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论文

2023-02-19 00: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论文

关于我国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论文关键词:资源型企业; 可持续发展; 制约因素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各种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和对待。如果不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经济将很难实现持续增长。本文试图从我国资源型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出发,重点分析制约我国资源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对策。

一、 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资源型企业是指通过对资源的垄断性占有或独占,以生产的资源型产品为最终主导产品形态的,在产品价值构成中,自然资源对产品的价值贡献占据主体地位的,尽可能利用区域内存在的自然条件,依靠资源的消耗,通过有效管理和适时创新来实现迅速成长,形成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需要强调的是,本文讲的资源型企业的“资源”指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结合资源型企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我们认为,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生产经营行为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社会效益、安全效益为中心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企业需要协调好内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确保和谐、高效、有序、长期的发展能力。
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丰富程度及组合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特别是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情况下,资源状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突出。据评估,我国可采资源量140亿吨,是世界最终可采储量3113亿吨的4.5%。目前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业。由此可见,资源型企业对我国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实现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二、 制约我国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资源型企业受自然条件限制比较强,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命周期的特殊性(发展一般经历勘探论证期、建设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并且受资源储量的限制——只要可采资源采完,其生命就终结,不能像其他企业那样通过科技、开发新产品来人为地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涉及面广、产业基础狭窄、辐射作用强等发展特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注定了资源型企业将经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资源型企业的发展特点,又决定了资源型企业尤其国有资源型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许多问题,虽然资源型企业自身在不断地进行产业调整,但总的来说,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一) 外部因素
1. 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矿产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另外,部分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严重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若按目前人口与经济的增长趋势,到2010年,短缺矿种将占到一半以上;到2020年,绝大多数矿种不能满足需要,原料和能源的不足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2. 经济增长仍以粗放型方式为主。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产品价格受政府管制,明显偏低,使得投入资源产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被人为压低,这种政策造成矿产资源型行业的低收入对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发展产生向下的牵制力,使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在低层次上达到了制度扭曲下的相对稳定均衡,即陷入低效率状态。由此不仅使得资源型企业内涵式扩张的空间很小,而且整个社会可以低价获取资源的使用权,客观上鼓励人们滥用和浪费矿产资源,使得粗放式扩张战略得以放大,形成了今天我国粗放式增长模式的高度路径依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虽然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它是一种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线性工业模式,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发展模式来带动经济高增长,只能继续削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 经济性成本沉淀。经济性沉淀成本涵义是指,承诺的投资成本无法通过转移价格或再出售价格得到完全补偿的那些成本。(1)资源型企业需要投入的生产性资产,比如地质勘查、开采以及加工所投入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由于专用性较强,从原产业退出时难以回收投资成本;(2)商业性地堪市场尚未形成,市场不健全,交易渠道不畅通,地堪项目缺少多元化投资体系,开展的经济活动,都需要支付大量搜寻、契约等交易成本,这些成本本身都是沉淀成本;(3)资源型企业多数地理环境闭塞区位远离中心城市。为了摆脱区位劣势,需要投入更多的运输网络和储藏基础设施。这些投资在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发展时,这些资产很难随企业被带走,即使出售也由于区位的劣势而难以回收投资成本,从而很容易产生沉淀成本;(4)固定成本转型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经济性沉淀成本,主要包括离退休劳动力安置成本、因企业退出造成终止各种契约所必须支付的违约费用等。总之,上述这种经济性沉淀成本构成了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产业转型、地区扩张等战略实施的障碍,进而使企业陷入原有的运行态势,发展接续产业困难重重。
4. 行政管制惯性造成资源利用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M.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的定义,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存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源于其拥有的产业竞争力,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则能提高地区乃至国家产业的竞争力,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对企业个体来讲,可以增加其产品的销售量,扩大其企业的生产规模。如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产业群、广东东莞IT产业集群的发展,都带动了整个地区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的经济力量是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由于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历史原因,资源型地区基于计划经济体制而造成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严重,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矿产资源型企业为例,建国以来,我国制定并执行矿产资源型企业基本建设“大中小并举”、“有水快流”的方针,因地制宜,能大则大,能小则小,同时,行政性准入管制不允许矿产资源型企业跨区域开发矿产资源,不允许跨行业延伸产业链等等。这种以资源地理位置分布为惟一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的直接后果是:行政划定的界限大大制约了矿业企业的自然发展,企业只能根据所划定的资源进行开采,规模有限;跨区域扩张困难,老矿区缺乏接续资源,使得企业因资源枯竭被迫破产已不鲜见;一个矿区多个开发主体,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导致布局不合理,盲目办矿等等。实际上,行政性划定是对矿业企业规模效应最大化的限制,在一定意义上完成了经济规模的指标,却大大牺牲了规模经济;而且这种行政分割现象,在阻隔企业进行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同时,也使区域间专业化分工发生断裂,造成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规模攀比,客观上加剧了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无序竞争,阻碍了矿业产业组织的战略性转变和结构性调整,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矿业企业发展被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风险。
5. 社会性成本沉淀。所谓社会性沉淀成本是指,契约安排下权利承诺,一旦终止无法得到补偿的那些利益,也会产生沉淀成本。资源型企业承担较多的社会义务,企业办社会已成为企业的当然职能。中国的资源型城市(特别是无依托资源型城市)多是资源型国有企业建立起来的,城企关系具有“一城一企、政企合一、企业办社会”这三个特点。企业要兼顾整个城市的发展,负担很重,从而制约了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并且资源型企业的决策主体中“所有者缺位”,政府主管部门从资源型企业衍生出很长的利益链,企业“内部人”控制,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等等构成了资源型企业发展中诸多的社会性沉淀成本,种种利益链条盘根错节,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转产、转型与接续产业的发展。
6. 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体制尚不健全。考察世界大多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都很完整,层次分明。而我国目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还远没有形成,主要有《清洁生产法》和《节约能源法》,还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也缺少更加具体的专项法律法规。我国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严重缺位,监管体制尚没有明确建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利益机制没有普遍形成,这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7. 生态环境形势比较严峻。虽然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能源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河水污染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如此下去,到2020年环境成本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6%左右。届时,我国将会为这一经济的增长付出巨大的代价。另外,《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和实施,将从更加严格的角度强制资源型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国际市场销售,乃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二) 内部因素
1. 观念的淡薄。伊斯特利(Easterly, 2002)在《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一书中,认为经济增长缓慢的国家更容易寅吃卯粮,更加地短视,而不注重可持续发展。贫穷国家更容易出卖未来,它们愿意拿未来几代人的福利做抵押,来为这一代人民(主要是政府利益集团)的生活融资,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而出售资产成为“出卖未来”最直接的形式,过度开采和廉价出售石油是资产出售的形式之一,留给下一代居民的石油储备大大减少。政府的政策更偏好当前消费,而不是未来消费。这些国家会更快地开采地下石油资源,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当前收入,但代价是牺牲未来可获得的收入。

