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析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理念的重构

2015-12-15 10: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高校法制教育是高等学校针对所有学生进行的关于法的理论和法的应用以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教育,是形成基本法律观念的实践活动,本文提出重建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理念构想,认为搞好高校法律教育,培养法治精神,在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法律教育;理念;重构

      当前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必备的法律素养, 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因此, 作为教书育人的高等学府, 主导性培育和快速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 是其参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塑造现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职责。
      可是,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理念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对于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而言,进行法律教育其目的并非要让其成为一个专业法律人,而是要通过教育,使其树立诸如权利本位、公民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这样的一些法律观念,但就目前高校法律教育而言,更多的只是介绍一些法律常识和了解法律体系,而忽略了法津意识的培养。因此,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下文是笔者就高校法制教育理念重构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法制教育的认识定位
      高校要改变法律基础教育仅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看法, 应以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为目的。根据我国官方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实践做法, 学校的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 并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笔者认为, 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的认识及定位是不大合理的, 把法制教育看作道德教育,并按照道德教育的方式来开展法制教育课,不仅难以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还将有致使法制教育遭受埋没的危险。
      因为受这种不合理认识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在我国高等学府里,很难看到独立的法律教研室,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德育教研室,其结果是法制教育工作很难得到切切实实的开展。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均属于社会价值教育范畴, 它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从联系上讲, 两者的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公民;从区别上讲,道德教育重在净化人的内心世界,法制教育重在规范人的外在行为。要提升人的品质,应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塑造,应该采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并不存在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或道德教育从属于法制教育的问题。所以,法制教育目的的发挥,需要建构一个属于法制教育本身的体系完整且地位独立的法制教育安排。
二.法制教育的师资设置
      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要优化。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须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法律教师队伍。
      高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以具有相当水平的、精干的专职教师为主体,同时聘请部分长期从事司法实务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为补充的,高水平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并要重构教师的教学观念,让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三种观念。一是树立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地求学;二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即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相辅相成,避免教书与育人割裂。
三.法制教育的内容选择
      在法制教育的内容选择上,选择在不同类别的学校开设不同层次的法制教育课。高校的法制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主要应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教育。通过法学理论教育,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在思想上树立法律意识,要通过讲解和介绍宪法,使学生了解宪法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结合不同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部门法,培养学生守法、护法、用法的知识技能和自觉意识。
      目前,不同类别的高校强行统一地以开设一门法律课程来应付法制教育,这显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要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别、所学的专业及各校的侧重点需要,除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之外,还应开设一些与各校专业( 行业)相关,与各类学生需求接近的法律课程,使法制教育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融入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四.法制教育的实施方式
      高校法制教育实施要遵循法制教育的特有规律。法制教育是认同规范、接受规范和消化规范的教育,事实上,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很难奏效,最适宜的方式是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以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具体操作上,较理想的做法是,除坚持适量的课程教学外,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录像、电影和专题广播;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教育等;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知识及咨询活动;组织模拟法庭;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审判活动等。
      另外,法律意识的自觉养成和法律技能的娴熟掌握,不是通过学一门法律课程所能及的,也不是凭给某年级的某部分人上某门课程能做到的,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期间,并且在不同年级要有不同的任务和重点。当然,高校法制教育要遵循一般的学校教育规律, 不可能大学几年都开法律课,而要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有关专业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而且,专业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内在地消化与专业知识密切关联的、在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真正用得上的法律知识,增进大学生学法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小丽. 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分析[J]. 法制与社会,2010(10).
      [2]徐洁,代云. 对改进高校普法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 高教论坛,2010(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