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2015-07-10 08: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繁荣,信息素质已成为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主渠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主阵地,信息技术教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主要参与者。作为主要参与者的信息技术课教师首当其冲的就是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信息素质。几年的教学实践给了我很多启示,下面的几种方法对于学生学好信息技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恰当比喻,加深印象
有些知识晦涩难懂,以学生现有的水平显然无法理解,如何让这些知识通俗易懂,学生容易理解呢?例如计算机由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组成,但学生对软件和硬件的认识较模糊。通过比喻把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成学生日常生活中直观的知识,可以把硬件比喻成人体,软件就是人的大脑,大脑指挥人体执行各种动作;将钢琴比喻为硬件,乐谱比喻为软件,有了乐谱钢琴才能奏出美妙的曲子;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软件和硬件的关系;再如文件和文件夹,可以把电脑硬盘比喻成一个大型图书馆,图书馆里有各种门类的书籍,那么些五花八门的门类就是一个个文件夹,而每一本书就是一个文件。WWw.133229.cOM这样学生就在脑海里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关系有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二、有选择性的师生角色互换
对于那些相对比较简单通俗易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热情的知识,而且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曾经接触过、有操作基础的课题,使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可以调动同学互助、互评的积极性,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如word中图形对象的插入方法,这些内容对于初中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比较容易理解,操作步骤简单,一点就通,而且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有开设。
把这部分内容交给基础好的学生来讲,就会在同学间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促进课堂效率;同时老师可以腾出精力和时间来关注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教师能够有针对地对学生讲课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三、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不拘小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掌握。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更要始终坚持强调动手能力。比如讲到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了让学生不仅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内部的组成,更要从感官上认识计算机的组成。找一台主机直接搬到课堂上,请一位同学把这台主机的各个部件全部拆开,让同学们逐一认识各个硬件部分,同时介绍每个部分的详细参数。通过实践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和组成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打破了铁盒子里的神秘感。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讲得详细而具体,但是软件的介绍就可一笔带过,无需把某些专业人员深入运用这些软件时才会碰到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去“挖掘”探讨,这就是所谓的内容不拘小节了。
四、学科整合,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二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活用、实践。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他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也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得信息素质的培养显性地和隐性地贯穿于各科教学当中。比如讲完了powerpoint幻灯片之后,让学生利用powerpoint为语文课本中《济南的冬天》制作一个幻灯片演示文稿,比赛谁做的既贴题而又漂亮实用。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唤起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和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重点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真正培养出具有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一代创新人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