由于可持续发展观念尚未普及,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必要性和紧迫性不甚了解,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较差。在我国许多资源型企业的营销理念中,营销目标仍停留在刺激消费、追求消费数量增加的粗放型营销阶段;还有些企业认为,企业自身尚不能发展,更没有兴趣考虑环境治理。从而导致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高效利用缺乏积极参与意识。现在我国一些省市的个别地方政府仍追求短期的政绩,而资源型企业也只是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这种短视的发展方式留下的弊病是很严重的。没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吞噬掉地区经济未来的发展机会。
2. 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短缺。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资金的限制,发展需要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源型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贷款,从而导致利息负担沉重。加上企业之间相互拖欠问题严重,不良债务比重过大,偿债能力下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力推新产品,要对现有的生产工艺与流程进行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由于资金不足,配套的措施、设备难以到位。因此,资金问题对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以资源的再生为例,国际企业的实践表明,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的发展潜力很大,但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把废旧产品和废弃物变为有用资源的再生成本远比购买新资源的价格高;另外,由于我国现在的环境容量尚未作为严格监管的有限资源,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废弃物和排污费不仅远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还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循环生产环节的成本难以回收。因此,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资源型企业难以自发地以循环经济方式进行生产。
3. 技术水平低。资源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又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目前,由于企业缺乏有效、完善的技术开发与创新机制,造成了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不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衔接不紧密的现状。比如,由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有限,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每年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被加以利用;钢渣、粉煤灰、煤矸石和石油化工废渣等综合利用率分别为83.7%、47.9%、38%、45%,尾矿利用率不到10%;共伴生矿利用率不到20%,总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30个百分点。这对于资源本来就短缺的大国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缺乏高素质人才。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结构以及稳定性大小直接关系着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型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就难以在知识经济中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难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获取竞争优势。目前,从人力资源结构方面来看,集中表现为核心人才的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 企业制度不完善。中国资源型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与管理形式存在不少漏洞。前面我们提到,在组织形式方面表现为,一些部门设置交叉性、重复性太多,一些必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管理部门,诸如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等部门存在空缺,这使得可持续研究这一重要工作基本上都是混杂在其他部门中,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另外,管理制度上的不足也很多,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必要的全程管理体系,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控制管理阶段,其结果往往是环境成本外部化。

