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论行知思想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2015-12-15 10: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研究陶行知思想,就是把陶行知思想与当前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更好地为当前教育发展服务。“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儿童创造性的培养的来源和土壤首先是生活,抓住了这一个切入点,我们的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陶行知 教学思想 体育教学
  本文针对现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等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借鉴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论述体育教学中应进行大众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几个途径。
1、小学体育教学要立足“普及化”,“大众化”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民族的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的体育教学,要让每个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道德熏陶,那么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做好一个园丁,培育好每一朵花。”那种只把眼睛盯在体育尖子生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奖牌的做法和思想,不仅与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而且与陶行知教育思想风马牛不相及。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毛泽东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人民需要的也是“大众教育”,即生活的教育。陆一定曾将陶行知称为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目的论十分明确:“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教育观正是其教育目的论的明证。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应该从“普及化”,“大众化”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培养竞技体育获金牌的角度去进行教育教学。我们的体育教学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比如我们进行课堂教学,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提炼出生活元素,然后教给学生,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举个例子:在技巧柔韧教学中进行“横叉”教学的时候,我们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开“一字”,我们要求的是他怎么样进行练习才会让他在以后生活中自己锻炼的时候能有用处。因此我在教学中的着重点是教学练习的方法和一般在什么时候能够用到。再比如说我们在教学韵律舞蹈的时候,应该着重强调韵律舞蹈的特点和形成,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了能够说出一点来,做出一点来,而不会张冠李戴。
2、小学体育教学要着眼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以来与环境不断奋斗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适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种创造力,使他们成长得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陶行知更在《创造宣言》中表达了对创造教育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毕生追求:“创造之神!你回来了呀!只有你回来了,才能保证参天大树的长成。”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体育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对已有的体育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创造出新的设想,从而确立新的更高雅的审美观点。
2.1体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培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认识孩子有力量,有创造力。这种认识并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而是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小孩子有动手机会,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晴,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大社会中去……”。而体育教学是我们最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块阵地,因为体育课的特点是灵活,多变,多向。这就给了我们体育教育者一个很大、很灵活的教学空间,这个空间足可以让学生进行有序的创造。拿美术教育进行比方,每个学生美术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他们在绘画中的表现各异,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间的差异,能够让学生进行合理创造。还是举美术的例子,学生在画太阳的时候,总是只能画一个白胡子的老爷爷,现在我们去看看,什么样的太阳都有,这个就是学习者和教育者创造性共同的表现。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过程也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回归和提升的过程。体育动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创新的体育教学更应当按照陶行知创新教育的思想,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产生主体地位的欲望,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
2.2体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培养,要重过程和体验
  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他因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而改“知行”之名为“行知”。提出“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继续创造。”号召人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讲的也是个性、创造,一切陈腐的、机械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是错误的、有害的,必须坚决抵制。体育教学中学习创造是需要经过多次实践才有可能产生的,我们体育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培养的时候,应该重视实践,重视体验。因为没有实践和体验,这样的创造性就会成为幻想或者是空想了。
2.3体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培养,要重应用
  陶行知先生在《谈教学做合一》一文中说过:“生活教育必须是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须是以做为中心。”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体育学习的着眼点不在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把重心放在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上。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成功。我记得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学校举行运动会,在入场式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班在入场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他们的入场队列掺和了舞蹈的成分,后来的结果是入场队列评比第一名。结束后我问了他们班主任,才知道是他们班的舞蹈队的学生自己排的。为此我抓住了这一个事例在体育课中进行了宣传,学生对韵律舞蹈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兴趣。体育教学应该最终指向生活,这是我们体育教育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学体育教育要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基本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离开我们己半个多世纪了,但他 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仍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3.1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
  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己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我们体育教育者要在这个大好形势下,充分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的改革。
3.2在实践中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
  “重在学习研究,贵在实践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还需要陶行知创造的生活教育理论,更需要“由知行到行知,教人者先教己”的人格与精神。在我们体育教育领域,我们还有很多教材,很多教学内容可以挖掘,去发展。
3.3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从社会和政治的高度研究中国的教育,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教改实践的理论宝库,是我们在各种教育思潮中站稳脚跟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此,我们不仅要继承陶行知教育理论,更要大力发展深化这个理论。市场的需要是我们体育发展内在动因,我们体育教育可以依靠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发展,不生搬硬套,灵活的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
3.4在信息时代中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
  在大力开展创新教育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指导我们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素质人才具有十重要的现实意义。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对信息时代的体育教学也具有指导意义。在体育领域,信息现代化技术越来越重要,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比如,我们现在学习中国民族舞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来自己学习。我们也可以很快的通过多种信息技术途径来交流体育知识和信息。但是这中间也混合了很多鱼目混珠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以他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分辨是非对错,发挥其现代化工具的最大优势为我所用。
3.5在国际化的形势中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
  现在的社会是个国际化的社会,科技的发展,交通的发达,让世界正在变小。因此世界文化的交流更为广泛和快捷,在这样的形势中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则更有时代意义。让我们能够认清自己,立足本国,对外发展,运用拿来主义,发展我们的体育教学。
结论:
  作为肩负祖国下一代培养重任的体育工作者,应努力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课堂教学做起,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做起,真正把理论落到实处。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主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3]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编.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4]王守钧.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经济学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2):43~44.
[5]乔金珠,蔡建华.论21世纪体育教学的创新[J].体育教育成人学刊,2003(2):95~9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