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积极性
论文摘要:浓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是思政课教学州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政治课教研人员们对此作了很多探计,提出了很多花样翻新的灼见,但这一问题至今仍没有解决好。本文根据师专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平实的见解。
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正确理解、记忆和掌握教材的内容,这是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基本的任务。可是要真正完成这一任务并不容易,这不是仅仅指上完课了事,也不是学生考试合格就行,而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让学生真正理解、记住和掌握教材的内容。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人手。
首先我们来看看学生积极性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系。
思想政治课对于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不像其它课程那样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直接关系,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这门课缺少直接的动力;同时,思想政治课本身的内容表面上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因为其部分内容是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的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还有些内容以前在中小学也学过,这往往使得学生以为是重复学习而反感;还有,学校教育的内容与社会实际有偏差,导致学生不相信政治课的内容而不愿意。动力不足再加上心理抵触,就构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极大障碍,学生不爱上政治课。
这样大的障碍不克服,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WWw.133229.cOM目前国内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所有障碍,追根溯源都是因为学生没有积极性。而思想政治课教学之所以能够维持,主要是规定思想政治课为学生必修的共同课,学生不得不学而已。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学生混个考试及格,考完试很快就都忘掉了。而这显然是没有达到使我们宣扬的思想观点进人学生头脑的目的。所以,要想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首先解决动力问题,即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间题。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呢?
关于如何调动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许多同仁提出过很多经验、办法、观点、理论甚或模式,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参与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丰富多彩的参与形式;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等等。这些方法从形式上看都是很富想象的,在理论上也有很好的说明,但大多数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有实效者不是很多。可以说,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推广的成熟模式。
笔者认为,其实,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一定要讲出一套高深的理论,重新设计一个堂皇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从实际出发,从最基本的层面做起。我认为,在一般的课堂讲授中,就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下面,我讲几个具体做法。
i.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讲解政治理论。
思政课的内容本身与现实生活就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一些理论,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现实生活的总结。而当我们用这些理论内容去解释现实生活时,却不一定能做到恰如其分。这是因为理论是抽象和概括的结果,而现实却是复杂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深人研读所要讲授的理论,而且要掌握大量的实际生活材料,并能对号人座地给出恰当的解答。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讲案例,让学生在对身有所感的社会现实的分析中理解所学的理论。
比如我们讲“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而实际上,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仍在高速发展着,社会主义社会却在经济发展上追赶资本主义。如果我们不能做出让人信服的解释,学生白然不会相信我们所讲的马克思主义。这时,我们就不能仅仅抱着马克思和列宁的现成结论从理论上解释,而是要向学生回顾资本主义的历史,了解现代资本主义吸收社会主义思想的改革和完善,分析资本主义大调整和资本主义本质的关系,还有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制度的关系,从而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信服。
再如,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有些家长下岗的学生认为,如今社会上只讲效益、只讲赚钱,造成大量失业,使很多人没饭吃,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这种看法来自现实实际生活,我们如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就无法让他们接受课本上的观点。面对学生的不解,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成熟,还有许多问题,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许多关系民生和社会保障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改革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但改革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改革初期所产生的对人民生活的冲击。这些问题将在进一步改革中解决,国家绝不会留下这些问题不管,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教师只有从总体和长远的角度,才能解释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暂时现象,使学生走出庐山。
2讲解要客观,避免不实之词。
在对课本内容的讲解上,我们一定要彻底摒弃“假大空”的文革遗风,不唱高调,不自卖自夸。我们的课本和教师总是愿意把自己要宣传的观点冠以“正确”、“进步”、“最伟大”等定语,给人强烈的贴金感。这样的话语使学生一听就烦,往下再怎么讲他也听不进去。所以,思政教育在形式上最好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更多地以中性的、科学的面目出现,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评价和讲解,以事实为根据,把自己好的方面摆出来,让别人去说好,而往往只有这样才能更有说服力。
求真是人的普遍心理,人们相信真实的东西,排斥甚至厌恶虚假的东西,这是“人类共通性的基本的内在价值观和心理契约”。我们宣传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必须符合这一“心理契约”的要求,才能被人们认同和接受。同时,人是有智慧、会思考的动物,不是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所以,你要教育别人,首先就必须实事求是。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当领导的人,往往认为喊得越好思想就越好,其实,正是这些人使思想政治教育事与愿违。
按照传统的政治课讲法,在讲一种思想观点时,常常先给这种思想定性,再按照这一定性去讲。这种失去客观的说话方式,往往会造成极强的逆反心理。人们会认为是你想这样说、你不得不这样说,你讲的道理都是对那个不可更改的结论的附会。这时,你即使讲的都是真理、讲得再对,别人也不相信。
如果我们站在中性的角度客观一些说话,就不会有这种适得其反的结果。就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说,要先讲出“三个代表”思想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然后再作出结论说“三个代表”思想是重要的。而如果一张嘴就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会有“标榜”之嫌,而且会减少人们的认同感,这是因为已经定了性,就不用再去仔细理解了,这在宣传教育上是极不策略的。所以,我认为讲政治课,并不需要更多的褒贬,应尽量用中性色彩,让人清楚地看到其客观性,如此才不致受到学生的排斥。
其实,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如果客观地去讲解,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我们只要向学生讲清它的科学性和进步性,学生就会有正确的评价和取舍,并最终接受我们的观点。目前有些障碍是人为造成的,若是去掉了虚夸、贴金和牵强附会等这些人为的毛病,我们的思想政治课自然就会有好的效果。
3.增加课堂交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上,有时根本也并不需要掸精竭虑地试图变换很多花样,我们只要设法多与学生交流,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
这里,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提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提问”这个做法虽然原始,但却是基本的和有效的。提问可以直接促使学生想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也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自然增加了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提问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思考的最好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设疑、释疑、解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而回答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先发言,教师再作小结。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每次课后给学生留思考题目,下一次讲新课之前讨论。这样,政治课堂一下就会活跃起来,学生也就不会感到单纯灌输那种枯燥而厌学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所提的问题要灵活、具体,不要死板、抽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比如,不要问“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而最好问:“没有党的领导中国会怎样?”
其实,政治课的课堂是很容易活跃的,因为它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致。只要我们教师不去人为地与学生划一条界限,摒弃“灌输”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政治课堂中来。如果课堂上经常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交流,我们就无需怀疑学生不专心上课,无须担心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
4.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材料形象逼真、生动新颖,能增加学生的真情实感,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课情绪。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cai,影像、图片、声音、文献资料、影视作品等,这些图、文、声、情并茂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使主动学习变成被动学习,减少他们听课的疲劳,使其在轻松、偷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合理增加影视资料和网络资源,能使学生及时、真实、全面地获得学习中所需要的大量丰富信息,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直观、更容易接受。
现代技术所产生的多媒体工具的出现为政治课注人了新的活力。这是因为中国的政治课在传统上是严肃的、死板的、理论的、抽象的和高度划一的,这往往使得教政治课的老师和听政治课的学生都饱受其苦,而多媒体的出现则使改变这种传统成为可能,它正渐渐地把老师和学生以及思想政治课本身从过去的苦闷中解救出来。教师如果能用好、用足多媒体手段.思想政治课必将会成为一门最有意思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