三、 推进我国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 政府层面
政府有关机构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1)鼓励有信誉、生产规范的资源型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兼并等形式来进行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为背景,引导企业嵌入全球资源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向高端发展道路;(2)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可以提供不同的优惠政策支持,如实行较高的出口退税率、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优惠的绿色税收、优惠的政府贷款等措施;(3)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资金不足问题不仅是制约我国资源型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宏观调控方面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4)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5)完善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必须实行严格的环保政策,鼓励开发高效、节能、洁净的新产品,同时,随着新的污染物的出现,注意完善我国的环保立法;(6)积极地参与国际产业制度、产业标准和规范的建设,为中国资源型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和实现持续升级,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竞争环境。
(二) 企业层面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应该做到:(1)延伸产业链,引进替代产业。由于资源最终是要枯竭的,因此在资源合理开采利用的同时应该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附加值,并且在适当的时候逐步引进替代产业。应坚持科技先行,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科技含量,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资金、人力以及制度环境;(2)要由传统的追求经济增长向追求经济发展转变。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强调的是发展而不是增长。无论是企业的生产规模还是企业的市场规模,都存在着一个增长的有限性。增长是一个量的变化,发展是一个质的变化。一个企业不一定变得更大,但一定要变得更好。企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不断地创新,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3)利用资源、能源要由耗费型向节约型转变;(4)对污染控制要由未端控制向全程控制转变;(5)将战略从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6)认真开展国外资源勘查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根据比较利益原则调整产品进出口结构,鼓励出口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和进口初级产品,努力建立资源可持续供应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帮成,姜太平.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J].可持续发展,2000,(3).
[2]侯广辉.资源型企业的快速扩张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J].经济纵横,2007,(7).

基于财务视角下企业可持续增长策略论文

基于财务视角下企业可持续增长策略论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谋生存求发展目标的财务意义在于资金增长。按企业增长与资金来源之间的关系可将其实现资金增长的方式分为内部积累、外部融资以及平衡增长三类。其中平衡增长方式指企业在维持目前财务结构与财务风险的情况下,按股东权益增长比例增加债务,保持企业销售增长与财务资金增长同步的关系,以此支持企业的销售增长。这种可持续增长方式不会消耗企业的财务资源,能够使企业持续均衡发展,避免了超长增长或增长不足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从财务视角出发,对这一可靠、持久的增长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可持续增长与企业财务的关系

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概念首先由美国资深财务专家罗伯特·C·希金斯教授提出,希金斯教授从静态角度对企业的可持续增长问题进行了研究,将企业可持续增长率定义为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其模型基于在公司没有改变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的情况下,销售的增长取决于公司资产的增加,而公司资产的增加则取决于股东权益的增长率这一基本思路。推导出的计算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为:可持续增长率=本期留存收益/期初股东权益=(本期净利润×本期收益留存率)/期初股东权益=期初权益净利率×本期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上式表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取决于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和留存收益比率四个因素。进一步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可将权益净利率分解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三个财务比率的乘积,即我国上市公司所公布的净资产收益率,所以也可将可持续增长率理解为权益净利率与留存收益比率的乘积。由于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代表企业的投资情况,权益乘数和留存收益比率分别代表企业的融资情况和股利分配情况,四个比率综合反映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效率,因此可用来综合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并指导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

由于影响可持续增长率的四个比率不能被无限的提高,所以可持续增长率即为企业的最佳增长率。从企业财务资源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可用在不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企业销售额预期增长的最大比率与实际增长比率之间的差额衡量。该差额越大,表明企业基于财务资源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水平越低;该差额越小,则表明企业基于财务资源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水平越高。企业只有保持销售额目标与经营效率和企业财务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才能保持其可持续增长。

二、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财务策略

在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下,企业片面地追求数量和规模而忽视了投资质量,超速增长及增长不足的现象在各企业中较为普遍。超速增长指实际销售增长速度大于企业现有经营效率与财务状况下的可持续增长速度。超速增长将使企业财务资源紧张,这一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高增长速度带来的投资资金需求激增,当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改变财务政策风险较大或受到限制时,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失败。

增长不足指企业的.实际销售增长速度低于现有经营效率与财务状况下的可持续增长速度。处于这种状态的企业往往容易出现资金过剩现象,财务资金无法得到有效运作,造成了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只有可持续增长才是企业最佳的增长模式。尽管企业的增长速度时快时慢,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总受可持续增长率的制约,对于企业超速增长和增长不足两种情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财务策略。

(一)企业超速增长时的财务策略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由于其产品的扩展速度较快,通常产品销售的实际增长速度会长期大于可持续增长率,从而导致资金缺口的产生,此时企业应采取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扩张型财务战略,考虑下列具体方式。

1 、增发新股。

若企业考虑增加权益资本并具有增发新股的能力,那么增发筹措的资金可填补销售快速增长带来的资金缺口,为企业增长提供资金。

2、降低股利支付比率。

当企业需要利用留存收益进行更高收益的投资时,可适当降低对股东的股利支付率,且必须将该部分投资用于谋求企业的长期发展,以使股东获取更长期的高额收益,同时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

3、提高负债比例。

增加债务筹措资金的方式可填补销售快速增长带来的资金缺口。当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企业利用负债筹集的资金数额越大,其财务杠杆作用越明显,相应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也将得到提高。

4、提高销售净利率及总资产周转率。

当销售净利率偏低时,企业可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控制成本费用等措施来提高销售净利率;当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偏低时,则可通过改变信用政策,提高现金的利用效率与收现速度;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通过出租、出售闲置固定资产等措施,尽量减少资产的占用以提高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总资产报酬率,从而增大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减轻实际销售快速增长为财务筹集资金带来的压力。

