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预习引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益

2015-12-15 10: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预习,是指学生上课前对即将要学的内容先行阅读学习,了解其梗概,以便掌握听课主动权的主动求知过程。预习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有效的课前预习,既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是提升学科成绩,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措施,对于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预习指导,促进小学生有效预习呢?本文略谈几点浅见,与同行共研。
  一、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预习目标
  预习固然是学生自主的独立思考过程,但是如果在预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盲人瞎马,或者游离于目标之外,则预习的效率必然低下,也根本起不到应有的目的。因此,语文预习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这样,学生在预习时才能有的放矢,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每课的重点生字词以及重点语段,通过习题、作业等形式加以明确,让学生对预习所要达到的要求了然于心,从而在预习中有章可循,任务明确,使预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预习步骤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于预习方法和步骤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行之有效的步骤,使他们按照步骤科学合理地进行预习。我主要要求小学生按照下来步骤进行预习:
  1、诵读。拿到一篇新课文,难免会有一些不熟悉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只有通过对新课文的诵读,才能获取初步感知,了解课文的梗概。如课文是叙述了一件事呢,还是刻画了一个人,或者是描写了一段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另外,也发现了文中的生字生词和不理解的语句。
  2、查阅。即通过查阅工具书,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初步了解它的含义。
  3、批注。对课文内容的预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读通课文,教师更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加批注。对于文章内容,事件描述的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各个方面,要求学生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点滴感悟在书中加上批注。
  4、摘抄。就是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做好摘录,所谓“眼看三遍,不如手过一遍”,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好摘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他们比较、甄别的能力,更积累了他们广泛的语言素材,为他们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5、思考。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已经获取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课文在文字、语句、内容等各个方面还有哪些疑虑,需要在上课时老师解惑或者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的。
  当然,预习的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因文章的不同而适当变化,但对于小学生这样学习能力欠缺的群体,尤其是没有形成好的预习习惯之前,教师强化他们预习步骤的教育,固化他们的预习模式,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有效进行预习指导,教给学生恰当的预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影响着其成长发展。同样,预习方法对学生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适时总结预习的方法。特别是当前很多学校使用的导学案,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导学案中有关“预习”部分的要求,当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后,要指导学生分解要求,如“预习”中要求理解某几个词语,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位置。哪些词语需要查阅字典、词典?哪些词语适宜采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四、加强预习检查,养成预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强化训练,让预习成为他们的常态行为。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养成自觉根据预习提示,独立完成预习任务的能力,更要在每天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例如可以首先检查学生课文是否读得流畅,是否在课文上加了批注,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赏识教育。对于在预习过程中表现优秀,阅读时声情并茂,语言流畅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激励,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课前朗读,做好预习工作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课堂。
  五、尊重学生实际,允许预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
  任何一个班级,总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在预习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在小组合作时就按学习层次搭配来分组,在预习过程中也要求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让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好帮带作用;其次是教师有意识的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预习中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暴露他们的知识缺陷,并及时给予弥补,让他们共同进步;此外,充分给予后进生鼓励,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即使他们只写一个字、一个词,能开口说一句话,教师都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表扬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总之,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良好的预习效果,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方法的指导,预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感受预习带来的快乐。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堂的预习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引领作用,也才能使预习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