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如何在程序设计课中运用 任务驱动 教学法

2015-10-04 14: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在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协作学习的“任务”,激发兴趣,构建环境,分层学习,创造条件,合理评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成功,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程序设计 任务驱动 教学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指导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课是一门逻辑理论与实践操作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传统的程序设计课堂教学,老师往往是通过“语句格式——功能介绍——举例讲解——上机练习”四个步骤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被动的。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程序设计的特点,采用了新的教学四步骤:“情境导入、引出任务——将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师生完成任务——归纳必要的理论概念与结论”。利用这种方法讲授vb程序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供同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经验的教师总会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境,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提高专业技能。合理的课前引导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师应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例如:在时钟控件教学中,首先通过情境导入,利用时钟控件制作的“电子屏幕数字钟”与“移动的欢迎语”两个小程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去学习该专业技能的欲望,为一堂成功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出任务、培养能力是教学的中心
在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因此,在每一节计算机课中,在引导学生看完相关的程序或作品后,老师首先要明确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针对学习任务,让学生分析程序的特点,了解哪些地方可用已有的知识做,哪些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要符合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任务大小要适当,各任务之间要有联系,有多条完成任务的路径。同时要合理组成学习小组,在确定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首先经过讨论与协商,对任务的目标、要求进行分析,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明确完成这个任务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要鼓励小组成员依据学习目标责任制,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准备开始学习所需要的资料,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应明确。
例如:在讲解文本框时,我设置了一个“简单qq登录系统”的实验,要求学生利用vb编程实现“qq登录界面及功能”。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两大子任务:一是制作设计程序界面,二是完成程序功能。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必须掌握文本框的常用属性、方法及事件。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实践与完成任务,学生知道了要设置文本框中输入的内容可设置文本框的text属性、要设置密码字符时需设置文本框的passwordchar属性、要使文本框获得焦点可使用setfocus方法等内容。教师通过此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并且明确了在课堂教学中要做什么、要学什么,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三、分层练习、提高质量是教学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接受与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通过自己的感知和实践活动,在头脑中筛选、组合有关知识,能够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而且在迁移运用有关知识与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多种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提出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实现学习目的,学生的主体性得了到发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针对不同层次与类型学生的需求,教师在提出任务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有选择、有的放矢地去学习。对于在“任务驱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应巧妙地引导学生认识错误、纠正错误,尊重学生,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还可以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对于先完成任务的学生以记分、演示等方法激发其操作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基本题,基础好的学生还需做选做题。这样,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会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特别是一些因非智力因素干扰而学习差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兴趣浓厚了,能主动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去思考、去学习,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如在本文本第二点中提出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提出让学生自己制作与设计一个班级管理系统的登录界面,或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自己的小程序。

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在“教”别人中学习、进步。教的同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反思自己在知识、技能、协作能力、认知策略方面的收获;被教的同学能够快捷地获得知识与技能,分享别人的成功体验,加深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树立“帮助学生成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以便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始终保持稳定、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与情感,从而推动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掌握专业技能。
四、展评作品、体验成功是教学的保障
对学生计算机实践作品的合理展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每次实践课中,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展评学生的作品,这样可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大家通过别人的作品得到启发,既开启了思维,又有了创造后的满足感,全体同学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通过对学生练习成绩的合理评判和展示,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提高学生的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老师在评价学生作品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多赏识,少苛求;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多信任,少怀疑。这无疑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舒畅的学习心理环境,提高学生的信心。评价的内容可以从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参与性与协作性、学习方法与手段、学习效率与效果、完成任务的情况、最终完成任务的作品质量、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进行。
总之,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有非常良好的条件,它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改革传统教学中的诸多缺点。一般来说,教师开展任务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个或多个适合协作学习的“任务”,构建一个基于任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学生的探索协作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帮助、咨询的工作,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要做好组织、控制、协调的工作,从多方面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主动研究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和条件,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认识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