(二)企业增长不足时的财务策略

企业从成长期步入成熟期后,其实际增长率可能低于可持续增长率,企业在维持正常经营规模的情况下将出现资金剩余。当企业处于资金闲置、资源过剩的增长不足情况下,应采取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的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考虑下列具体方式。

1、寻找新的销售增长点。

企业在成熟期应积极地为可能出现的剩余资金寻找出路,充分利用成熟期充裕的现金进行创新产品的研发,原有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以此促进未来企业销售增长。

2、提高股利支付率。

根据财务管理原理,如果企业未来可供投资选择项目的预期收益(率)低于股东的最低可接受收益(率),则应将企业的净利润以现金的方式返还给投资者,以示对股东个人投资意愿的尊重,保护股东的权益。

因此,当企业出现大量现金盈余而又找不到更高回报的投资项目时,理性的做法是增加股东的股利,即提高股利支付率,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闲置的财务资源,又能够较好地维护股东的权益。

3、降低财务杠杆。

企业的负债比例偏高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在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可利用剩余财务资源偿还部分债务,适当降低负债比例,即降低财务杠杆,优化债务结构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4、向外寻找资金出路。

对成熟期的企业而言,可以尝试并购的方式为剩余资金寻找出路。企业可选择刚刚进入成长期的其他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因为进入成长期的企业销售量将大幅上升,急需增加投资来扩大其市场份额,这时可能会出现现金短缺的现象,其对资金的渴望就变得较为强烈。通过并购企业的方式既可以成功地为剩余资金找到出路,又能够缩小实际增长与可持续增长间的差距,不断推进企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3000字的可持续发展论文

浅论水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水 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类尤其是贫水国或准贫水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入手,剖析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解决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水问题及其原因浅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降雨量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加之受历史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浅析如下:
(一)旱涝灾害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七大江河都曾发生过大洪水。进入90年代,我国又连续发生几次大水。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大水;1994年,珠江、长江、辽河和黄河流域均发生大洪水;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又发生大洪水。
  不仅是水灾,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竟达0.27亿hm2,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华北平原每年有1/4的耕地遭受干旱之害,1/6耕地沙化严重。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有2.2亿hm2,其中可灌溉的草原仅33.3万hm2。目前全国农村有7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城市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约有108座。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我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变化较大,从而导致降雨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枯雨期又出现旱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江河湖堤及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有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有些工程在设计、施工中由于人为原因,甚至出现“豆腐碴”工程。其次,由于资金限制,我国许多地方水利工程不健全,建设维护资金匮乏。再者由于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到气候,从而加大了恶劣气候发生的几率。历史上由于人们不断地围湖造田、修堤防洪,从而导致洪水渲泻和调蓄的空间减小,另外一个方面,加高堤防等于抬高了洪水位,从而使防洪负担和防汛风险进一步增加,万一出事,将造成更大的灾害。
(二)沙漠化触目惊心
  1994年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沙漠面积已达168.9万km2,而且每年正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荒漠化不仅威胁着北京城,而且影响到全国近1/3的国土,受影响人口近4亿。去年连续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引起许多耕地被损,许多城市甚至包括我们首都北京都将成为“楼兰古城”。沙漠化严重及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最重要的原因是森林植被覆盖率极低,而根本原因就是水资源的溃乏。其实上述现象是相互影响的,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少必将影响区域气候,减少土壤含水率,而缺水也必将减少植物存活的机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水环境继续恶化
  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67万km2,占国内面积的38%,每年流失水土50亿t,相当于全球水土流失总量的12%。据测定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400万t,相当于我国全年生产化肥的总量,一到暴雨期,多少条大小“黄河”令人触目惊心。有人担心:如不注意,长江也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减少水灾害带来困难,如河床抬高、大坝(堤)防洪能力减少、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防洪标准和兴利效益等。
  据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为584亿t。在10万km的评价河段中,水在Ⅳ类以上的污染河长占47%。北方辽、黄、海、淮等流域,污水与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达1∶14~1∶6,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97.5%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重度污染。
  水污染严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还相对落后,同时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明显地要高于其它国家。再者水污染和大气及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空气中的诸如硫的氧化物经溶解在水中或经降雨形成酸雨污染水体,环境中的金属、磷等化合物经氧化、分解作用最终也会成为水体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不能对大气、水进行充分的净化也是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用水效率不高和水浪费现象并存
  虽然我国面临较大的水问题,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1997年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36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据统计为30%~40%,实际可能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全国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NextPage]

