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认真准备,研究教材
上一堂好课,首先就是要认认真真准备,这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共识。历史课本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每个历史事件,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故事都有各种各样的趣味性,有获得成功的兴奋,有饱尝失败的痛苦,有伟大人物辉煌的历史功绩,也有一些卖国求荣的阴险小人的阴谋等等。历史教师通过自己仔细的备课,把教材的东西研究透,尤其是把握好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导向,把自己设想成情境中的人,把自己放入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好好体验曾经发生的事,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再加上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学生也带入到对历史事件浓厚的兴趣中,使学生身临其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上课注意导入,激发兴趣
在认真研究教材,备好课的基础上,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每一堂课都有一个好的导入,好的开头。导入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它的设计如果既能跟上课的内容紧密结合,又能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那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例如在学习“美苏争锋”这一课时,导入新课可以用另外一种思维,把角度锁在“孩子的眼神”,用幻灯片展示二战中一些孩子的眼神,里面透露着恐惧和无助,再用幻灯片展示二战后两组不同小孩子的眼神(一组是恐惧和伤心,一组是开心和快乐),并配以解说后面两组恐惧和伤心的是在越南和朝鲜,开心快乐的是在美国和苏联,让学生思考,本来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了,孩子们对战争恐惧和无助的眼神也应该消失了,可是为什么在战后却出现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眼神呢?这就与二战之后的冷战格局有关,那么冷战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冷战,又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短短几分钟,让学生在孩子眼神流露的情感变化中去思考原因,极大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起来了。wWW.133229.Com
三、通过不断设问,提升能力
有了良好的开头,接下来就是怎么样在上课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其中,层层设问,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拓展他们的视野,在不断提问不断解答层层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在开动脑筋,用自己之前掌握的知识和课本上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知识重组,加以系统整理,再总结归纳,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兴趣,更提高了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换,让学生思考:“原来的旧航路怎么了?”“为什么一定要去东方开辟新航路”“当时有能力去开辟吗?”“有人愿意冒险去做这件事吗?”让学生学会用问题思维法去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后再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能把问题分解掉,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了,兴趣也就更浓了。
四、创立情境,升华情感
教学方式可以是不拘一格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大胆地去体验去模拟。在模拟情境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事件后所蕴含着的民族情感,从而把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情境体验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讲“重返联合国”这一目时,让学生组织模拟会场,第一组同学从中国代表的立场上说明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理由,第二组同学站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立场上说明反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理由,第三、四组同学则是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经过一番激烈地辩论,最后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于今天正式恢复。学生有过切身体会后,对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成功一定会感到非常激动,同时也可以用视频播放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的画面,使学生油然而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去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联想能力,扩散他们的思维,也能更好地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将课堂导向深入。为了使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更浓厚,可以在上课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故事,如在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课时,可以穿插周恩来一些出色的外交故事。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留一些问题给学生课后去思考,让他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也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让他们的兴趣更持久。
学生的兴趣是靠历史教师慢慢培养出来的,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兴趣多少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只有在对教材、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用自己的满腔热忱去打动学生,学生才会迸发出无穷的兴趣和活力进行学习,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学历的兴趣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