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

2015-12-15 10: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高的学科,但是课堂教学往往是枯燥的,要让学生既能了解新知识,又能迅速的掌握并应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但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语言艺术,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下面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导入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是很关键的。小学生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上课时,利用小学生这种好奇的心理因素,设计出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是必要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使学生进入课堂,使他们乐学。短时的积极性很容易调动,怎样使学生长时间的、经常处于积极状态是很难办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你能用电脑听音乐看影碟吗?”“你能用电脑画出美丽的图画?”“你能够用电脑与别人聊天吗?”“你能在网上购物吗?”等,像这样紧密联系身边实际的问题,即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又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地学。这样讲授新课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课件,让学生通过音乐、图画、演示文稿等使学习者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举,加深加快学习者的感知和理解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还可以用范例来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图软件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电子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本封面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总之,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乐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应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以致用。首先,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应用相结合。在教小学生学计算机时,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画图”,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片,送给他人;“Word2000”,学生可以利用它写作文、写信;“录音机”,学生可以利用它放自已喜欢的乐曲,学英语。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其次,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应用,有了应用的可能,应用的需求,才会来强化巩固自己的知识。这说明在计算机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还要注重实用性。
  三、让学生尝试,树立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努力尝试,营造积极探索,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尝试,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学生面对功能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无从下手。模仿较多,创新较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这时,可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特殊地方,让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创新意识。课堂上,要努力探索创造性学习新途径。例如,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作为标准,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同时注意学生的作品,让其进行展览,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就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另外,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创新。例如,让学生用“Powerpoint”软件为课本里的古诗进行配画配乐,大家兴趣盎然;让学生利用“Word2000”为班级制作课程表等等。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
  四、小组协作,互助共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当以启发引导代替灌输,以辅导帮助代替管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虽强,但是持久性差。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即会感到厌烦,也会对学习内容失去耐心与兴趣。也基于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简单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
   在授课之前,我都对每个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做详细的全面分析,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情况,按照本人自愿和他人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挑选出一些学习成绩好、学有余力、素质过硬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同时,选出学习基础和操作技能差、兴趣淡泊的学生作为被帮助的组员。根据实际需要考虑,一位小组长带2—3位组员成为一小组,并在上机座位上做相应的调整。组建好小组后,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一名巡视员,并能随机随时加入某小组中,与学生合作练习,同时将重点转到指导各小组之间如何合作上。让他们在共同的操作实践中各抒已见,各展其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从而培养他们与人交往、合作共事的能力。
  五、分层次教学,发展个性。
  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样一节课,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以“任务驱动法”为指导,分层次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扩展任务,并且进行互相激励。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所得,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整 合学科,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希望学生能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是《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要求。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画图》时,让学生把所画的图画编成一个小故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计算机文字处理”时,让他们写日记、写作文等,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在“电子小报的制作”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美育、环保意识教育等;在“走进多媒体”时,结合社会、自然等学科,让他们观看一些有关的电影、光碟,丰富他们的知识,增长了知识面……这样,使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既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又获得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在授予学生扎实的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计算机等科技成果的情感,也不能忽视计算机的普及所带来的有关社会问题,如应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合作与友爱;在丰富学生情感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道德、理想的培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可以实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释放创造力与想象力,发展个性思维,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意义建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为培养出更多未来的国家栋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