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分析

2015-11-13 09: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性的学科,情报学需要深入持久的研究和探讨,并制定一个科学的策略,保证它的可持续发展,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本文从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做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情报学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情报观指导之下发展的,内容涵盖五个方面。是在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的共同驱动下发展的,而外在动力主要是由信息资源资源、信息变更、社会需求三个方面,并且是在创新及竞争的环境下形成,能够归纳为三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情报学;可持续发展;内在动力
一、制约情报学发展的相关因素
    1、情报学概念的泛化
  原国家科委在1992年将“信息情报”更名为“信息科技”,同时还将“科技情报司”更名为“国家科技信息司”,至此,很多单位盲目跟风,也将“情报”
更名为“信息”,而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再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科本科专业目录》,把原来的经济信息和情报信息共四个专业共同合并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时各个专业纷纷仿效,取名为“信息”。当时在学术界还展开了这样的争论,“信息科学”能否取代“情报学”,“情报学”是否真实的存在。而事实是,情报学和信息学及信息在概念上是不一致的,它们各成学科体系和理论,将二者混淆在一起是错误的。信息是由认识论信息和本体论信息所组成,本体论信息是描述所有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存在形式,而认识论信息是具体描述事物主体的运动状态和存在形式。
    2、情报学理论的滞后
  理论产生于实践同时又高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情报学产生以来,在其理论研究方面已出现很多学者,并总结和提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相关理论体系。其中英国的 B·C·布鲁克斯著名的“三个世界”的体系、米哈依洛夫提出的“科学交流”体系,萨瑞塞维克总结的理论体系,以及约维茨决策的理论体系均对推动情报学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界环境的变化,现有的情报学理论体系化研究已经明显滞后于实践。
  3、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当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具有以下主要有两种主要形式: 一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向情报学渗透,逐步形成了情报学发展的外部环境。经过积累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已形成了以情报计量学、情报心理学、情报经济学等为代表的分支学科。二是情报学的理论以及方法向其他学科的逐步渗透,并对特定学科领域内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生产、组织、流动等规律和方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发现情报学有着过于关注吸收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的倾向, 对向其他学科的渗透还不够重视,未能实现均衡发展,造成情报学的学科地位有逐渐被削弱的趋势,学科影响力也呈现出下降态势。
  二、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现状
  情报学要发展,必须有正确的、与之相适应的情报观作指导。情报观不仅是情报人的行为规范,也是他们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和追求理念。王祟德教授指出:“社会成员对情报的看法即为情报观,历来情报观都极富时代感”。事实上,情报观是一个动态概念,是它所处的时代的特征的集中反映。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我们情报学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那就一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情报观。因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持续的协调发展,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等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情报观要求人们树立新型的、综合性的、系统化的、科学的观念来指导其发展。其中包括:统一的核心基础理论观。这是从情报学自身出发,要求其确定一个内在核心,并且有一套统一的基础理论。基于此,情报学的研究者们就具有了统一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即使选择不同的外延方向,跟学科的联系还是紧密的。这对情报学学科发展和教育都是很有意义的,由于情报学学科的交叉性、边沿性和渗透性,很容易对它的边界模糊,最后迷失方向。就像情报的界定,虽然大家都认同“情报不同于信息”,但还是没有清晰的定义。只有解决了这些核心问题,情报学才能走上长远的发展之路。
  一方面,我们要了解情报学学科发展环境,清楚学科定位,解决争议问题,即小环境观;另一方面,我们要把情报学的应用放到社会一经济一环境这一大系统中去,实现科技、社会、经济、文化、外交、政策情报等情报的全面研究和均衡发展,为情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开阔发展的环境,即大环境观。情报资源利用的效率、成本、效益,情报需求和各类情报服务都要以经济发展观作为指导。
  三、情报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内在动力来源于学科本身,是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它影响着学科的发展轨迹和方向。内在动力可以从宏观和徽观两方面进行分析,宏观内在动力是指情报学作为一门科学发展,它具有科学发展普遍存在的三个层次的科学动力。第一层次的动力是经验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它提供一门科学研究的事实根据,指示新理论发展的方向和待解决的问题,促使新理论的萌芽和发展,促进学科内容的发展,这是认识层次上的动力。第二层次的动力是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它主要表现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中,各种理论相继产生、发展,促进科学理论向纵深发展,促进学科形式的发展与建设,这是逻辑层次上的动力。第三层次的动力是科学理论与科学美的感受之间或科学美的形态前后之间的矛盾。这种动力是科学理论得到完善的重要因素,对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这种动力对于进行伟大的科学综合,创立高度抽象化、形式化的理论体系,实现科学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起着比前两类动力更大的作用,这是方法论层次上的动力。情报学科学发展历程不长,但是其表现出的旺盛生命力,就是有这三层内在动力驱动的,只有充分认识动力的来源和作用,才能正确地引导情报学走上持续发展的轨迹。微观上分析情报学的内在动力,就是从情报学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和当前内在环境及其危机出发,利用辩证法分析,挑战中寻求机遇和动力。已经有相关研究得出一些成果,他们认为,影响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有:情报学生存需要、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情报学研究问题争议多、情报学内部发展不平衡、悄报学学科带头人、现代学科意识、现代理论模式和现代思维方式,它们共同构筑了情报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系统。
