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11月29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他将“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经济建设与时代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当代大学生清楚认识“中国梦”本质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活是人生发展历程中是最重要的阶段,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大学生需要接受正确的价值取向教育,制定合理地人生目标与规划,通过自身的不懈奋斗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奋发图强。
1 现阶段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
1.1时代推动多元化价值观形成
价值取向与社会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把自我意识融入政治意识之中,他们的价值取向十分单一,与社会提倡的价值标准几乎一致。而如今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解放,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当代青年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到了很多冲击。有的大学生为物欲所蒙蔽,厌恶读书,想方设法地经商赚钱,甚至置法律于不顾,使用违法手段谋取钱财,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些大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焦躁不安,内心充满困惑、苦恼,为逃避苦恼陷入享乐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误区。因此这种现象促使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向多元化发展。
1.2价值取向朝自我功利化发展
随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市场经济也出现了固有的弊端,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从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情况来看,个人本位已取代了传统的社会本位,但与他们强烈的主体意识不相符合的是其选择好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其自律意识不强,加上社会经验不足、阅历疏浅,致使一部分学生主体意识膨胀,过分强调自我,全局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及集体意识群体意识弱化,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而是将个人利益扩大化和绝对化,集中表现为成才过程中的急功近利行为。
1.3摆脱依赖建立主体独立意识
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空前变革,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在大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缺乏主体独立意识,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他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只有坚定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2 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途径
2.1以充分理解中国梦内涵为指导
开展中国梦主题的思想教育,深入诠释家国之梦与个体之梦之间的关系,每个社会成员追求个人的幸福生活的梦想都是中国梦的具体展开和生动体现,它们从属于但绝不能等同替代,超越国家之梦、民族之梦。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把个人对未来的憧憬寄托在共同愿景中,更多地从民族国家的立场上去理解中国梦,自觉地将个人成长、成才之梦融入、汇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国之大梦之中,把个人激情的“青春梦”与伟大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梦中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为中国梦的实现中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2.2利用互联网时代手段做宣传
要做好大学生的中国梦网络宣传教育工作,就要与这些商业网站加强合作,一起开展针对大学生的相关网上文化活动。与这些网站合作,除了借助其功能强大的媒体平台宣传自身,还应该充分学习其先进的互联网运营理念,把学生用户当作真正的用户,以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网站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外,和社会网站合作,还可以充分挖掘利用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社会资源,把优秀的社会资源引入校园引入课堂引入校网,丰富中国梦宣传教育网络文化内容。
2.3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加强道德环境建设
随着我国逐步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有机会接触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的基层群众,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我的中国梦”大主题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大力提倡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展示新时期大学生的新精神。对于实践中接触的基层群众,应加深对其生活、工作等实际情况的了解,倾听他们对于当下生活的感受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挖掘中国梦在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以“中国梦”凝聚中国社会正能量[EB/OL].(2013-01-14).http://theory.gnaw.cn/2013-01/14/content_6358515.htm.
[2]關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蒋智华.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引导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6,(07):51-53.
作者简介:
王蒙蒙(1996—),女,河南濮阳,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本科,在读。
郝一楠(1997—),女,河南郑州,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本科,在读。
刘亚萌(1995—),女,河南洛阳,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