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2015-12-13 10: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很多,年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年龄关键期问题、儿童与成年人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以及对于实际教学的启发。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 “在自然的或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埃利斯,1985)。在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下的第二语言习得。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也可以说,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明显、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学习第二语言呈现低龄化趋势,在我国,有些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多数为英语),对于那些连母语都不能完全掌握的孩子而言,过早学习第二语言真的有利于语言发展吗?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比成人更擅长学习第二语言。对此,学者们进行了很多研究。
  1 关键期假说
  在这个领域,影响最大的研究是伦尼伯格所提出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关键期假说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更有优势是由于生理因素,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岁)之前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的学习者不会像在关键期内的学习者一样成功,而且很容易产生外国腔。这是因为,青春期以前,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参与了语言学习,大脑可塑性较强,语言习得较快,也较为成功;而在青春期后,大脑发生了侧化,逐渐失去可塑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
  2 关键期的相关研究
  关键期这一假说,是针对母语习得提出的,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对于关键期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学者们看法不一。反对关键期假说的学者提出非生物基础的解释,认为语言输入和认知发展等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习得水平出现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赞成关键期理论的学者则以实证研究为依据,坚信关键期假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被推翻。
  二语习得领域里, 支持关键期存在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johnson和newport (1989)的实验。实验组被试是母语为汉语和朝鲜语的美国移民,年龄3至39岁之间,接触英语的时间为3至26年,平均为10年。对照组是一组本地人。研究者用276道语法判断题口头方式测试被试的英语知识。后来又采用笔头方式实验,结果是:7岁之前移居美国的被试,英语水平与本地人无显著差异;7岁之后移民的被试,其英语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研究者将这个差异归因于生理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实验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衰退期始于7岁,而不是伦尼伯格所说的青春期,这说明关键期即使存在,具体年龄却有争议。
  1989 年long通过实验发现,许多6岁以后(部分12岁)才开始学习外语的被试者,难以获得地道的语音,15岁以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其词法和句法均无法取得与母语学生一样的水平。同时他提出二语习得中年龄差异的四个方面的论断:“(1)习得速度与最终水平取决于开始学习的年龄;(2)一语和二语习得均存在敏感期,敏感期之后的语音习得将是不完全的;(3)与年龄有关的二语习得能力的下降是不断积累的过程;(4)某些个体二语习得能力的下降甚至始于6岁。”
  我国的辛柯、周淑莉对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生进行的实证研究证明:如果从小学四五年级起开始学英语,到了成人(大学本科或研究生) 阶段, 相当一部分人的口语能力和综合能力就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而如果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则这种可能性相对来说要小得多。
  反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也有很多,c.snow等人研究了在自然语言环境下不同年龄的人习得第二语言的情况,被试母语为英语,第二语言为荷兰语,研究者跟踪研究了被试在荷兰第一年里学习荷兰语的情况。其结果是,虽然儿童表现出一些优势,但成人同样也表现优势;在课堂学习中,情况仍然如此。
  有很多证据都表明:青春期之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人,也能达到准母语水平。burstall提出,年长的学习者会比年幼的学习者更有效率。neufeld的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对成人来说较难克服的语音难关也能被克服。
  由于语言有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语音、句法、语义等。有些方面(如语音)更会受到年龄的影响,而有些方面(如语法)则受到年龄的影响较小,因此语言各子系统的关键期很可能不同。selinger提出了多重关键期假说,他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可能存在多个关键期。大脑功能的侧化不会同时发生,而是在不同时期影响语言习得的不同方面。因此,在外语学习者的一生中应该存在不同的关键期。某一关键期的结束就意味着某种习得能力的丧失。
  3 结论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关键期仍然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说,关于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的任何过度概括都是不可靠的。有学者认为,可以用“最佳期”或者“敏感期”来取代“关键期”这一说法,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内,是第二语言习得的较好时期,但不是绝对时期,即使错过了这一时期,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的努力来达到比较高的第二语言水平。这种看法是比较理性和折中的。
