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构建多维阅读模式

2015-12-15 10: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老师神圣的职责。除了关注学生在校内的学习生活,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努力让他们的课余生活因语文而更加美好。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条途径构建多维阅读模式,引导学生喜爱阅读,迷恋阅读,在阅读这个大花园中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一、 探究作者思绪的阅读
  文本是作者心声的流露,阅读其实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也就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碰撞的过程,是从语言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的过程。文本与人本的交融,才能支撑起语文天地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探寻作者思绪的阅读方式,能启迪孩子们与作者心灵的相通,让孩子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这是多维阅读的美妙序篇。
1、 收集信息,阅读信息。
  在教学新课之前,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在查找、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去阅读、思考。
2、 扩展延伸,拓展阅读。
  课文内容、作者、文章主人公、体裁、单元训练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态等引进大量的补充教材,用优美的文章滋润孩子的心田,陶冶孩子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精神和人格。
二、 打开视野入佳境的阅读
  好书美文如久旱甘霖,酷暑凉风,对人的心灵起着浸润、净化的作用。教师应该注意营造读书、爱书的氛围,引进大量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坚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打开学生视野,引领孩子们“登高远望”,这是多维阅读的动人诗句。
  引领孩子们走进书的海洋,走进学校的图书室,走进班级的图书角,走进街上的书店,让孩子们尽情在书的海洋中徜徉。
  这样一来,孩子们一走进学校,就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家庭作业也主要就是读书,童话、寓言、漫画,只要能看就行。同时,可以让孩子们读名著、儿童小说,给他们订阅儿童杂志,还可以给他们看成年人看的也适合孩子读的书,并及时与老师、同学、家长交流读书的体会。
  值得一提的是,可以为孩子们寻找文质兼美的课外读物作为他的第二本教材,人手一份,不仅读文学作品,也读科技、历史类的文章;不仅读散文、故事、童话、寓言,也读戏剧、小品;不仅读中国的作品,也读世界各国的作品;不仅读中国现代作品,也读中国古代作品。让这些美文成为他们生活的向导,写作的拐杖,精神的力量,想象的翅膀……
三、 追寻民族文化的根的阅读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追寻民族文化根的阅读是多维阅读模式不可缺失的部分。
1、 诵读古诗,品味古代诗词的悠远、豪放、瑰丽、浪漫。例如,利用晨诵的时间开展“今日古诗”诵读活动。从唐诗到元曲。学生诵读古诗的范围不断扩大,他们的文化积淀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加深。
2、 “读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国学中经典的文辞句段,犹如酷暑的屡屡凉风。山涧的汩汩清泉,沁人心脾,唇齿留香。经典文化导读的作用绝不仅仅囿于学识拓展的狭窄范围,在对孩子的人格成长方面,更多的发挥着“长善救失”的功效。在每节课前的几分钟学习“每日益言”的时候,可不失时机地引进《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让学生诵读。每天一句,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修其身,养其性。
四、 追踪成长足迹的阅读
  学生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努力挖掘这座巨大的宝库,实现学生的“自育”与“互育”。为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文章,使之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活水”,“催发”他们创造的潜能,这是多维阅读的独特之处。
1、 阅读学生自己编辑的班刊。
  班刊是由学生自己选稿、自己编辑的一份“非正式刊物”。但由于班刊的编者、作者、读者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对于自己的这一份刊物都十分喜爱,拿到班刊后便爱不释手,一读到底,百读不厌,显然它的效果是令人欣喜的。
2、 阅读学生自己编辑的作文集。
  让学生编辑自己的作文集,把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所有作品(包括日记、周记、练笔、考试作文等)进行整理、修改,或打印,或手写,编辑成自己的作文集,开学后留在班级的图书角,作为大家课余阅读的材料。这不仅是一个整理的过程,还是一个展示的过程,接受检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作文集有许多闪烁着新思维火花的地方,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个很好的反思与借鉴。
  多维阅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