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地理导学问题

2015-10-16 09: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一)课前自学探究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尤其在高中,由于课程内容深、容量大,课堂教学存在着知识理解运用和教学时间紧张的矛盾。“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为了减轻课堂压力,把学习过程重心前移,把“课前自学探究”作为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自学探究”是“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前提基础。因此,要求学生以导学问题为抓手,必须认真搞好课前预习。
1、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学生根据课案中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指导和导学问题的要求,进行认真预习。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对课案中的思考题和检测题的预习。对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做好标记,对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做好记录,以便在课上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研讨。
2、教师督促检查: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管理。搞好课前预习指导,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建立预习激励与约束机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做好课前预习检查工作,每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
(二)课堂合作探究
  开展课堂合作探究,各班要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人为宜,按照学生能力、成绩、男女等均衡分组,同座两名同学结为互帮对子。每个小组内进行合理分工,设有组长、课代表等。开展组内互助合作学习,组外团队竞争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任课教师每节课后评选优秀学习小组予以表扬;班级每周评选一次优秀学习小组予以表扬,每次大型考试评选班级优秀学习小组予以表彰;年级每个月评比一次优秀学习小组予以表扬,学期末评选各班优秀学习小组予以表彰。
1、小组合作探究(16分钟)
(1)小组合作研讨:各学习小组由组长组织小组同学研讨解答课案中小组同学提出的预习没有解决的思考题和检测题以及学生预习后提出的新问题。提倡各抒己见,不同的观点可以争论,以拓宽思路,进而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与深化,不理解的地方暴露得更加充分。
(2)小组合作展示:鼓励各学习小组积极参与课堂展示,至少选择两个学习小组,先后由课代表在全班采取口头的形式,展示本小组对思考题的学习结果,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同时,教师把检测题相对均衡地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在全班采取板演解题的形式,至少两个小组做一道题,展示小组对检测题的学习结果。  (3)小组合作质疑:各学习小组同学相互质疑,找出其他小组口头展示和板演展示存在的问题;鼓励各学习小组提出小组合作研讨还没解决的思考题和研讨中新发现的问题。
(4)教师提炼问题:教师关注学生研讨、展示、质疑情况,搜集学生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要注意被学生忽略的问题,进行课中备课,迅速地把主要的、共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整理、提炼出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易错问题及新发现的相关问题,形成举一反三的课堂新导学问题,为全班合作探究研讨释疑作准备。
2、全班合作探究
(1)学生研讨释疑:教师引导各学习小组学生围绕研讨展示质疑基础上提炼的新导学问题,在全班范围开展组际间合作探究研讨释疑竟赛。学习小组可跨组研讨问题,探究出正确结论。先研讨解答思考题,后研讨解答检测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类分析解答问题,但教师不要下结论,而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究出结论。
(2)教师点拨提升:在解答思考题时,学生理解不到位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和引导;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赞许;学生理解错误时,教师要给予纠正和补充;学生不会解答时,教师要给予的点拨或讲解。教师的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关键,讲出规律方法。在讲评检测题时,不能就题讲题,要就板演的检测题,把错误归类,由个别到一般,总结规律方法,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学会运用。
3、课堂巩固反馈
(1)课堂总结升华:以各组为单位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类型题解答方法,至少选两组代表发言,师生进行有条理性的课堂总结,归纳概括升华本课时知识要点体系及类型题解答方法。(2分钟)
(2)课堂测试练习:课堂测试练习是对合作探究结果的检验。达标测试题要进行课堂测试,要求学生必须当堂独立完成,答题要迅速规范。学生在下课时必须将测试答案交给老师,老师要及时地进行批改、讲评、辅导。一些教学内容涉及的测试题非常典型、难度很大,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变“课堂测试”为“课堂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训练。
(三)课后拓展探究
1、选做拓展性试题:拓展性试题是以课内所学知识为基础,着眼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试题。拓展性试题是难度较大的试题,属于思维训练的内容。进行拓展性试题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任课教师要鼓励班级有能力做的学生每节课后选做1-2道拓展性试题。
2、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内外采用模仿科学探究的方式,从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探究方案、实施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等活动过程中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是对探究学习的拓展、提升。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从教材中挖掘适合的内容(不是每节课都有适合的内容),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研究问题,教师有计划的在课堂内外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利用图书馆、网络平台、社会实践等渠道,拓展深化课程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