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不断得到改善或保护,人类的生产关系、文明程度不断地进步、提高。
  由于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水的角度,研究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水与可持续发展
  要想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水与人类、水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解决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问题。众所周知,水的三态变化是在太阳能作用下的循环,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和特例。地球资源也是在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之中,在这个循环中水作为载体、太阳作为动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水作为生态及资源循环的一个环节加以研究,了解水循环、人类生存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加大科研力度,掌握水、生态及物质循环规律
  据研究,世界上所有与水有关的问题,如旱灾、洪灾、污染和水土流失,不外乎是因为打破了大自然的循环。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和先进科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使自然和人类发展融为一体,互为促进。
  水资源研究要将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林业、水利、土壤、环境、社会、经济等学科结合起来。加大科技力度,首先要充分研究导致水资源、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减少污水排放量和生产使用环境污染物,加大封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力度。同时
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建立相关机构。
(1)建立全国的水资源调度及监测中心,负责全国水资源规划利用和水质监测,同时负责与气象、环境及大气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2)加强洪水及灾害(包括海啸、台风等)中长期预报、沙漠化治理、堤坝隐患发现和加固技术研究和应用。
(3)加速污水处理及水循环体系研究,合理优化工农业生产(包括采用节水高效农业)及生活用水(包括水质和水量),加大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倡导建立农村及城市生态保护圈。
(4)加强国际合作做好地球资源保护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是按水系划分的,没有行政上的区域划分,水存在于地面也可存在于地下,水有固态、液态、也有气态。于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就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调度。全面规划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液态水与气态水、咸水与淡水的合理规划。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近年来实现的引大入秦、引黄济津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地理上全面规划。许多海滨城市采用海水冲厕是咸淡水的合理利用。广西地区许多为岩溶地质,地下水资源丰富,于是地下地上联合调度就是必须的。当然采取地下水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等问题。
(三)加快依法治水步伐
  完善水法制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杆杠,加速水的商品化和治水法制化。
四、结语
  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企业财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企业财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策略意思是计策、谋略。该词语一般是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以及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也用来表示有斗争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企业财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欢迎阅读。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与企业财务能力相关的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企业财务能力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和提升企业财务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企业财务能力是来源于企业能力理论的,其作为企业能力的组成部分,取决于企业能力并服务于企业能力。在竞争日益激励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财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在开展企业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只有明确企业财务能力的概念及内涵,了解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的企业财务能力提升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就以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及提升策略为切入点,对企业财务能力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企业财务能力概念及内涵

企业的财务能力,实际上指的就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迅速的适应变化的财务环境、利用变化的财务环境,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综合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和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财务学识有机组合体。企业的财务能力是贯穿于企业整个动态经营的始终的,同时,也是构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概括来说,企业的财务能力主要是由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关系能力以及财务表现能力四个部分来构成的。其中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指的是企业组织、计划以及控制和协调企业的财务活动所需要具备的独特的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其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的决策能力、企业财务的控制能力、企业财务的规划能力以及企业财务的创新能力等内容;而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力指的则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所需要具备的独特的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其通常包括企业的筹资能力、投资能力以及资金运用能力和分配能力等内容;企业的财务关系能力,指的是企业在平衡相关利益者财务关系方面的能力以及企业的财务网络;企业的财务表现能力指的则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企业的财务发展能力,其一般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和社会认可能力等内容。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具备了优势的、强有力的财务能力,其往往就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并会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企业财务能力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展企业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关注企业财务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二、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分析

(一)资源性的特征

企业财务能力作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财务综合能力,其直接的.体现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财务资源,并呈现出了资源性的特征。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广泛运用,企业财务能力的资源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并越来越被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所重视和关注。

(二)系统性的特征

企业财务能力之所以具有系统性的特征,是因为,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一方面,企业能力能够决定企业的财务能力。但是反过来,企业的财务能力又会反作用于企业能力。也就是说,企业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性的特征始终是其本质特征之一。

(三)动态性的特征

企业财务能力的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例如:企业的财务能力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也会因为地区的不同、国家的不同、行业的不同以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能力始终是与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管理模式、财务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的,这些变量的变化会对企业的财务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内外环境以及不同的条件下均有着不同的财务能力,而这一点也很好的反映了企业财务能力动态性的特征。

三、企业财务能力的提升策略

要提升企业财务能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应有计划的实施战略财务管理,培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战略财务管理,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企业的财务决策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深入分析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所制定的财务整体战略,是用来指导企业未来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挥在那的基石,是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所做出的判断,对于企业财务能力的最大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提升企业的财务能力时,一定要注意有计划的实施战略财务管理。

二是,要重视财务创新,通过财务创新来促进企业财务能力的提升。财务创新,指的既是管理创新,也是制度创新,财务创新能够通过新的财务元素为企业财务工作诸如新的活力,并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因此,企业在开展财务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财务创新的方式来促进企业财务能力的提升。

三是,要注意构建一个财务学习型组织。通过财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来让企业拥有更好的财务学习能力,并通过持续的学习活动,使企业的财务能力不断提升,保持持久的财务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旭.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重新定位:财务能力最大化[J].财会通讯,2010.26.

[2] 蔡维灿.企业财务创新、动态财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研究[J].东南学术,2012.05.

