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当今教育体系改革

2016-12-28 09: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当今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较多高分低能、高分低素质的高学历人才,但是,我们的社会真的需要这样的人才吗?这就是我们培养的目标吗?教育,到底要孕育出怎样的人才,才算是成功的好的教育呢?还有,要如何教育才能教育出这样的人才呢?通过对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研究,才让我对教育的真谛有了正确的认识。

 

  讲到教育,常常使我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阅读陶行知文集,常常引发我对教育制度改革源头的探索。

 

  先和大家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当前社会缺什么样的人才?或者说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学历?高能力?还是高品德呢?当然,大家肯定觉得是需要三高齐全的人才啊!但就目前来说,这样的人才凤毛麟角。现在的社会普遍看重高学历,很多单位招人学历也是硬杠杠。也正是这样的原因,造成这个社会越来越看重学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更是一切为了考试,而忽略了能力及品德的培养,有的小孩上高中了,却不会扫地拖地,更不用说自己洗衣服做饭了。前一阵子国人旅游的不文明现象,也让人汗颜。因此,这样的教育体系与制度必须改,那么怎么改呢?

 

  一、解放孩子的天性与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和著名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双手,使之能做;解放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嘴巴,使之能谈;解放空间,使之能飞;解放时间,使之能闲。但是当前的教育情形正好相反,常听到刚上小学的家长抱怨说孩子功课多,作业要做到很晚,睡眠时间不够,幼小衔接没有做好之类的,但抱怨的同时,这些个家长又要求子女参加各种兴趣班,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这完全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没有尊重教育规律。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我们认识到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如何解放,这就要求学校减负,让学生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多想、多动、多看、多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二、教学生求真

 

  1943年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实验基地广东百侯中学复校十周年的贺词中说道千教万教兮,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兮,学做真人。那么陶行知认为真人是什么人呢?陶行知提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六大目标是康健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追求真理和人社会化的发展,这样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是真人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提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体育。因为他认为体育为德、智二育之基本有识道德而无健全之身躯,则筋骨不能劳,体肤不能饿,心意不能困,咸施夸毗之病夫,又何能运起学识道德,以树不世之业,而为人类造莫大之福哉。由此看出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德育、智育等几方面教育的物质基础,并把体育作为真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锻炼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传统教育的另一弊端就是脱离生活实际,仅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陶行知极力批判传统教育的这种死记硬背,认为这样使人丧失了行动和创造的本能,都变成了书呆子,没有实践的过程就无法真正掌握知识,靠死记硬背的知识也是没有用处的死知识。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都是建立在实践第一的基础上的。

 

  陶行知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倡导科学教育,30年代提倡科学下嫁,就是把科学嫁给人民大众,与农民喜结良缘我们要把科学变得和阳光、空气一样普遍,人人都能享受,这需要来一个科学下嫁运动。使中国每个人都知道科学,并对科学产生兴趣,学生当然更该具备科学的头脑。

 

  早在1922年,陶行知就指出学校里有音乐,便是给学生以正当的娱乐,使学生不致在休息时间做出恶事。”19397月,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美育活动开展更加活跃,他的美育思想又得到进一步发展,育才学校按班级开设四门基础课外,还设置文学、音乐、戏剧、自然、绘画、戏剧和舞蹈7个专业组,使学生普遍得到美育的熏陶,对人民群众起到了强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陶行知真人教育追求的是指两方面都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老师要负学问的责任。做学问最忌的是玄想,武断,尽信书,以差不多自足,以一家之言自封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质疑,假设,试验,印证,推想,分析,会通,正确,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他认为知识也有真伪之别,所以不能在学问上唯书,而应该求真。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受教育者接受、认同并内化社会规范,。他指出一个人如果不能实现社会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悲剧,同时呼吁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正确组织学生的集体生活,并通过有教育意义的集体生活使集体和个人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发展。特别是我们国家现如今多独生子女,尽管出台了二胎政策,依旧不能消除很多孩子的娇惯、自私、没有责任心、团结协作能力较差等不良习性,因此,集体生活,并让学生自治正是解决这一症结的良方。

 

  综上所述,我觉得现如今的教育太过板正、太过拘谨、太过功利,完全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本应该是对未知的探索,是为了掌握技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这个过程应该是主动的、有趣味性的、有针对性的,而不是一味的坐在课堂里被灌输着各种有可能考试被考到的内容。现如今的教育成果便是成就了很多低能力,或者低素质的高学历人才。所以,不要再更多的灌输了,还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吧!让他们自主的去探索实践、去研究思考、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融入集体社会,学会做人,做真人!

 

  作者:安彦 来源:青春岁月 20162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