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不断深入,教育新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地涌进教室。在这当中,教师们尝到了不少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提高了自身素质,使新课程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少教师因为流于形式,照搬他人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碰钉子,走弯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使参与式教学课堂走入误区,成为教学的羁绊。如:
一、抢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空间,使学生从教学的主体变客体
有的教师为了让自己的教学具有完整性,把教学程序安排得太机械,一课时计划包括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都做出详细的规定,如:导入谈话几分钟,教师范读几分钟,学生朗读几分钟,提问一个学生几分钟,讨论问题几分钟,一直到布置作业几分钟等,都作详细规定。当然,这是好事,因为要上好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有周密的教学计划,明确的教学要求。但进行这些计划和要求时,很多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完成教学任务只想着赶时间,赶步骤,俨然不顾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的合理分配权让给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之中,是一大误区。
二、注重设置课堂活动,形成形式上的热闹
在我们学校这两年开展的阅读教学观摩课活动中,我发现课堂上流行许多不必要的学生活动。
1、同学回答完问题时,都给予掌声鼓励。
有的教师一堂课都以掌声鼓励学生,有时还让学生给自己掌声,给别人掌声,再给老师掌声。我想这种做法并不是完全不能做,但要看那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如果是一个默默无言的学生,通过掌声表扬对他进行肯定、鼓励,这未尝不可。
如果都给予掌声鼓励,那40分钟的教学就这样随着掌声飞去了,学生没能得到多少效益。在参与式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遇到事情要有独立的见解和想法,老师说好,大家就跟着说好,随大流的做法不利于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利用参与式教学概念,这可定为一大误区。
2、让同学到台前进行无意义的表演。
由于口语交际的加深的各种活动的开展,在很多公开课上,老师们都喜欢把学生请到台前表演。这种活动是可以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但是一定要看让学生表演的目的、要求是什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发散思维是可以的,也是参与式教学所倡导的。可是有的老师只是为了课堂的热闹,设计的表演中没有什么目的和要求,只为表演而表演。学生在40分钟里的收获确少得可怜。有一次,我听一位教师教学《华佗学医》时,他让两位教师子女上前台表演牛吃草的情景,表演情节与本课程一点儿相关联系都没有。课上,我很纳闷这位老师的做法,但不便于发言。课后我问他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什么,他说:"锻炼学生胆量。"我想:为了两位教师子女一点点胆量,就耽误了全班学生的十几分钟。这不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吗?
3、知识迁移做成本末倒置的课堂延伸。
不少教师为了体现"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这一教学理念,都在教学中设置了知识迁移这一环节。这种做法很不错,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但可惜的是很多教师没有分清迁移的知识是否与本课程是否有联系,学生能从中学习什么。有一次我发现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池塘,塘中央有一棵树,让学生想办法用一根绳子套塘中的这一棵树。当时学生回答:"老师,这道题数学老师已经让我们做过了,这应该是一道数学题目啊?这位老师红着脸说:"知识的迁移是不分语文和数学的,关键是你们一定要学好知识。"今天,我参加"参与式"教学的培训才知道,这位教师在设计课程计划时就没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这一教学理念的意义,使多么有意义的知识迁移成本末倒置的课堂延伸。
三、教辅资料成为学生学习的替代品
有一次,我在一个所谓"重文轻理"的好班听课,目睹了这一现象:走进教室,发现每一位学生的课桌上都摆放着一本打开的教辅资料。(不同版本)执教教师走上讲台,熟视无睹,开始了她四十分钟的演讲。在整堂课中,教学气氛非常活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对答如流。有一位看热闹的教师赞叹说:"真是明师出高徒啊!"此时,一位内行教师莞尔一笑,随手捞起一本资料更正道:"高徒出名师!"课后,老师们找来课堂上回答较为精彩的那几位学生,将本堂课的问题重提一遍,学生却吞吞吐吐,回答不上来了。通过"参与式"教学培训老师的讲解,我才对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位执教教师是想趁机显示自己教学效果,展示学生开放性的答案。在备课时找来各种教辅资料,精心设计,精心挑选,让教辅资料代替课本,让书上的答案代替学生的思维。我想,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没有做到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
四、放弃"公平",追求完美
在很多教师看来,一堂完美的课,无论各个方面都是完整无缺的,即使提问,也要偏离后进生或身体残疾的学生。有一次,我和同事聊天,其中就提到了这一问题。同事是这样说的:"叫起差生,如果回答不出问题,那课堂就出现冷堂,显得不完美,也就显示不出教学效果。叫起身体残疾的学生,有可能会使课堂节外生枝,产生与本课堂无关的内容,这样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听了同事这一席话,使我陷入沉思,很多老师为了展示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无意中就歧视了后进生或身体残疾的学生,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这既没有体现出"参与式"教学中让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更没有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而教师们却把这一理念看作教学中的不完美。这难道不是教学中的一大吴区?
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参与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为中心展开的,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虽然设计了活动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但学习的"答案"却是开放的,是由参与者的自由行为、自主精神与合作态度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是发散的,多元的,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创造价值。
"参与式"教学不但是教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其根本出发点是让不同个性、不同经历、不同知识和不同背景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