[3] 黄国兵.企业财务能力分析――基于宁波波导2009-2011年的年度报告[J].财会通讯,2014.11.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根据很多企业因成长过快而破产的事实可知:增长率达到最大化不一定代表企业价值最大化,增长并不是一件非要达到最大化不可的事情。在很多企业,保持适度的增长率,在财务上积蓄能量是非常必要的。总之,从财务角度看,企业的发展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特征,即在不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企业财务具有增长的最大可能。

发展能力分析的必要性

企业财务分析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分析过程。首先,企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盈利能力,取决于营业收入、收益、及股利的未来增长,而不是企业过去或者目前所取得的收益情况。其次,无论是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还是提高资产营运效率,都是为了企业未来的活力需要,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也就是说发展能力是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要全面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就不应该仅仅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其经营能力,而更应该着眼于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分析和预测企业的经营发展性水平,即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分析的意义

考核企业的发展能力,可以抑制企业的短期行为,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短期行为集中表现为追求眼前的利润,忽视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为了实现短期利润,有些企业不惜拼耗设备、少计费用和成本。增加了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考核后,不仅要考核企业目前实现的利润,还要考核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情况,这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短期行为,真正增加企业的经济实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评注:增长能力分析,在抑制企业的短期行为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关注企业是否会持续增长的问题。如果说以前章节讲的是企业现有价值,那么发展能力讲的就是企业未来价值)

发展能力分析的内容

从财务状况角度,两种代表性的发展能力分析框架:

一是从发展能力形成角度分析增长率,即前后两期的股东权益、收益、营业收入、资产的对比情况;

二是从发展能力结果角度分析股东经济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在利用一些财务指标对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时,不应忽略竞争能力对发展能力的影响。竞争能力对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来说也十分重要。如果一个企业未来缺少竞争能力,那么它的发展能力必然受到怀疑,无论根据它过去和现在的财务指标得出的发展能力有多好。

因此,发展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增长率分析、股东经济利益增加值分析和竞争能力分析。

1、增长率分析:企业价值要增长,就要依赖于股东权益、收益、营业收入、资产等方面的不断增长。增长率分析就是对股东权益增长率、收益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2、股东权益增加值分析:主要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股东权益增加值增减变化,分析企业股东价值增长情况及其原因,从而判别企业的成长性。

3、竞争能力分析:主要通过比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覆盖率、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策略等,对参与竞争的企业的实力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增长率分析

总资产增长率指标分析

1、总资产增长率的内涵和计算

1)企业资产增长的评价标准:从投资者角度来看,通常希望总资产增长率越高越好,因为资产规模扩大通常是成长中的企业所为。但是要评价企业的资产规模增长是否适当,必须与营业收入增长、利润增长等情况结合起来分析。只有在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利润增长超过资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这种资产规模增长才属于效益型增长,才是适当的、正常的;相反,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利润增长远远低于资产规模增长,并且持续存在,则投资者对此应该提高警惕。因此,企业总资产增长率高并不意味着企业的资产规模增长就一定适当。

2)企业资产增长的来源:企业资产一般来源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因此,企业资产规模变动受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规模两个因素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增加负债规模还是增加所有者权益规模,都会提高总资产增长率。负债规模增加,说明企业对外举债了;所有者权益规模增加可能存在多种原因,如企业吸收了新的投资,或者企业实现了盈利。

如果一个企业资产的增长完全依赖于负债的增长,而所有者权益在年度里没有发生变动或者变动不大,则说明企业不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企业资产的增加应该主要取决于企业盈利的增加,而不是负债的增加。因为一个企业只有通过增加股东权益,才有能力继续对外举债,才能进一步扩大资产规模,进而顺利地实现增长,从而使企业偿还债务也具有保障。

因此,需要正确分析企业资产增长的来源。分析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计算股东权益的增加占资产增加额的比重,并进行比较。如果股东权益增加额所占比重较大,就说明资产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股东权益的增加,反映企业资产的增长状况良好;反之则相反。

(2)利用股东权益增长率分析。股东权益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本年度股东权益增加得越多,反映企业资产增长状况良好;反之则相反。

3)企业资产增长的趋势:应利用趋势分析法比较企业较长时期的总资产增长率,以便正确评价资产规模的增长能力。

2、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分析

1)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内涵和计算: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客户是企业利润增长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营业收入情况越好,市场所占份额越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相应的,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越快,说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提高越快。因此,可以用营业收入增长率来反映企业在营业收入方面发展的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增加额/上期营业收入金额*100%,它表示与上期相比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某期的整体营业收入增长情况。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收入在本期增长得越快,市场开拓和客户发展情况越好;反之则较差。

2)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分析

(1)营业收入增长的效益型:如果营业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于资产的相应增加,即营业收入增长率低于总资产增长率,说明这种营业收入增长不具有效益型,同时也反映未来企业在营业收入方面的成长性并不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正常情况下,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应高于总资产增长率,只有这样才说明企业在营业收入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性。可见,要判断企业在营业收入方面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性,必须分析营业收入增长是否具有效益性。

