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浅议

2015-12-15 10: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本位,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角色,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超越学科本位的理念而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对常见物理现象及熟知事物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意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包括教科书在内的教学资源之间互相交流、启发和补充的过程。教师应该努力促进学生与多种教学资源的直接联系,丰富和发展学习的内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
  教学的重心要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要改变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和途径的状况。
  课堂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更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必须抓住教学契机创设学生探究新知的场所。如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合作探究,得出合理的物理结论,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实验探究,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在探究过程中,个体学生得到的数据或结论往往是片面的,必须让学生通过交流或分工协作,加强学生间的向心力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对症下药。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对他们不应该采取取长补短,而是采用扬长避短,让他们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勿庸质疑物理现象与生活紧密相连,足以表明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物理的机会。因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生活中学习物理,运用物理,在丰富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引用学生熟知的事物现象去分析、实验、探究、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学生接受起来也较容易。
  有关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保障。为了使学生乐于做题并做有所得,课后作业设置分为“必做作业”和“自主作业”两个层次。 “自主作业”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的作业不仅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扩大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做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了。
  还可以设置长期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让他们周末和家长一起完成,也可以给他们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学期的时间去完成。长期性作业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超前预习型。通过留预习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培养学生以教材为主要资料,以生活中的物品、参考书和网络为辅助资料,利用身边的器具和实验器材,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知识的能力。
  2、观察查阅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现象、在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查资料,将学生的学习向生活、社会等广阔时空进行开放,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
  3、动手实践型。新课程每一章都有大量的动手实验和动手探究的素材,这些内容不可能都放到课堂上完成,每学完一部分内容,就可以布置一些相关内容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给学生去实践,同时也鼓励他们自己根据的兴趣做别的小实验和小制作、办物理小报、物理小实验、制作物理应用知识的幻灯片或网页、举办物理知识(如“安全用电”)图片展等。这些别开生面作业激发着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生长点和履历,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成长。
  4、研究性学习型。学完新课后,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愿意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这些作业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立足于“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大课堂观念,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愿望,这种作业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这种作业记载着同学们开展探究活动、体验幸福和快乐的足迹,是新课程下的物理特色作业。
  教育主要是一种经验科学,真正对教学实践产生直接影响或意义的教学理论是教师头脑中产生的而不是靠专家讲授,只有把外授的教学理论内化为教师自己的品格并成为教师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指导教师自己日常的教学言论与行动,这种教学理论才是真正有实践价值或意义的教学理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