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析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5-10-04 14: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从来就有不可代替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有效的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说,我们的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事实上在学科教学中,形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自然发展的过程。这无疑是一种与传统教学观有本质区别的全新的创造教学观。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师生应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的思维为主。
一、适时给些鼓励,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给学生以信心的鼓励。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往往会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夸奖中,恢复勇气,面对创新思维中的失误,而努力挑战。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养成创新的性格
好奇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学生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会受外界的干扰。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欲望,尤其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使好奇的眼光和心理能审视整个世界。
三、师生互动,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班集体才更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一般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资料的分析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创新见解。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