非天生困难,往往有一个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我们要从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本人各方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形成困难的原因和发展的近况,切实了解每个学习困难生的症结所在,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他们需要我们有一颗爱心,为他们的转化创造良好的感情基础,并辅以有效的措施,从而达到实现困难生向良性转化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