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育人的思想内涵为切入点,结合时代特征深刻分析研究高校共青团思政理论育人体系的深远意义和时代价值,从而构建探索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的路径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育人体系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是共青团工作的优良传统,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中提明了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的发展方向——只能加强、改进提高,不能削弱和停滞不前[1]。《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参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的核心使命任务[2]。”王沪宁指出:“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共青团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4]。”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剖析及新时代党对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
(一)高校共青团思政教育的内涵解读
高校共青团对青年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简单来看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内化剖析其真正意义则是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头脑,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家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头脑。
(二)新时代党对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
1.党对群团组织工作的要求和厚望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群团工作的讲话精神深刻体现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来源于人民群众,最终成果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王沪宁在团十八大开幕式上的致辞上讲到:事实充分证明,我国广大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生力军,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忠诚后备军。中国青年和共青团把光荣镌刻在祖国大地上、镌刻在历史进程中,党对我国广大青年和共青团充分信赖、寄予厚望[3]。
2.党对青年工作的要求
2013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新一届团中央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指出:各级党委要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团干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他们建功成才路上的良师益友。共青团组织作为联系党和青年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求共青团干部要将培养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实现思政理论教育提升青年品德修养,做到创新工作方式吸引青年主动参与,力求完善育人体系培养青年担当大任。
二、高校共青团思政教育理论育人的深远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育人体系的内容建构
1.三全育人模式建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类活动中渗透性和感染力
三全育人模式建构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政治教育和政治洗礼,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从而达到育人目标的实现。三全育人模式建构依靠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多方主体(高校党委、团委、思政教师、团学骨干、学生组织等)共同发挥作用,通过精准定位自身职能,强化宣传动员能力,实现全覆盖无遗漏,提高思政教育内容在活动中的渗透性和感染力。
2.重点内容建构,激发青年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内生动力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内容建构是引导学生懂得中国革命史的艰辛和新时代来之不易的理论教育,以五四青年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重点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党爱国教育、青年职责使命教育、感恩教育等内容开展,以此激发青年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内生动力,提升青年学生在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二)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育人的深远意义
1.提升青年思想觉悟,夯实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开展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活动的鲜活素材。高校共青团组织通过引领凝聚青年,竭力服务青年,以各类活动传递出思政教育理念对青年进行革命精神教育、愛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政教育是共青团组织最核心的职能,通过扩大思政活动覆盖面,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精神世界的教育。
2.发挥青年学生在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
青年学生是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的主体对象,引导青年学生主动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之中,强化青年学生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作用,一方面共青团组织要服务课堂教学,做到引导青年学生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配合好第一课堂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做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育人性、政治性、思想性对青年学生进行培养。
3.拓宽青年学生受教育渠道,助力三观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做到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思政类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论认知和自觉行动。在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的前提下,通过活动中所展现出的教育活动的政治性、目的性、和先进性助力青年学生的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
(三)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育人体系的时代价值
1.紧密结合学生所需和时代要求,开创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共青团活动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因势而变,因时而新,在结合青年学生所需及时代要求,需要团组织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方面紧跟党和国家时政变化,研究相应工作方案,实现服务青年效果的最优化。另一方面注重政治团建设,切记勿入活动团误区。团组织要时刻谨记自身政治性的第一属性,不断实现学生思想内涵式发展和团组织工作的新局面的开创。
2.弘扬时代主旋律,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搭建青春舞台。
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相关要求,开展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彰显出共青团组织的与时俱进,同样强化了团组织的政治性。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活力团支部提升为活动实施载体,开展与信仰对话等思政类活动,充分挖掘青年学生优秀事迹,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搭建青春舞台。
三、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育人体系路径探究
(一)深化共青团品牌工作,实现思政教育理论育人质量明显提升
1.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
借助青马工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全方位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共青团思政教育品牌工作为载体,深化实施青马工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培训各个环节,在培训方式上要注重发挥朋辈教育的引导功能,选拔优秀青年讲师团成员进行课程讲解。
2.夯实“三会两制一课”,打造“活力团支部”,提升基层团组织育人实效
规范三会开展,严肃团内政治生活,落实两制彰显团内民主,开展团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从制度层面落实从严治团工作要求。从三会两制一课与活力团支部内在逻辑关系看,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标,提升团支部活力,规范团支部工作。基层团组织的育人实效体现在班级团员积极参与,真正彰显出团组织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目标。
(二)明确共青团主体任务,落实思政教育理论育人路径各方职能
多元化特征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的特色,各主体在路径构建中应相互协调配合,在学校大思政格局中,探索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共青团育人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构建新模式。
1.明确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主体责任
高校共青团主责主业是对团员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明确高校共青团发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主体责任。其次,共青团组织需要明确自身的主体责任,将基层团建和干部培养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路径中,做好校级团委层面干部的专兼挂选拔和任用工作,构建监督+考核+评价的三维体系。
2.切实加强协同主体责任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的路径构建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协同配合,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法律、心理等。加强团组织和其他部门的协同,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共青团组织的主体责任,在班级团支部工作来看,班团一体化的构建使团支部工作和班级支部有机融合,开创了班级团学工作新模式。在校级层面而言,做好团委和学工、宣传、思政部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有利于更加丰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途径扩展。
(三)拓展共青团工作路径,形成思政教育理论育人路径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路径构建需要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通过线下调研和线上青年之声、学生维权等平台充分为解决学生合理诉求提供帮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共青团品牌工作青马工程的理论教育与劳动锻炼教育相融合,将第一课堂所学理论与第二课堂活动实践相结合。教育引导与学生能力提升相結合,共青团组织担负的重要政治使命就是为青年学生服务,在合理引导基础之上,对学生能力提升进行思考和实践,在教育引导、学生服务、能力提升等三方面形成合力。
作者简介:陈旭,男,1992年,汉族,硕士研究生,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委员,助教,研究方向:当代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