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试析引领学生步入古人的世界——中学文言文教

2015-07-06 10: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激发兴趣
  论文摘要:中学文言文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文言文教学中通常的一个弊病便是逐字逐句地翻译,以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浓。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展开论述,具体阐述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中国古代的文化,如一坛埋藏己久的美酒,越品越醇,那弥漫身心的芳香,仿佛能浸渍人的气质修养,让人生出“乐不思蜀”的感觉。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却对古代文化了解大有偏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欣赏者较多;而那些成篇成集的文言文,“畏惧者’,倒也不乏其人,且不说那“晦涩”难懂的字词句式,就是那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也自然而然地平添了一层时代的隔膜。学生在上小学时读些简单的文言文还勉强凑合,可到了中学,文言文的篇幅、章法等要求不断增加,就难以招架了。有的学生一捧起文言文,就感到头痛,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需要,勉强记些相关内容。若真要论及其含义与章法,一知半解或干脆不懂的人便多了。对于这一现象,许多语文教师在积极探索,努力寻找传道、授业、解惑的有效途径。笔者由于对古代文化的酷爱,所以对此问题特别关注,也曾多方实践,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生何以会对文言文如此头痛呢?虽说古文离我们年代久远,不免产生时代隔阂,但对于古人的东西,学生也并非一概排斥:屈原、司马迁等文人的千古美名,秦皇汉武的雄才伟略,春秋战国的烽烟战火,就不乏吸引人之处,可见问题主要在于文言文教学未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注重逐字逐句的翻译。wWW.133229.cOM事实上,这只能让学生回圈吞枣,不仅不能理解,更谈不上产生兴趣。叶圣陶先生对此也自我解剖说:“像我曾经干过的那样逐字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或当地方言就算了事的办法,必须坚决放弃。”文言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而能力培养的前提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对于祖先创作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兴趣,并渴望步入古人的世界,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打开古人世界的钥匙—文言文。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以下的教学途径值得一试:
1.传颂卓越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耕耘在这片黄土地上的祖先,经历着世事的变迁,他们不仅留给了我们黄色的脸、黑色的眼,还给予我们举世瞩目的卓越成就,让祖国傲立在世界东方,所以在传播文言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向同学们介绍祖先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使他们产生进一步了解先人成就的欲望,从而产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比如在介绍沈括的《梦溪笔谈》时,可向学生介绍这本书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卓越地位,并指出沈括关于自然界流水侵蚀作用的发现和创见比近代的“地质之父”郝登早了七百年。这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对于先人的文章也会有兴趣地深入学习。
再如,学习《论语两章》时,笔者先向学生介绍了孔子被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及“世界百位名人”之一的原因,那是孔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之下,其思想确实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先进性,它不仅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且历时之久实属罕见。这样的介绍势必会使学生对这位常听说的“孔老夫子”产生兴趣,那么学习起来自然便劲头十足了。
2。描绘世俗风情,撩拨好奇之心。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沧海桑田,延续至今。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方不同的土地都烙上了形态迥异的世俗风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生动地向学生描绘古人的风土人情,撩拨起他们的好奇之心,从而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
  例如笔者在讲授《柳敬亭传》一文时,就先向学生描述了当时盛行说书的风气并拿它与当今通俗歌曲的流行进行比较,使他们顿时产生好奇之心,并迫切要求了解当时的流行之风—说书,这样接受文章便容易得多了。

3.制造情节悬念。文言文中有许多篇幅带有较强的故事性,授课之前教师适当给学生铺述一些情节悬念,藉此吸引学生的阅读之心,使之产生求知欲望。
例如笔者在讲述蒲松龄的《促织》一文时,先给学生讲述成名夫妇四处寻儿,最后得尸于井的情节,然后以“成名儿子为何投井,能否复活”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这样,讲述文章就如同在讲述一个故事,学生阅读起来既紧张又轻松,既有趣而又有实效。
再譬如在讲述《鸿门宴》时,笔者也以“项庄舞剑”为开场白,再以“项庄舞剑,为何意在沛公”,“到底有否杀了沛公,我们还得看看事情原委’,的悬念来吸引学生。
4.介绍名胜古迹,激发览胜之心。岁月悠悠,幻化了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使之不仅美丽如画,深沉如诗,更给它们烙上了人文历史的古印。人们不仅热爱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广裹,不仅留恋西湖的碧荷、桂林的山水、西北的大漠,而且也把众多目光投向了敦煌的莫高窟、北京的长城,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总是给人以无穷的情趣和启迪,而许多中学生由于年龄、学习、家庭等条件的限制,所到之处显然不多。然而他们内心对于自然的向往确实是深切的,所以教师通过讲述并辅以图片的形式形象地给学生描绘一些名胜古迹是完全可以激发学生览胜之心的,从而引起他们阅读古代游记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上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时,先介绍了褒禅山的来由及其幽深的景色;在上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时,又给学生看了富春江“水皆缥碧’丫‘清澈见底”的景色图片……这些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5.朗读美文佳句,开启审美情趣。古人不仅通过诗词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也在许多文言文里渗透着这种艺术的精华。骄文的出现、汉赋的流行都体现了文言文中对于形式美、音乐美的自觉追求。朗读一些美文佳句,如若金玉掷地般有声,有如大珠小珠落盘般成曲,给人无穷无尽美的享受,所以,可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得到愉悦,激发审美情趣,从而体会出深刻的思想含义。例如《阿房宫赋》《陋室铭》等课文都可以从这方面引领学生入门。
激发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当然文言文的教学不可能仅靠兴趣就能引出一条康庄大道,肯定还需要多方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各方面的经验,这样才能够曲径通幽,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品尝到古代文化醇而香的风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