  四、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确立情报学研究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量呈指数增长,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知识已成 为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迫切需要解决“信息丰富而知识贫瘠”问题。 而情报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情报学的任务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变化, 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抽取知识并进一步激活成情报,生成解决或决策所需的策略。情报学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 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丰富的知识资源,真正发挥情报的先导作用,来提高情报学的学科地位。
  2、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情报环境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在为情报学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污染问题,包括信息泛滥和信息过剩、信息垃圾、信息失真、信息病毒等。 信息垃圾的增加和信息的泛滥,无疑给人们接受信息带来了严重的干扰和制约,也为情报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个难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良好的情报环境,同时要加强信息法律建设,为情报学营造一个安全的法律环境。
  3、坚持以人为本
  情报学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只有充分发挥情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情报科学、情报事业、情报产业协调发展。 我国情报学教育主要是在硕士和博士阶段进行, 更需要有大批高素质的情报学教育者, 因此对情报学高级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能够把握学科前沿的人才以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情报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能够洞察学科的发展趋势,捕捉最新理论动态,不断引入新的理论和提出新的观点,促使情报学的发展与创新。
  人类所有的科研、实践活动其出发与落脚点都在于人本身,如何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如何提高人改造世界的能力,如何改善人生存的环境是一切学科发展的终极目标,情报学的研究发展也不例外。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以人为本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重视情报学研究者,为他们营造一个创新的学术氛围。他们是情报学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情报学的推广者、发言人。只有他们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情报学才能快速稳步地前进。第二方面是加强人才储备,实施人才战略。情报学要持续发展,必须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加人到情报学的研究、推广行列中去,这时就要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保证情报学发展不间断。所以要推广情报学教育事业和情报学人才培养计划。而且情报学服务大众也要有全面的情报学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情报学系统技能,还要有其他学科或者行业的多层次知识结构。第三方面是重视情报用户的研究,我们之前已经分析情报需求是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情报用户的需求分析、用户行为分析、选择偏好分析等等都应该是研究重点。只有对情报用户多方面、多维度的系统分析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情报需求,从而指引情报学发展方向。总之,人的因素应该是所有学科的研究重点,包括情报学。
  结语:我国情报学的发展之路应在全面认清发展现状的前提上,以可持续发展的情报观为指引,以内在动力为原动力,全面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全面开展情报服务工作,在以人为本的方向下,通过扎实工作和不懈努力,在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把握时代契机,把握发展机遇,真正实现情报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秋. 扩展型的学科渗透和融合———关于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J]情报学报,2003(12)
  [2]叶继元. 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科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的关系问题. [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
  [3]严怡民. 现代情报学理论. [M]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
  [4]王知津 ,孙立立. 我国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走势分析.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5)
  [5]柯平. 当代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J]情报学报 ,2004(6)
  [6]刘春茂 , 王琳. 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创新. [J]图书情报工作,2001(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