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测定方法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城的信息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为了叶各地乃至全国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刹评,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而规范的测定方法。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内洒、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内容构成、各个指标的具体量化方法和综合侧评方法等若干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想必是对我国教育信息理论的一次有益尝试,旨在抛砖引玉,目的是期待我国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尽早出台和颁布实施。
人类社会进人到二十一世纪之后,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面对新技术革命的翻程浅,我国政府予以了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信息产业部的成立;“金”字工程的建设;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颁布,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地向纵深发展,向国民经济各行业渗透。教育,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正在稳步地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乃至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而规范的教育信息化测定方法。
一、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内涵
教育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就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广泛利用以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过程。从这一概念出发,教育信息化实际上就是教育领域的现代化过程,对于学校教育来讲,这一现代化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漫长的建设过程,为了适时地对这一过程进行测定和评估,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测评方法。wWW.133229.cOM根据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和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状况,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定,应主要围绕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学校信息化人才的配备状况、学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学校信息化安全措施的采用情况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二、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设应迎循的原则
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和测定,必须依据相应的指标体系,而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以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为依托同时突出教育信息化的专业特色。具体来讲.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教育信息才扮旨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遵循教育信息化的科学概念和理论体系,借鉴和吸收教育理论和信息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其次,要对每个具体指标进行必要的相关分析,既要全面、系统,又要避免重复,使每个指标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目的性原则教育信息标体系的设刘,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一目的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用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以反映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现状,便于制定和出台必要的政策和制度,整体推进各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二是旨在引导各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即:主要围绕领导重视、基础建设、技术应用、人才配备、资源开发、安全运行等六个方面来加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可操作性原则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突出其实用性,也就是说,在具体指标的确定上,既要考虑某一指标的必要性,同时,更要考虑这一指标资料取得的可能性,要尽可能的与现有的统计数字相衔接,以便能够准确、及时的收集到相应的信息资料。
(四)拓展性原则由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因此,要求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在时间上可以延续,而且在内容上也可进一步拓展,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三、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内容构成
根据教育信息化的有关理论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我国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可以围绕以下六个方面来设置。
(一)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视程度。这一指标的设置,对于衡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校领导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以下3个二级指标来测定:1.主抓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的级别;2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3.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
(二)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这是衡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因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以下6个二级指标来测定:1学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人情况;2学生平均计算机台数;;3,职工平均计算机台数;牛计算机联网率;5.网络性能水平:;6.多媒体教室所占比重。
(三)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这是衡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因为信息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开发和管理信息的能力,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以下6个二级指标来测定:1.信息化手段授课率;2上机实验课课时比重;3.学生作业网络批改率;;4.网站建设水平;5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水平;6远程教育的开办情况。
(四)学校信息化人才的配备状况。信息化人才的配备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是信息系统的运行,都离不开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以下3个二级指标来测定:1.管理人员中信息技术人员所占比重;2信息技术教师占教师人数比重;3.掌握信息化手段的教师所占比重
(五)学校信息资谏的开发情况。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服务于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因此,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是衡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核心指标。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以下5个二级指标来测定:1.教学管理软件自主开发率;;2电子图书总量;3.电子阅览室的日均开放时间;;4.学校外源信息网上采集率;5学校内源信息上网率。
(六)学校倍息安全措施的采用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充分重视信息安全问题。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以下2个二级指标来测定:1.信息化安全费用所占比重;2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
四、教育信息化指标的具体化方法
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确定之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组织有关专家调研组,对其所属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测评。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各地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和考核对象的层次,对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二级指标,制定出相应的具体量化际准,作为量化考核的依据。
其次,组织有关专家调研组,深人到所属学校,收集各个二级指标的具体数值。在具体操作时,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一是a,b,c分级法,即根据各个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对每一个二级指标进行a卫,c三个等级的界定,然后,将a卫,c三个不同的等级量化为具体的指标数值。
二是综合打分法,即考核组的每一名成员,根据对所属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直接给出每一个二级指标的相应分值,然后,采用简单算术平均的方法,得出一个平均值,即为各个二级指标的具休指标数值。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各个二级指标的具体指标数值,提供给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供其分析研究和制定决策之用。
五、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绘合计算方法
通过调研、测定,可以得到每个二级指标的具体数值,这些数值尽管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各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但在使用这些指标时,有时会使人感到无所适从,因为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包括了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我们在利用这些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时,有可能会现此高彼低的情况,使我们无法对所属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有必须采用一种综合的方法,对这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运算,来综合反映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这种综合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平均法,二是指数法,现分述如下:
(一)平均法就是将25个二级指标的数值进行算术平均,得出一个平均值,来反映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般水平。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和加权算术平均法两种形式。
1.简单算术平均法简单算术平均法就是将25个指标的数值进行直接平均。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代表一个学校总的信息化水平或一级指标的得分
pi:代表每个二级指标的信息化水平得分
n:代表二级指标的项数‘
2.加权算术平均法加权算术平均法就是根据教育信息化指标的分类休系,结合各个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中、一级指标在总水平中所起的作用,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一个平均值,来反映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得一般水平。与简单算术平均相比,加权算术平均更加科学、合理。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代表学校各个一级指标或总的信息化水平得分
r:代表一、二级指标的信息化水平得分
d:代表一、二级指标的权数比重
(二)指数法指数法就是采用指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首先要求收集25个二级指标的基期数值和报告期数值,然后,计算出25个二级指标的个体指数,再利用平均数指数的方法,依次计算出一级指标和信息化水平的总指数,综合反映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水平。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代表学校各个一级指标或总的信息化指数
ki:代表每个一、二级指标的个体信息化指数
d:代表一、二级指标的权数比重
六、摇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这一测评方法在具体操作使用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譬如指标的权数比重问题、考核对象的分类问题以及个别指标的资料来源问题等等,现作如下说明:
(一)指标的权数比重问题
这一测评方法所设计的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所构成,在进行综合计算时,无论采用平均法,还是采用指数法,都涉及到加权计算问题,为了准确地进行计算,就必须根据各个二级指标在其一级指标中、一级指标在信息化总水平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赋予不同的权数比重。具体权数可以采用德尔菲法,即专家意见法来确定。
(二)考核对象的分类问题
这一测评方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考核。为了便于比较,可以将考核对象进行分类,如将学校按层次可分为重点大学组、普通本科组、专科组、中专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当然,还可以按照其他标志进行分类,或者分得更详细一些,更便于学校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资料的来诬问题
这一测评方法是面对各个学校的,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对所属学校的实地定点调查,绝大部分指标的资料是可以取得的,至于个别指标,资料取得确实有困难的,可以依据考核组成员对有关问题的询问和调查,估算有关数据,即使个别指标的数据与实际情次略有出人,对整套指标的考核结果不会构成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