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就业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探讨

2015-10-05 14: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因为传统的研究生就业模式主要是通过导师帮助、自主择业或者在学校等用人单位前来挖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就业。但是随着研究生人才市场供需环境的变化,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见诸报端,而研究生的失业意味着我国高层次人力资源的浪费,这就需要我们要对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和就业方案进行研究和探讨,积极寻求研究生最佳培养方案,在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同时,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据统计,2012年我国的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4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生6.7万人,硕士研究生51.7万人,跟十年前相比,整整增加了一倍。自我国2005年的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以来,研究生就业率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2009年至201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其中,在2011年,全国研究生就业率为86.62%,本科生就业率为90.30%,以河北省2011年的就业情况为例,研究生就业率为73.03%;本科生就业率为93.27%,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人才市场供求之间的矛盾外,还与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等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我们在加强分析研究生教育管理问题的基础上,积极调整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模式和方向,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作为培养研究生的主要场所,其教学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中,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思想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上,各高等院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在很多工科专业的教学中,专业课和必选课所占比例明显过大,而基础课和选修课的比例相对较小;理论教学的比例明显过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明显过小,这不仅导致了硕士研究生涉猎课程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也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很多高校对隐性课程的设置不够重视,学生的自学空间和时间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对落后
  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相比,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相对滞后,而很多高校并没有及时调整培养的模式和方向。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是主角,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在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学校创业教育的环境暂未形成,不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对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高校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直存在重就业率、轻就业指导的弊端,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不够规范和科学,忽视了就业“技巧”的培养,未能坚持“因材施教”,在过分强调就业结果的同时,忽略了就业指导的过程教育,大大限制了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
三、就业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策略
(一)增强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合理性。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由于研究生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前沿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因此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到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首先,要适当增加选修课的设置范围,给研究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和学习余地,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阔研究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研究生建立起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其次,要构建合理的课程模块体系,使研究生能够真正适应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面的需要,认真协调好基础理论课、公共课、选修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再次,要加强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研究,增强研究生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多元化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重点在于“专”,但是由于受制于教学学时等因素的限制,导师不可能对本学科内的所有课程都进行详细的开设,加上社会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导师在考虑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时,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要尽量给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科研项目或课题,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一个导师经常带有不同年级的多个学生,导师可以针对这个“小团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可以在一个科研项目中为每位研究生分配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多加强团队内部的协作。
(三)加大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力度
     在供大于求的研究生就业背景下,学校应当对加大对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力度,在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前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形势和政策教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并尽量将其贯彻于整个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过程中。而在全球创业教育的浪潮中,随着研究生就业难度的不断加大,在各大高校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工作中,应当鼓励开展创业教育,做好研究生的创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创业热情的学生,导师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课程,系统地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鼓励他们大胆创业,敢于做知识和财富的创造者。对此,各高校也应当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尽快实现研究生教育由适应性就业教育向开拓性创业教育的积极转变,为有志于自主创业的硕士研究生提供相应的资金、政策支持和资源共享等支持平台。
(四)多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各高校在研究生的教育工作中,应当有意识的加强同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关注研究生的职业发展。各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也只有做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充分结合,才能在关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引导研究生将个人的价值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正确的就业方向的同时,在与企业的接触中有意识的加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结束语
  总之,研究生教育属于社会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只有构 建完善的研究生教育与培养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率,才能充分发挥我国教育资源应有的价值,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丹, 施宏伟. 硕士研究生素质培养、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某“211工程”高校为例[J]. 文教资料, 2011, (5): 189-191.
[2] 杨鹤清, 赵怀清. 当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就业对策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139-140.
[3] 杨小平. 从就业视角探析对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J]. 文教资料, 2011, (5): 187-189.
[4] 程昊, 韦剑, 黄永春. 基于就业导向下的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定位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0): 255.
[5] 牟艳娟, 谷正杰, 郭晶晶. 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中旬), 2011, (11): 78-7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