(2)营业收入增长的趋势:在对该指标进行实际分析时,应结合企业较长期的历年营业收入水平、企业市场占有情况、行业未来发展及其他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因素进行前瞻性预测,或结合企业前3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来作出趋势性分析判断。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要确定比较标准,因为单独的一个发展能力指标并不能说明说有的问题,只有对企业之间或本企业各年度之间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3)根据某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指标分析企业的成长性: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投放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投放期,销售收入增长率较小;成长期,销售收入增长率较大;成熟期,销售收入增长率较上期变动不大;衰退期,销售收入增长率表现为负数。根据这个原理,大致可以分析企业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据以也可以判断企业发展前景。对于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来说,较为理想的产品结构是“成熟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对一个所有产品都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来说,其发展前景值得怀疑。(评注:产品生命周期、及结构组成)

(评注:销售收入与营业收入的区别与联系——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销售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业务总额。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所以,可以清楚地看出两者的关系是:营业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简单说,销售收入就是指主营业务收入)

3、收益增长率指标分析

1)收益增长率的内涵和计算:企业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因而企业的收益增长是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收益在会计上表现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多种指标,因此,相应的收益增长率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实际中,通常使用的是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税息前利润增长率指标。

(1)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增长额/上期净利润*100%,净利润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结果,因此,净利润增长率是企业发展能力的基本表现。

(2)营业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增长额/上期营业利润*100%,反映企业营业利润的变动水平,是企业发展能力的基本表现。

(3)息税前利润增长率:息税前利润增长率=本期息税前利润增长额/上期息税前利润*100%。息税前利润是总资产创造的收益,可以较好地观察企业的发展性。

2)收益增长率的分析:在分析企业净利润增长率时,应结合营业收入增长率或营业利润增长率共同分析。如果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高于营业收入增长率或营业利润增长率,则表明企业产品盈利能力在不断提高,企业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具有良好的发展能力;相反,如果企业净利润增长率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率特别是营业利润增长率,表明企业成本费用的上升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长,反映出企业的增长能力较差。

在分析营业利润增长率(或息税前利润增长率)时,应结合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情况一起分析。如果企业的营业利润增长率(或息税前利润增长率)高于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则说明企业的产品正处于成长期,业务不断拓展,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反之,如果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率,则反映企业营业成本及期间费用等上升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长,说明企业业务盈利能力不强,发展潜力值得怀疑。

值得注意的是,应将企业连续多年的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和税息前利润增长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可以排除个别时期一些偶然性和特殊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全面真实地揭示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稳定的增长能力。

(评注:通过收益增长率的分析,不仅评价出产品的盈利能力,还能看出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同时又兼顾了成本费用的趋势,的确一举多得)

4、股东权益增长率指标分析

1)股东权益增长率的内涵和计算:股东权益增长率=本期股东权益增长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100%,股东权益增长率也叫资本积累率,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当年的变动水平,体现了企业的资本积累情况。它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是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股东权益增长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资本积累越多;若该指标为负值,则表明企业资本收到侵蚀,所有者权益受到损害。

2)股东权益增长率的分析:股东权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留存和筹资活动产生的股东净投资。股东权益增长率还可以表示为,股东权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股东净投资率,(注:推算过程省略),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股东权益增长率受净资产收益率和股东净投资率两个因素驱动。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运用股东投入的资本创造收益的能力,而股东净投资率反映了企业利用股东新投资的程度。这两个比率的高低都反映了对股东权益增长的贡献程度,但前者更能体现资本积累的本质,表现出良好的企业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

上述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收益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指标,分别从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收益和股东权益等不同方面考察了企业的发展能力。

企业资产是取得营业收入的保障,要实现营业收入的增长,在资产效率一定的条件下就要扩大资产规模。要扩大资产规模,一方面可以通过负债融资实现;另一方面可以依赖股东权益的增长,即净利润和净投资的增长。

营业收入增长是企业收益增长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源泉。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开拓市场,保持稳定的市场份额,才能不断扩大收益,增加股东权益。同时,为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开发新产品和进行技术改造提供资金来源,最终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收益的增长主要表现为净利润的增长,而对于一个持续发展的企业,净利润的增长应该主要来源于营业利润,而营业利润的增长在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营业收入的增加。

股东权益的增长,一方面来源于净利润,净利润又主要来自于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又主要取决于营业收入,并且营业收入的增长在资产使用效率既定的前提下,又依赖于资产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来源于股东的净投资,而净投资取决于本期股东投资资本的增加和本期对股东股利的发放。

可见,这四类增长率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收益增长率和股东权益增长率保持同步增长,且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才可以判断这个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能力。

(评注:本节内容对于企业价值的阐述非常清晰,理解了本节内容,也就大部分理解了价值的核心内涵)

股东经济增加值分析

股东经济增加值的内涵与计算

1、股东经济增加值的内涵:股东经济增加值(EVAE)是指扣除必要的权益资本成本后的净利润增加值。因此,股东经济增加值反映了股东财富的增加,其增长情况反映了公司的发展能力。一个增长型的公司必然是一个能够不断增加股东经济增加值的公司。

股东投资于公司,其权益的账面价值就是净资产。公司在经营中运用这些净资产从而实现股东财富的增加。但是,净资产价值的增加并不能反映公司的发展能力。因为净资产的增加仅仅扣除了负债资本成本,而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一个企业只有在弥补了所有投入资本成本,包括负债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之后,剩下的才是真正属于企业所有者所拥有的财富。

