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学习效果

2015-12-15 10: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日常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就会为教育的成功提供强大动力和有效保障。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教学模式,即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积极情感;学习效果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学生情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大不一样,高兴时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倍增,能产生学习知识的强烈兴趣,能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而愁闷、厌烦、焦虑的心情,学习时就容易变的被动消极,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大脑思维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采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1、备课要备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情感
  认真备课是教师搞好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要根据教学大纲,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练习作业等,还应考虑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这样才能把教学任务落实好,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所教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变化,如课堂思想不集中,跟不上教学的速度;不恰当的接茬,影响大家的学习情绪;缺乏信心,不积极参与师生双边互动等。如不及时解决,肯定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应怎么办,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在备课中应充分估计和预判,在上课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考虑好相应的对策和方法,尽量做到有备无患,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提高了学习效果
  2、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积极情感
  课堂教学是学生日常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就会为教育的成功提供动力和保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教学模式,即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出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提出一些新颖有趣、具有启发性、学生能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积极学习、乐于学习的情感。
  心理学的实践证明,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动力功能,愉快时则思维活跃、认知性强、记忆牢固。相反则智力活动迟钝、呆板。因此教学中要经常创设一些让学生成功的情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情绪。另外,在课堂上学生因为各种原因精力不集中、不愿意动脑思考问题、因为自卑心理害怕老师提问等情况,教师应及时采取不同的措施,合理疏导,用动作语言或表情来提醒他们,当学生经过努力完成要求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帮助其树立成功的信心,如完不成要求时,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有继续尝试的勇气,同时在各种情况下也要注意保护学生完成教学要求的积极性,造就宽松的学习环境。如在课堂提问时,对基础差的学生适合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对思维能力强的学生适合提一些发散性强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和成功机会。
  3、合理设计作业,激励积极情感
  学生的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反馈。课堂作业的设计很重要,布置的作业如不顾及学生的情况差异,千篇一律的作业,往往造成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很轻松,因没有拓展性的内容而失去积极性,时间久了还容易形成不爱钻研、不愿动脑的坏习惯;对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则又很困难,缺乏兴趣,完成不了,时间久了易造成厌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做到有针对性,顾及所有学生;有深度,分出层次;有广度,适当扩大知识面,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适应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各有收获,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愉悦感,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在评判作业时,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既要指出存在问题,也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要肯定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对那些作业中出现的粗心大意、抄袭等不良现象,也不能简单地用惩罚的方式来解决。反馈评价时也要注意方式,及时反馈比滞后反馈要好;鼓励性反馈比批评性反馈要好。我们应当更多地运用那些能让学生看到自己不断进步的反馈,就更能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巩固了学习效果。
  4、改进考试方法,保持积极情感
  测试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考核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分析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时才有了可靠的依据。但目前由于教材、考试方式、学生自身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害怕考试、不愿考试的心理问题比较普遍,严重干扰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为此改进考试方法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发挥正常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首先应明确考试以了解教学效果为目的,而不在于难倒学生,所以不要出偏题和过难题,影响学生参与考试的积极性。其次考试的评价形式应多样化,可以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活动、作品展示、讨论答辩等形式,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最后在考试的内容上应分层化,以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适当融入一些运用内容,起码让多数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完成任务。这样的考试让学生不再感到恐惧,而是把考试作为又一次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考后感觉对自己满意,提升了自信心,保持住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积极的情感、良好的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动力、引导、保持、强化等一系列综合作用,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设计》  吴熙龙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每天进步一点点》              吴章鸿主编  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
[3]《学校心理辅导丛书》     岑国桢 李正云主编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4]《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     朱小蔓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5]《学习哪有那么难》        王金战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