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邓小平教育理论初探

2016-04-13 10: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邓小平在探索和回答如何巩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始终给教育以特别的关心和支持,对教育问题有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其内容博大精深,蕴含丰富。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教育理论包括对马列、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以及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内容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体系。如关于百年大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关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向;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四有新人;关于提高教育质量,又红又专,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等。这些系统的、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创造性的教育理论,是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认真学习、研究、宣传、实践邓小平教育理论,对于认清和抓紧解决当前教育问题,切实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屐纲要》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对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以伟大政治家的眼光和大教育的观点,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反映出他的整个教育理论立论高、意境深的特点和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高度洞察力和深刻见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邓小平论述教育问题时,总是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髙度,站在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和国家民族未来命运的高度,从实现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高度统筹全局、高屋建瓴。其二,他把中国的教育发展摆到全球的背景上来考察。邓小平曾总结出中国长期落后的一个重要历史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得出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提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仅要着眼于中国,还要放眼世界。他在考察教育发展状况时,一贯坚持比较的方法,并把抓紧发展教育作为我国赶上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其三,邓小平认为抓紧抓好教育的关键在于领导。因而他的许多言论和观点大都是针对各级领导讲的。

 

从战略高度抓教育,应是各级领导时刻牢记的座右铭。其四,邓小平常在着重阐述国家建设、经济和科技问题的重要文章里,论述了许多重要的教育问题。他对教育的许多精辟见解,往往反映在主要论述教育问题以外方面的文章里,这也进一步说明邓小平教育理论是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在进行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对我国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四化建设百端待举,邓小平最关心是人才,认为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切实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他反复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紧抓好教育工作,严格要求,少说空话;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点,甚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比如他多次提出要增加投入,再困难也要照顾科教经贾,等等。

 

  ——十年动乱之后,在一切尚在恢复和治理的困难时刻,邓小平亲自指挥教育界拨乱反正,大胆推翻了两个估计,肯定建国以来教育工作的成绩,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恢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他对知识分子做出的正确评价,即知识分子不但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他多次恳切呼吁要下决心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切实地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与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对教育工作者本身,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促进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为建立面向21世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

 

  ——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道路,使我国新时期教育从长期单一的、呆板的模式中摆脱出来,初步形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多次层、多规格、多形式的教育体系。他在1992年初发表的南巡重要谈话和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多做实事等重要指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确立,深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邓小平教育理论是对马列、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邓小平教育理论对马列、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教育、发展和创新包括三层涵义。

 

  首先是继承。在基本观点上,与马列、毛泽东教育思想一脉相承。他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考察教育问题,把教育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并且把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方针。

 

  其次是发展。由于时代在前进,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任务不同,必然形成各自不同的理论特点。马克思是在资本主义时代,他观察当时童工和文盲工生产劳动的实际,研究欧文教育实验报告,展望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提出了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提出了早期教育与生产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两个结合的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和建国初期,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是当时的中心任务,因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邓小平教育理论是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起来的,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是中心任务,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按照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指导思想,对新时期、新情况做出与时俱进的正确判断,提出创造性的观点,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列、毛泽东教育思想。

 

  第三是创新。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特点,是在新时期把马列、毛泽东没有经历过和认识到的问题明确了。邓小平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发展置于当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及教育改革总趋势下来考虑,又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宏观方面的要求。一是使教育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二是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制定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四是人人普遍受教育,普遍参加生产劳动。根据两个普遍的原则,企业、工厂等生产部门从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关心支持教育,为学生的生产劳动教育提供场地和技术育等,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劳动训练。根据两个普遍的原则,整个教育过程形成了早期性、连续性、回归性、职业性、终身性;从学前教育到普通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形成了空前发展的生动活泼新局面;生产劳动中的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乃至老年大学也如雨后春笋。这一教育——劳动——再教育——再劳动,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不断回归、不断适应、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教育制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毛泽东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论宝库。

 

  总之,用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导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教育能否充分发挥基础工程作用,最终取决于教育与社会需求间的适应程度,取决于教育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为此,在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与结构,充实和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拓宽办学途径等,郤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QQ截图20160413105218.png

  1.“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关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方针。这一战略思想同他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的构想是一脉相承的,从更广更深的涵义上说,也反映了他从当代世界发展与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对教育提出的总体性要求,即教育要为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为迎接世界经济、科技、文化挑战,为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的未来培养合格人才。教育要适应于、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种适应与服务应该是全方位的。正如邓小平所说: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而且必须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这种需求既体现在宏观方面教育发展规模,各级各类学校比例,专业门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结构相适应上,也体现在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模式及培养人才的素质规格如何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要求等微观方面。这是教育界必须做好的大篇文章,是教育界长期致力于解决而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个总体问题。

 

  三个面向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针,其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首先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教育观念的革命。应当把它作为行动的先导,着重进行包括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内容的整体改革。因为我们面对的世界是存在着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世界,面向未来不仅是物质文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未来,而且是各种意识形态并存的未来。因此,我国教育的三个面向存在着思想上、技术上两个挑战,不仅应在智育、技术教育方面提出新的任务、内容和方法,而且在德育方面应同时提出新的内容和方法,不然就培养不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两个文明并举,避免失之偏颇。培养四有新人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道德观教育,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为社会主义培育4四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根本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对人才素质提出的综合性要求。首先,培养四有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方向的具体表现。其次,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经济建设的现代化,更主要是人的现代化,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内容,为培养四有新人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易诱发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滋长,因而培育四有新人,加强与改进德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与艰巨。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要从培养人才的途径方面考察,更应该体现在教育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上。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毛泽东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提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迅速提高,要求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他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邓小平关于教劳结合的思想,不再把生产劳动简单理解为具体的劳动项目,而是整个社会经济建设的广泛领域,因此这不仅是培养人才的一种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确定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首先要考虑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我国国情,努力培养出数以亿计各级各类人才,开发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在教育发展速度与规模应有较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教育的布局结构问题更为突出,只有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布局结构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才能发挥教育的最佳社会效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