(评注:就是说股东投入的资金是有成本的,比如银行存款这样的无风险利率为权益资本成本,真正的收益是要将此资金成本扣减的)

2、股东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股东经济增加值=(净资产收益率-权益资本成本)*净资产,公式中,净资产收益率之前有过论述,净资产一般采用起初与期末的平均值。而权益资本成本率的计算是个难题。目前任免研究出的多种方法来测算权益资本成本率,归纳起来有三种方法:1、折现股利法;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3、债务资本成本加成法。

股东经济增加值的分析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股东经济增加值受净资产收益率、权益资本成本率和净资产3个因素影响。

1、影响股东经济增加值的因素:

1)净资产收益率(ROE):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它既可以反映股东权益的增值能力,又影响企业股东价值的增加。在权益资本成本率和净资产因素不变的情况下,ROE越高,股东经济增加值越大。

2)权益资本成本率:只有扣除了所有成本以后的股东权益账面价值的增加,才真正反映股东财富的增长。而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只扣除了负债资本成本,没有考虑权益资本成本。因此,只有净资产收益率超过权益资本成本率,才能真正促进股权资本的增加。在净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权益资本成本率越低,股东经济增加值越大。

3)净资产:一个公司可以通过增加权益投资提高其股东经济增加值,但前提是增加的投资必须具有超过权益资本成本率的投资回报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加公司股东财富。在ROE高于权益资本成本率的前提下,净资产投入越多,公司创造的股东经济增加值越大。

2、股东经济增加值的分析:(案例详解,见190页)

竞争能力分析

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竞争能力分析

企业竞争能力综合表现在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因此,通过分析企业产品市场占有情况,就可以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作出评价。

1、市场占有率分析:市场占有率是反映企业市场占有情况的一个基本指标。它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市场范围内,企业某种产品的销售量占市场上同种产品的销售量的比重。

一般是将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与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要通过对比分析看到本企业的差距或优势;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寻找其原因。影响市场占有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市场需求状况、竞争对手的实力和本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生产规模等因素。

2、市场覆盖率分析:市场覆盖率是反映企业市场占有状况的又一主要指标。市场覆盖率是指本企业某种产品行销的地区数占同种产品行销地区总数的比率。

利用该指标说明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也必须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分析。影响市场覆盖率的主要因素有:不同地区的需求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民族风俗习惯、竞争对手的实力、本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以及地区经济封锁等因素。通过计算和对比分析市场覆盖率,可以考察企业产品现在行销的地区,研究可能行销的地区,揭示产品行销不广的原因,有利于企业扩大竞争地域范围、开拓产品的新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产品竞争能力分析:

1)产品质量的竞争能力分析:产品质量的优劣是产品有无竞争能力的首要条件。提高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本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好,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产品的销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能力。

产品的质量特征,可以概括为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外观6个方面。分析企业产品质量的竞争能力大小,就是将本企业产品的有关质量指标与国家标准、竞争对手、用户的要求分别进行对比,从而观察本企业产品质量的水平与差距,对本企业产品质量的竞争能力做出客观评价。

2)产品品种的竞争能力分析: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改进老产品,主动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才能使企业的产品保持竞争能力。产品品种的竞争能力,应从以下两方面分析。(1)产品品种占有率的分析;(2)新品种开发的分析。

3)产品成本和价格的竞争能力分析:成本是价格的基础,成本高低决定着产品的价格竞争能力。成本越低,出售产品的价格升降余地越大,竞争能力也就越强。所以,要通过与主要竞争对手或同行业成本最低的企业进行成本水平的对比分析,从而对本企业的价格竞争能力做出正确评价,并指出成本水平差距及其原因,进而提出有效对策,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价格竞争力。

(评注:曾读过美国一位有名的企业专家这样表述:企业的竞争能力只有两点,低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异化。另外,前几天看巴菲特的文章中这样提到,竞争优势就是低廉的成本和品牌。两种说法道理是一致的)

4)产品销售服务的竞争能力分析:销售服务,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销售服务,是密切企业与用户关系,提高企业声誉,扩大销售和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要做好售前服务,而且要做好售后服务。分析内容包括,调查用户对销售服务的要求;分析本企业销售服务的质量;分析研究本企业的销售服务的技术力量满足需要的程度;用户对销售服务的满意程度和新要求;对比分析本企业和竞争对手在服务方面的优劣。

4、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企业的竞争能力是否能得到正常或者最大限度的发挥,关键取决于企业竞争策略正确与否。企业的竞争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的发展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的经营方针。

企业竞争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以优质取胜、以创新取胜、以价廉取胜、以快速交货取胜、以优质服务取胜、以信誉取胜等。

分析企业的竞争策略,就是要结合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较,分析研究现在采取的竞争策略存在哪些问题或潜力;根据市场形势及竞争格局的变化,提出本企业的竞争策略将要做出哪些改变。

通过上述竞争能力的分析,对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在本地区、同行业中的位置做出正确评价,从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