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关于基层公务员激励问题的若干思考

2015-12-15 10: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以地级市直属机关公务员为研究对象,对基层公务员激励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基层公务员激励面临的普遍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地级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和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激励;制度;人力资源;机关文化
       自1993年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我国政府部门激励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公务员的积极性,促进了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但由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时间不长,加之公务员队伍整体处于转型期等原因,导致目前我国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无论在制度安排还是在现实运行上,都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1、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分配制度僵化;2、精神激励作用弱化,形式单一;3、考核评估作用不明显;4、晋升和交流困难;5、人力资源浪费现象还比较普遍。而基层公务员位于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前沿,直接面对和服务群众,其激励状况如何,将最终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实现以及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了解和研究基层公务员激励现状,揭示存在问题,探寻解决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实行人力资源管理
  从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速度惊人,各类机构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作为头等重要的事情,并给予一定比例的培训经费,来保障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正常开展。相反我国许多地区和部门缺乏这种充分开发培训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激励管理人才的观念。因此,我国行政部门应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公务员管理。首先要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本性资源,要将公务员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其次、强调服从组织安排的同时,还应当关注公务员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有针对性的为他们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使人尽其才,人事相宜,避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第三、借助通讯技术的发达和日益完善,畅通公务员发表意见的渠道,鼓励公务员发表意见,尊重并采纳他们的和合理建议和意见,使行政决策透明化、民主化,扩大决策的参与群体,鼓励较低级别的公务员参与决策,调动其积极性。
  二、 进一步建立健全薪酬、晋升和交流、绩效考核等制度
1、改革薪酬制度的建议
  一是加强对公务员工资制度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加强对工资政策的可行性研究、跟踪和预测研究,统筹考虑公务员工资制度中的基本工资、福利和保险制度改革,形成相对完整、稳定和长效的工资管理制度和体系。二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成功经验,尤其是积极消化吸收其法制化管理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台如《公务员工资法》等法律,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公务员工资福利的原则、制度和规范,避免工资福利政策的随意性。三是建立科学的职务分类和岗位评价体系。改革职位分类,实行岗位管理,使工资标准与岗位挂钩,根据不同岗位职责、任务和素质要求及工作绩效确定工资、补贴及单项奖励标准,对事不对人。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四是福利待遇货币化、激励化。福利是体现工资激励因素的重要内容,应充分考虑医疗改革、养老金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社会改革对个人支出加大的影响,在公务员福利收入中有所补偿。制定医疗补助金、住房补贴、退休基金等政策,努力改善公务员的工作、生活质量,保障公务员的生活水平。
  2、改革晋升和交流制度的建议
  树立法治观念,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实行科学的公务员分类管理。既为公务员晋升和交流提供合理的空间,同时也使公务员对自己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激励他们自觉学习,有目的的进行知识储备,使公务员晋升机制的激励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改革基层公务员级别设置,加强横向交流,切实加强监督工作。一是增加基层职务层次。建议在现有职务层次的基础上,根据地级市政府部门实际情况,增设股长、副股长两个领导职务层次,既适应基层工作需要,又扩大了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空间。二是改进和规范非领导职务设置。建议维持现行非领导职务序列,但改变其性质,使之成为与领导职务序列平行的、单独序列,不与领导职务序列对应。这样一来,就大大拓展了基层公务员的晋升空间,随之而来的是薪酬增长和满足感的提升。三是建立公务员交流工作机制。在职位科学分类基础上,结合公务员自身素质、兴趣爱好以及相关职位性质和能力要求等因素,通过竞争上岗、考核、审查等严格、规范的程序,实现公务员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使公务员作为人力资源在各相关单位流动,实现人力资源利用最优化,同时,也为公务员成长提供新环境和新机会,促使公务员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四是建立健全公务员晋升和交流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任何人未认真履行工作程序、遵守工作纪律,造成用人上失误失察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问题特别严重的应当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责任。实行全过程监督,即在有关人员竞争上岗和推荐、考察、酝酿、决策全过程实施实时监督,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出,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3、改革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议
  首先要强调依法考核。《公务员法》规定,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务员考核的,相应的领导机关或公务员主管部门,特别是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要承担法律责任。只有依法对公务员的绩效进行考核,才能解决现行考核中存在的对考核工作不够重视,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缺乏客观公正等弊端,提高考核的质量和效果,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考核结果,最大限度的释放公务员考核的激励功能。其次是考核的标准要有针对性。考核要突出以业绩为导向,尽可能的将目标量化。
     三、 创新精神激励方式,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
  营造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一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在思想教育当中应当结合工作实际,采用换位思考、集体讨论、剖析反面教材、个别交流思想等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避免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化、口号化。通过潜移默化逐步建立一个所有公务员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二是转变领导方式。切实转变“一言堂”、“家长式”的领导作风。要让各级领导充分认 识到,领导最有效的统御力不是来自职务本身的威权,而是来自于人格的魅力,来自于履行职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自民主作风和科学的态度。领导的职责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领导行为创造一个充分理解、尊重人格和尊严,能给予人的需要和发展更多人文关怀的心理环境。同时,建立上下级平等沟通机制,使倾听基层公务员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发现和掌握他们思想动态,及时化解他们的“误会”成为领导的一项日常重要工作,成为考核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的重要指标。三是通过文体活动,培养团队精神。机关公务员的职务、经历不同,生活圈子差别大,工作相对独立,脑力工作时间多,活动少,彼此间缺失沟通与交流,团队精神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要充分利用机关文化这个桥梁纽带,发挥机关文体活动在促进沟通、融洽人际关系方面的独特优势。增加公务员的“归属感”,创造出一种坦诚相待的“家庭”氛围,营造出一种民主、怡人的工作氛围和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使每一位公务员感受到工作氛围的融洽,从而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激情。
  
参考文献:
  [1]余兴安等,《激励的理论与制度创新》,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10月第 1版   
  [2]李和中,《国家公务员制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3][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第8版
      [4]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5]吴志华,刘晓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3月第1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