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东南亚留学生汉语邀请表达方式的特点

2015-11-20 09: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邀请是一种常见典型的语言现象,是各社会、各群体所共有的普遍性行为。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留学生就开始学习使用汉语来表达邀请了,但是我们发现,留学生使用汉语来表达邀请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所收集到的语料,对留学生汉语邀请表达方式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东南亚留学生;汉语邀请;特点

邀请是一种有礼貌的、真诚的请他人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参加某个特定活动的言语行为,是一种普遍性行为。虽然邀请言语行为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如何表达邀请,却因文化不同而迥异。因为语言行为跟其它社会行为一样受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同样,汉语邀请言语行为也会受到很多中国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如果外国学习者对中国人的社会文化传统不太了解,那么在用汉语邀请时就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言行,影响交际。本文将从所收集到的语料中,来分析留学生使用汉语表达邀请时所表现出的语言模式与特点。
一、语料收集情况
  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来收集语料。调查对象为东南亚留学生,他们来自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等。我们将受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水平三组。为了对比分析,我们还选择跟留学生相同年纪的大学生作为母语组。问卷方面,我们共发放80份留学生问卷,收回75份,最后选取了有效问卷75份作为语料进行分析;汉语母语组我们选择了25份有效问卷。问卷我们设计了四个情景。问卷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问卷情景内容

二、东南亚留学生汉语邀请表达方式的特点
1. 东南亚留学生邀请核心语特点
  核心语是发出邀请的请求部分,是邀请话语中的核心部分。根据收集到的语料,我们发现东南亚学生使用了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型四种句型来发出邀请。使用最多的陈述句,其次是疑问句。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2:东南亚留学生邀请核心语情况

下面,我们一一分析三组留学生在这四种句式使用上的具体特点:
  (1)陈述句使用上,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汉语学习者使用陈述句来表达邀请的频率有所提高。初级组是27%,而到了高级组,提高了11%,跟母语组无差别了。
  此外,在用什么动词陈述邀请时,三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表达邀请的动词有“要”、“想”、“希望”等。初级水平学生有20人使用了“要”来表达邀请,如“我要你来我的生日晚会”、“我要请你喝茶”。而中高级组水平学生中较少使用“要”。高级组使用较多的是“希望”,比如“我希望你参加我的生日晚会”,但是初级组只有1人使用。
   (2)疑问句式使用上,随着水平的提高,留学生使用疑问句式来发出邀请的频率逐渐减少。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①三组留学生喜欢使用带有能愿动词“可不可以、能不能、想不想、要不要……?” 等这类正反疑问句来发出邀请,例如:“你能不能跟我一起看电影?”“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吃饭? ”三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使用了这类正反疑问句来表达邀请。
  ② 三组留学生最喜欢使用“……、行吗 / 怎么样 /好不好/可以不可以”等附加疑问式,如:“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去唱歌,好不好?”、“我们明天早上去喝茶,可以吗?”,这类句式使用频率最高。根据语料,我们还发现留学生偏爱选择“……,好不好/可以不可以?”这类附加疑问句式,特别是初级水平的学生。此外,使用“……,可以吗?”这种疑问句式来表达邀请的也很多,如:“我要请你吃饭,可以吗?
  附加疑问句式句式具有明显的礼貌功能,表现出了强烈的恳求态度。因此三组学生使用频率最高。
  ③ 三组留学生还使用了“……吗?、……呢”等一般疑问句,例如:“ 你可以参加我的晚会吗? “老师,请问您明天能来我家吃晚饭吗?。这类一般疑问句式是汉语邀请比较习惯的说法,三组留学生使用情况差不多。根据所收集到的语料,我们还发现三组留学生喜欢用“可以/能……吗?”来询问。
   (3)在祈使句使用情况上,三组学生总体差不多。但是我们发现高级水平留学生大部分选择了带有语气词“吧“的祈使句,但是初中级水平学生较多选择了不带语气词的祈使句。语气词“吧”含有商量的意思,表达了说话人对受话人的尊重,根据语料,我们可以看出留学生还不是很习惯使用这种礼貌方式。
  (4)感叹句使用情况上,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得知,初级组留学生在感叹句使用上与中高级留学生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别,初级组留学生只有1例,高级组留学生也只出现了9例。这是因为感叹句语气夸张,所用的词语比较文雅,还需要掌握一定程度副词和书面用语,这对于初级水平学生来说比较难,是需要花时间来学习的。
2、邀请辅助语的使用情况统计
  辅助语是帮助邀请核心语顺利发出的话语。这次调查中留学生主主要使用了五种辅助语,分别是解释邀请的原因、提出有利条件、探寻邀请行动的可能性、寒暄问候、恭维赞扬。
       表3:东南亚留学生邀请辅助语情况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随着汉语学习时间的增加,留学生使用各种邀请辅助语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多,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留学生使用各种辅助语的比例明显低于母语组。
  而且大部分留学生使用辅助语情况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只用一种辅助语,有的甚至不使用。比如:“麦克,我们晚上去唱卡拉OK吗?(不使用)”,“今天我有生日晚会,你来不来?  (解释原因)”。然而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高级水平学生开始使用多种辅助语“麦克,最近怎么样?你来我们班习惯吗?我想晚上请你去参加我的生日晚会,你可以认识很多同学,你觉得怎么样?(寒暄问候+寒暄问候+提出有利条件+探询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毕继万,“礼貌”的文化特性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
[2]曹钦明,汉语邀请行为的语用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丁安琪,欧美留学生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模式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
[4]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4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