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基于试题评价体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2015-12-15 10: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小学数学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学生理性思维方式和逻辑运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不能适应《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亟待解决。本文欲以试题评价体系为基础,结合实例,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意见。

关键词:试题评价 数学课堂 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教不重学”、单纯的知识灌输、“一刀切”、教学内容远离生活等诸多问题。而改变此种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对试题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 纳数学文化于试题
  其实,数学也是一种文化;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其与一定的人类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数学家丁石孙曾有言:“我们长期以来不了解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1]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一定的数学知识,更应重视数学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吸收数学文化内涵,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故而,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推器。举例如下:
  1.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今年是2012年,那么今年改革开放多少周年?(34年)
  2. 昭君出塞时,乘马车,每天行走25千米,共走了四十天,问她的总行程是多少?(1000千米)
  以上两例均是将相关历史知识融入到试题中,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对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而昭君出塞是历史美谈之一,是民族和睦友好的代表事件。如此设计题目,不仅能让学生简单地学习到减法、乘法知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他们的视野,利于养成用数学知识思考的习惯。
  二、 注重生活常识的运用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2]数学的起源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现实生活需要所驱动的,而数学知识的运用又能改善和提高现实生活状况。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更多地结合现实生活常识,让学生更直接更简便地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也有助于其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运用。举例如下:
  1. 有家蛋糕店,星期一生产了50个蛋糕,星期二生产了45个蛋糕,星期三生产了55个蛋糕,星期四、星期五都生产了60个蛋糕,问星期一至星期五,这家蛋糕店平均每天多少蛋糕?(54个)
  2. 小明的笔记本共有100页,他每天写作业用3张,问一个月(以30日算)后,小明的笔记本还剩多少页?(10页)
  这两个例子都是把日常生活的事件用数学题目的方式展现出来,虽然是为了教授学生平均数的含义和减法与乘法并用公式;但较之于单纯的定义、公式介绍,更有生动性和适应性,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独特性与开放性
  “每一个儿童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儿童都有独特的精神、心灵和智慧的力量。”[3]因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感悟与思考。如此,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热情,认识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也应得到引导,“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才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让已有知识重新焕发生命力,使学生可以将同样的公式、解题方法,熟练而灵活运用到不同的试题中。举例如下;
  1. 下列各组线段中,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A. 2cm  4cm  6cm  B. 6cm  6cm  6cmm  C. 2cm  3cm  4cm
  2. 小明一家四口人的年龄之和是147岁,爷爷比爸爸大38岁,妈妈比小明大27岁,爷爷的年龄是小明与妈妈年龄之和的2倍,问小明一家人年龄分别是多少?(小明5岁,妈妈32岁,爸爸36岁,爷爷74岁)
    以上两例虽比较简单,但不同的学生会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当然解题方式也会因人而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强调解题结果的正确性,更应重视对学生不同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提倡,常有“一题多解”才可教学相长。
   四、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一言堂”、灌输式等教学方式缺乏新意,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不利于课堂教学成果的提高。当前,多媒体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可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将课程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展现在课堂中,既能提高教学效率,使讲课更为得心应手;也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其好奇心。“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4]故而,在试题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应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开展“互帮互助”小组、“小老师”等活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