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初探“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2015-07-06 10: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作为农村中学,如何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和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是农村中学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认为,首先是学校领导及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学校、教师、学生乃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要克服“等、靠、怨、要”的拿来主义思想与为难情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想法设法克服困难,解决与改善硬件设施。然后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信息技术的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基于因特网平台上学习变革与创新,学生将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深刻理解新课程思想,并贯彻到日常教学中,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根本目的。本文分析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总结了一些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之谈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都有了很高的要求。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对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权利义务、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综合;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即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www.lw881.com
  那么,如何将新课程的思想根据农村中学实际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素养贯彻到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并达到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的目标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结合新课程课程标准,以及通过使用新教材的感受,在此我总结了一些在农村中学开展教学时出现的一些实际状况:
  (一)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水平
  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各乡镇的中心学校、完全小学的学生,其基本的信息素养不具备,只有个别学生可以理解信息技术的真正内涵,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只是会玩操作系统自带的游戏,office软件会用的人寥寥无几,会用画图软件的同学就算班级里的高手了!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大家掌握的都不好,布置一个任务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完成,更不用说一些基本的操作方面的知识了,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需要一切从零开始。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实际意义
  首先介绍一下农村中学的学生在三年初中之后的去向:一部分学生会通过中考升入到高中学校学习;再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剩下的一大部分学生即将进入社会,打工或是学手艺等等。
  其次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择业问题,在教学中强调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将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那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学好信息技术会有更大的意义。因为在当今这样的信息社会,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些就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
  二、在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新课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原则性的建议: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和相互合作的过程;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但是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是“零”起点,而课本是“非零”起点的,再加上农村中学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择业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意识?如何在这一周1个课时的课堂中充分利用时间?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的: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大家思想中的“副课”地位彻底抹去,让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起来。由于学生对计算机了解和接触较少,对网络了解就更少,所以我在学校的微机室建立了局域网,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放到网上供大家一起欣赏,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1~5分钟的课堂导入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是对某方面知识的思索、相关故事的精彩描绘、演示实验、学生讨论等。比如在学习画图程序时,可以展示一些学生参加电脑制作大赛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在word教学时,可以展示一些精美的电子板报,让学生模仿;学习网页制作时,首先让学生看一下自己学校的网页,当学生看到自己学校的网页出现在电脑中时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在讲电子表格时,首先展示本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成绩表,计算班总分、单项名次等,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为课堂讲解、练习作好铺垫。

  (二)课堂上的严格要求和对课本的适当加工相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树立教育公平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确立科学教育观念。“非零”起点课本的难度较大,本人在教学上做了大胆的删节。在上课时,也取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代替课本中学生不熟悉的事例。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信息的获取”时,将综合活动设置为:设计农家的一年生产计划。要求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讨论自己家庭的生产模式和生产效率以及是否可以进行改进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的心态和能够学习好的信心,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关心家庭,理解父母等家庭责任感。
  (三)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有目的的练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完成有意义的任务中学会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与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很多学生在上机课上只想随意操作而不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对操作的原理和要点就会模糊不清,教师就可以布置具体的操作任务来促进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例如学习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文件夹,查找计算机上的mp3音乐或其他同学的文件复制、移动文件到自己建立的资料库文件夹中等;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给学生展示班级学月考试成绩统计样本并布置具体录入和编辑、排版任务;讲程序设计时可以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一个任务,来让学生编程解决等。总之,通过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标来约束学生的操作练习,也避免了学生上机的盲目性。
  (四)设计一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供学生选择
  因为学生兴趣多样,认知能力和水平有高低、有差异,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应设计成多层次、多样化,以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同时引导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与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任务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性,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课余时间补缺、补差,将那些操作上起点很低的同学组织起来,手把手教会他们。这样做一方面解决了教学上的问题;另一方面树立教师的个人威信,可以将严谨治学、认真工作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在人格上给与身教,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和起到榜样的作用。
  (五)分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由于学生的水平存在差异,上机课中,熟练的学生很容易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各自为政,不按指定的内容操作,甚至有的一到上机课就只喜欢上网、qq聊天、打游戏等,这样不但影响了上机课的组织教学,更严重的是学生没有学会应该掌握的技能。于是,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自己完成操作任务后,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同学。甚至还经常举办小组比赛,表扬操作好的学生,展示完成好的作品,还要指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学生不但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还在练习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六)要结合教材,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教材内容常常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实际发展。如果仍然按照教材的内容去教学,必然会让学生感觉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操作的兴趣。比如关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教材讲解得不够详尽,而学生对计算机的智能化、生物替代微电子做元器件等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等资料来阅读。这样不仅让学生扩展了知识面,还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上的看法还是十分浮浅的,具体方法也待进一步改进,但是我相信凭着我的一腔热情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开放、发展的反思心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重建新的教育价值观,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定会将我的教师生涯描绘的越来越美好,越来越精彩,让我的学生在我的带领下成长为一个积极的、热情的、对社会充满信心的有用人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