  对于年龄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目前比较具有共性的结论是:(1)学习速度问题。成人学习者学习的最初阶段具有优势,尤其在语法方面。但他们最后可能会被儿童超过。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更快,而在正规的外语课堂上学习速度较成年人缓慢。(2)语音问题。在语音方面,儿童比成年人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水平的第二语言。如果有足够的语言接触,大多数儿童在二语习得中都可以习得地道的口音,有可能达到语音纯正。而成年人经过多年的正规学习,多数可以流利地讲外语,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语音纯正。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相对而言获得完全地道的口音的可能性越小。(3)语言能力与潜力问题。儿童具有更高的语言潜力,与成人相比更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4)对语法的影响。第二语言语法习得的顺序不受年龄制约,但语法习得的速度及达到的水平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

4 对实际教学的启发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启发是,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绝对化的否定某个年龄层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儿童有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对优势,成人也有他们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选择更适合的教育方式。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桂诗春教授曾提出两条意见:“一是具备了合适的学习环境( 如双语制或外籍教师教学),早一点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比迟一点接触外语的人从长远看可能略具优势;二是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下,青少年和成年人也能在多数方面和儿童一样学好外语,甚至效率要高些。”
  对于青春期以前的儿童,他们学第二语言的优越条件是大脑的可塑性最强,语言环境相对较好,模仿能力强,尤其是在习得自然的语音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缺点是他们的长时记忆能力较差;思维能力不强;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语言的准确性与流利度不高;学习效率不高,花费时间较多。因此,他们更适合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如双语生活环境,在学校中则要求有好的教师以及教学设施。
  在前面提到了外语学习低龄化的问题,社会上,有些广告夸大了低龄儿童学习外语的作用,片面地宣传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很多家长也受到了这样的宣传的影响。实际上,当前低龄外语教学的科学依据不足,教学实践经验薄弱。家长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在对孩子进行第二语言教育时,要考虑到教育的目的和最终期望达到的水平,如果是期望孩子达到与母语相接近的水平,那就可以让孩子较早的接触第二语言。因为儿童在语音的习得和语言潜力方面确实较成人具有很大的优势,早点接触有助于获得更地道的语音。如果是期望孩子达到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外语水平,那么就不需要刻意地过早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学习就可以了。
  对于青少年,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优越条件是母语习惯已经形成,第二语言习得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尤其是语言的流利性较儿童有很大的优势;长时记忆能力有所增强,理解能力也比较强,而且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有充分的学习时间。缺点是比儿童的学习要花更多的精力,要求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坚持性;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或高中生,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学习科目太多,不可能将所有精力放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容易造成顾此失彼,所以要合理安排学习计划。
  对于成年人,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优越条件是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动机比较强烈,在学习效率方面有很大优势,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比较强。因此在记忆单词、掌握语法方面成年人占有绝对优势。他们的缺点是难以获得纯正的语音,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生活中的杂务多,很难专心致志的学习,因此学习的连续性常受影响。但是如果成年人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良好的语言环境和适当的学习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很高的第二语言水平。
  总而言之,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角度来看,年龄只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之一,不应该夸大它的作用。重要的是要了解不同年龄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在学习中扬长避短。除了年龄因素之外, 社会文化背景、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等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也非常大。只有各因素等共同作用时,才能更好地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辛柯,周淑莉.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临界期假说实证[j].外语教学,2006(7).
  [2]卢喜飞.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及其对英语教育的启示[j].英语教学,2009(8).
  [3]郑丽娜.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研究述评[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
  [4]李芳芳.语言学习者的年龄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12).
  [5]徐晓君.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研究的新进展[j].科教文汇,2008(12).
  [6]王锋,欧阳俊林.个体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7]彭坚.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反思性研究对早期外语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7).
  [8]肖德法.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j].成都电子科技出版社,1994.
  [9]孙广治.个体差异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3).
  [10]王怡芳.非智力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