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财经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

2015-12-15 10: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从实证角度探讨了财经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从而提出加强财经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及思考。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财经类专业属于热门专业,虽然社会需求较大,但开设高校多,考生报考时热情很高,因此财经类专业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就好业,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并实施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解决就业难问题,是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我国职业指导起步较晚,相对于欧美等职业指导发达国家而言,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目前多数高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仍处于借鉴阶段,没有形成适合不同专业特色的职业指导思路。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意识较差,需要高校教师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其完成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更好地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个热门话题,许多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及讲座、报告,但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缺乏进行规划的具体技巧。所以不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或冷眼相对,或茫然无以是从,或使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任意随自己的兴致来“规划”,这都会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应有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二、财经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实证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生涯的始终,高校应从大一新生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而不仅仅是毕业就业的一个简单环节。因此,为了了解财经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针对我校2009级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377份,回收2286份,回收率达到96.17%,其中有效问卷2218份,有效率达到97%。问卷涉及对未来职业的认识、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选择专业依据、初步毕业去向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分析,充分论证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学生选择专业时对未来职业认识的分析
  在问及“在报考专业时是否考虑过未来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时,只有70.9%的学生选择“考虑过”,而29.1%的学生选择“没有考虑过”。这一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学生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也论证了职业生涯的必要性。因为专业选择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约束性,选择某一专业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源头与开端,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定了界限与区域,专业的选择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学生选择专业考虑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认为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人兴趣,占到45.7%,其次依次是就业,占到19.5%,往年分数占到17.2%,专业热门占到12.2%,品牌专业占到2.8%,重点学科占到2.2%,其他占到0.4%。笔者认为,依据个人兴趣进行专业选择的前提是对自身及专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而很多学生由于阅历、知识水平的限制,对自身的兴趣、爱好认识还不是很明确,不能确定所报专业是否与其个人气质、性格、兴趣相匹配,能否胜任并热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特别是对于刚上大学的学生而言,由于大学教育方式与高中的不同,会使其兴趣爱好更加突出和完善,同时对专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学生会重新审视其所报专业与个人兴趣的匹配度。因此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职业,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分析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还比较浅。大一新生中认为对自己所学专业非常了解的仅占到5.6%,了解的占21.4%,基本了解的占到49.2%,不了解的占到23.7%。可见,在填报志愿时,学生对未来所学专业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了解较少,应该帮助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不断了解专业,思考自身未来所从事的职业。
4、学生初步毕业去向分析
  针对新生初步毕业去向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毕业后打算考研的占到46.5%,工作的占到32.6%,出国留学的占到17.2%,其他占到3.6%。上述数据仅为学生入学时的初步毕业去向,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社会导向性,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和出国留学。学生的毕业去向会随着大学学习的深入,不断调整,其需要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来实现其职业目标。同时,考研、出国只是学生学业生涯的一个短暂目标,研究生毕业后仍需要就业,因此,对于所有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为重要。
三、加强财经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及思考
  财经类专业与市场联系紧密,其毕业生就业面较为广泛,各种层次的就业岗位需求数量较多,但对于大量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生而言,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制定符合财经类专业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十分重要。
1、正确了解市场和需求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在积极稳健推进,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经济生活领域呈现出繁荣丰富的景象,商贸领域在深度和广度上快速地深化和拓展,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国际化浪潮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离不开财经类人才,这正昭示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财经类毕业生的大量需求。所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从低年级起就引导学生关注经济,了解市场,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有所发展。
  学生在学校的象牙塔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并不多,对市场的运行机制、对人才的需求缺乏具体的认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市场需求。实行“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即请企业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同时帮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现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财经类人才。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切实地联系起来,不仅具有学历,更具有企业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还延续着过去的传统式教育,缺乏素质教育和对能力的培养。如何能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接轨,值得高校 探讨和研究。另外,现代企业十分重视员工的职业素质与素养,而学校教育往往却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学生也没有认识到职业素质对就业的重要性。因此,使学生认识到市场需求,培养财经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十分重要。学生通过大学期间有目标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成为市场、企业、社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准确定位自身优势和劣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同时又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职业岗位,才能有所发展。学校应引导学生从专业课程中学习到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自己已有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中观察自我、分析自我,从自己最成功的案例中全面、客观、深刻地去分析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性格的弱点、经验与经历中欠缺的方面去发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学生在经过自己认真选择的职业岗位上工作,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努力创造业绩,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理想。
3、制定规划不断修正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树立明确的目标与规划,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的障碍。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要切合实际,量力而行,制定出符合个人发展规划。
  需要注意的是,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制定会受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个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而上述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例如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经济周期,不同行业也会有所波动,对于财经人才的需求势必会带来影响。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培养敏锐的经济眼光,从长远利益出发,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及发展需要,适时修正自身的职业生涯,以实现自身职业生涯的最优发展。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升个人竞争力、学校长期健康发展、社会繁荣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财经类高校应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结合财经类专业特点,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从而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8月
[3]全继刚. 对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 高教高职研究,2008(25)
[4]吴琪.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