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给学困生不仅爱心 还要爱的艺术

2015-12-16 14: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困生几乎在每个班级都存在。教师在进行学困生转化工作时,必须深刻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才能把握好教育的时机,讲究转化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工作,给学困生不仅是爱心,还要有爱的艺术,相信绝大多数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

  【关键词】小学教育 学困生 成因 转化方式

  

   “砰、砰、砰”,这奇怪的声音从五年级教室传出,给正在上课的校园增添了几分恐怖。我走到教室旁一看,看到数学老师正生气的将三个学生的椅子丢到走廊上,还不解气,又上前抓起椅子边踩边嘟嚷着:“叫你们捣蛋、叫你们不听课……”把椅子踩了个粉碎。咳!又是一例学生不但不听课,还“捣蛋”的事例发生了。在学校,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发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教” 抱怨之声。这些学生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常在课堂上“捣蛋”,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的。不少教师感到教师越来越难当,后悔当初选错了职业。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态度和教学艺术是其中之一。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答案。在对待教育学生的认识上,特别是对待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的教师方法简单;有的教师“恨铁不成钢”,缺乏耐心;有的教师对学生挖苦讽刺、体罚,缺乏爱心;有的教师教学艺术差,对学生的教育感到无能为力,缺乏信心。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成绩差,上课睡觉,贪玩,懒惰,对学习不感兴趣,丧失信心,性格内向,不爱交流等,这些都是学困生的表现。怎样转化学困生,一直是教师头痛的问题,尽管很多教师为此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想只要找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一定是可以转化的。

  1.学困生的成因

  1.1 家庭教育:有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从不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开家长会有时也不愿意参加,甚至连自己的孩子读几年级、在哪个班都不知道。他们整天忙自己的事,有空闲时间也不愿意管孩子的生活、学习是否开心,对孩子是否提早或推迟回家,性格突然变化等会无动于衷。

  还有些家长忙于挣钱,把孩子留在家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而老一辈们能管好孩子的吃、穿就不错了,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学习无能力过问,以至于孩子性格内向、贪玩、懒惰,不懂得关心他人、放松学习,甚至受外界诱惑而改变自己等等。

  1.2 学校教育:由于分工不同,科任老师除完成课本内容和相应的德育教育外,与学生接触机会很少,加上班上学生人数多,无暇顾及所有学生。对学困生关心、辅导不够。对违反纪律和学习成绩差的严加批评或指责,使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失去地位,学习、表现越来越差。

  1.3 社会因素:经济时代,一切为了生存而牟利,社会上新奇的东西层出不穷,加上闲散自由人员多,而小学生的意志力较脆弱,禁不起形形色色的诱惑,很容易受社会影响而改变。

  1.4 自身因素:学困生学习上不去,并不是他们智力低下,不够聪明,而是情商发生了障碍,没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情绪,以致形成懒惰、自制力差、贪玩等思想导致学习走向低谷。

  2.学困生的转化方式

  首先教师要树立一个“为了一切孩子”的思想,一个孩子对教师而言是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的希望,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一百的希望。教师多关心和引导每一位学困生,决不能“落下一个”。这对学生、对家庭、对教师都非常有利。

  2.1 给予关爱,多感化学困生。

  很多学困生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教育,容易形成孤独,悲哀,甚至逆反心理。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学习生活上的关爱,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有时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可以清除学生对老师的偏见,消除他们心里认为“差生”的想法。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教师在关心自己,弄清老师是完全出于善意为自己好,而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谆谆教导,他们就会乐意听从和接受教师的教育,并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古云“亲其师,信其道”。对学困生转化工作十分有利。




  2.2 制定目标,尝试成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的。如果在做某件事时,制定一个可以达到目标。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才能使其自信起来。每开学初,我都要求每一位学困生制定各自的目标。通过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认真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测试成绩也大胆公布,但不是具体分数,而是某某同学进步了多少分。例如:我班有两位同学上课从不发言,成绩差。我根据其本人目标,要求他们每节课至少发一次言,完成每天的作业,不懂的抄好交给老师或问老师。经过近一个学期,数学成绩进步不少,他们每次进步,我都会表扬他们,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更有干劲学好数学了。

  2.3 对学困生不但要有爱心,还要有爱的艺术。

  繁体字的“爱”,一是中间有“心”,二是下端有“友”。这说明我们对待学生要以朋友平等的方式用心去输导。爱学生要讲艺术,既不能“泛爱”,也不能乏爱。特别是对待学困生,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宽容、尊重、信任他们,多做一些正面的思想工作,尤其要慎用公开做检查、请家长、停课、反省等严厉的处罚方式。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进而改变他们。

  2.4 创课堂氛围,教学习方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知识的探究主要在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指导,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教“乘法分配律”时,问:“你们爱妈妈吗?”答:“我爱妈妈。”问:“为什么?”答:“因为……”又问:“你们爱爸爸吗?”答:“我爱爸爸。”问:“为什么?”答:“因为……”接着再问:“能将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句话来表示吗?”然后教师板书:“我爱妈妈+我爱爸爸=我爱妈妈和爸爸。”通过与乘法分配律比较,学生很快掌握,并终生难忘。在教学过程中,学困生能回答的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5 用榜样力量感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古到今都被应用的教育方法。雷锋、爱迪生等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如果为小学生树立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好榜样,那么他们就会去模仿,去学习,去改变。对学生而言,教师言行举止,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起着示范作用。我平时很注意在学生面前的举止文明,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的态度等。除教师外,起榜样作用的还有与他们在一起的同学,有生活艰苦而刻苦学习的榜样,有成绩不好但纪律性很强的榜样,有通过刻苦努力,进步快的榜样。我们可以利用身边这些人为榜样,去感化学困生,从而使学困生大面积转化。

  2.6 不可忽视的家庭,社会教育力量。

  学校、家庭是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学生与家长、老师接触时间最长。家长比老师更了解孩子,家长和老师一起共同制定学困生教育方法,并善于疏导和沟通,与学校教育产生共鸣,齐抓共管,时刻跟踪学生的变化,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当然,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和谐共处的环境也有助于学困生的转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因为学困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做多次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还需要教师的爱心和宽容,讲究爱的艺术,以情感化。相信: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给学困生更多的阳光雨露,绝大多数的学困生是会有进步的。愿我们携起手来,让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