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声乐作品演唱技巧的指导

2015-11-20 09: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声乐作品在演唱时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和设计,才能具有合理与圆满的演唱效果。这其中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技巧训练包括气息、咬字、共鸣训练;二是情景训练即情趣和作品处理。

关键词:情趣;朗诵;共鸣腔体;作品处理
一、创设情趣、激发兴趣
  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一)是创设情趣。具体进行时可以选择赏心悦目的美景图片,或者是名家演出的剧照等。(二)是激发兴趣。比如可以改变普通的上课形式,由平时一个人演唱改为两个人演唱,这样以来形式相比较来说较为新颖,两个人一起演唱能互相激发热情并能减少上课时的紧张感。通过上面的讲解,学生在演唱前对整个作品就有全面的了解,那么在演唱时两人就齐心协力共同演绎这首曲子,特别是在轮唱时互相配合,注重个人整体,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演唱激情,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科学发声、意气相连
  我们演唱的声乐作品是一个鲜活的整体,它有肌理、有血脉、有骨肉、有意境、有气息,只有通过实际演唱才能感受到这一切。当然,感受“肌理、血脉、骨肉”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要演唱出“意气”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古人特别强调“声断气连”、“气断意连”,反对把“意气”唱断的做法。众所周知“气乃声之源”,欲发声必先具其气,无气则声不鸣。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气息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从一开始学习声乐的最基础知识,一直到最后有能力演唱大型的声乐作品,气息始终贯彻其中。所以学生除了明白发声原理、明白气息的来源外,还要采取科学的发声气息训练。
  三、朗诵歌词、字正腔圆
  朗诵歌词就是把语言同发声结合起来进行训练的方法,是建立正确的声乐发声状态的坚实基础。美国声乐家塞各厄斯·卡吉曾指出:“在声乐教学的课程中,语言基础是声乐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并且应当认真细致地在第一学年中学,或者学到充分为止”。威廉·莎士比亚也说过:“好的说话就已经获得了一半好的歌唱”。
  朗诵首先要了解字的组成。汉语的字音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吐字有力是对字头的发音要求。字头是一字之头,由声母和韵母构成,要做到“部位准确、阻气有力”,并要注意唇形,该圆就圆,该扁就扁;字腹是一个字音中最响亮的部分,也是字音的中心,它直接影响字音的响亮度和清晰度。要求做到“拉开立起、饱满圆润”,就是当字头弹出之后,口咽腔随着字腹的到来逐渐打开,感觉字音随上颚的提起“立”了起来,同时要保持一定的时值,使字腹在共鸣腔内产生充分的共鸣,以保证字音的颗粒饱满响亮圆润;字尾要做到归韵准确,才能保证字音的完整清楚,它要求做到“准确”与“利索”,“准确”是指尾音要归到应有的位置上,不能吐“半截字”,“利索”是指尾音不能拖得太长,要归的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四、训练共鸣、上下贯通
  歌唱的声音要有比较宽广的音域,要有相当响亮的音量,要有表达歌曲感情的各种声音色彩。人的声带是极短的振动体,它发出的声音是微小的,全靠人体许多天然的共鸣腔体(如胸腔、咽腔、头腔等)将它扩大,这些共鸣腔体可以调节声带所发声音的大小、明暗及音色上的变化,并能调整其高度。
  1.人体的共鸣腔体
  人的共鸣腔体可以分成不可调节的共鸣腔:胸腔、鼻腔、额窦和蝶窦等;可以调节的共鸣腔:咽腔、喉腔、口腔,这部分是重要的共鸣腔体,可调节共鸣,上联头腔,下联胸腔,是个联络站。歌唱发声时,应随着音的升高或降低的变化,适当地调节那些可调节的共鸣腔体。一般来说,高音的共鸣区是分布在口腔,低音的共鸣区分布在胸腔。但这样的分布并不是说可以将各个共鸣腔孤立地来用,而是应当使所有的共鸣腔体连成一体,即所谓形成“整体共鸣”。整体共鸣就是胸、口、头腔共鸣的混合使用。
  2.共鸣的运用
  在歌唱发声时,应用混合共鸣的方法,掌握好共鸣在各声区里的混合比例,使各共鸣腔保持一定的平衡,使声音获得良好的效果。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应加强一些,口腔、胸腔也要有;唱中音时,声音要求圆润、流畅,口腔共鸣应多一些,胸腔、头腔共鸣也要有;唱低音时声音低沉、浑厚,以胸腔共鸣为主体,掺入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这样才能在换声区发声时,不发生明显的痕迹。在歌唱发声中,只有及时地调节各共鸣腔体才能使歌唱声音统一、圆润、饱满,音色优美,色彩丰富。
  3.歌唱共鸣的方法?
  ?取得较好的歌唱共鸣,首先要注意发音器官各部分的协调配合,遵循渐进的原则,从中间往两头发展,即从口腔到头腔和胸腔,不能急于求成。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获得歌唱各种共鸣的方法。(1)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第一个共鸣区域,它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基础。发声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稍后拉,上腭有上提的感觉。口腔共鸣要有声音的“点”和“心”(即共鸣焦点),首先必须使口腔中的各有关部分唇、齿、牙、舌以及相适应的咽、喉自然地松开,会厌轻轻抬起,以使咽、喉、腔通畅,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积极坚硬,这样才会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2)头腔共鸣?我们常常把头腔共鸣称之为头声。头腔共鸣是我们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份。它使声音明亮、光彩、辉煌、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几乎决定了声音的质量。头腔共鸣是由于声音的频率引起了头部上前方的蝶窦空间的震动而产生的。蝶窦位于鼻孔上,是比较小的结构空间,获得头腔共鸣必须先具有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否则头腔共鸣是难以掌握的。当然要取得良好的头腔共鸣是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呼吸点、发声点和共鸣位置点这三者协调运动的基础之上的。 (3)胸腔共鸣?胸腔共鸣常常在比较低的声部运用比较多,也常常在各个声部的低声区运用较多。实际上在我们每个声部的所有声区,都需要有胸腔共鸣的成分,只是比例多少的问题。
  五、作品处理、细致到位
  声乐作品的内容风格不同,演唱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感情激烈、雄壮有力的歌曲,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因此在演唱此类歌曲时,发言咬字口咽腔部位的喷弹力要强,声音刚毅,字的头、腹、尾转换要快速进行,如:《一二三四歌》等进行曲类歌曲。在感情内在含蓄深情的抒情歌曲中,字的头、腹、尾转换过程要放慢,字音的衔 接要连贯抒情,字的线条要流畅婉转,如歌曲《你好吗》、《天路》等。 在任何时候,人都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性格开朗,有的学生声音甜美,有的比较聪明接受能力比较好,老师说到的他马上就能做到,而有的学生却是三番五次,就是不能掌握住正确的知识点。所以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要因人而异,男女声分别选择适合他们的声乐作品,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声音条件、符合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的歌曲。通过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对声乐演唱中的技巧处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唱出节奏的轻重缓急,唱出音调的阴阳顿挫,唱出韵味的清雅脱俗,唱出凝重和轻快,唱出眼泪与欢笑,唱出情感和境界。
参考文献:
[1] 颜五湘,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M].花城出版社2009.
[2] 袁华,肖海珠.声乐基础与教学曲选[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1998.
[3] 刘朗. 声乐教学[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