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计算机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

2015-12-15 11: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计算机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既注重基础又强调实践能力的课程。《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后续课程,强调实践能力。两门课程以“16+2”的教学模式安排在一个学期。两门课程实验内容分散独立,不成体系。本文结合我校教学情况,从两门课程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整合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整合;16+2;
0 引言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机程序、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的能力。该课程本学院采用c++语言进行介绍。《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后续课程,该课程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编程能力。本校是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是学校第一批采用“16+2“教学模式安排的课程,由于初次尝试,所以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整合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的新思路。
1 《计算机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
  为了全面推动我校省级“综合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 “探索建立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在每学期16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利用2周时间集中开展课程综合实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我校第一门采用“16+2“教学模式的本科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安排在教学周的1-16周,《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实验课程安排在教学周的17-18周。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总课时64,理论和实验比例为3:1。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教学情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课件授课,结合案例讲解知识点;实验课安排在机房,通过安排实验题目,来巩固各章节的知识点。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总课时64,学生在16周结束该学期的所有课程,在17-18周集中两周时间完成该课程,该课程共设三个题,第一题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面向过程的编程;第二题 “一个小游戏软件开发”,主要是简单面向对象的编程;第三题 “餐饮指南”,主要是较复杂的面向对象的编程。三个题目,分层次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目的是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 “有事可做”,程度好的学生能感觉到挑战性。
   在完成整个“16+2”的教学模式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 实验题目数量分析,有49%的学生认为2道题目合适,28%学生认为3道题目合适,21%学生认为1道题目合适。
* 实验时间分析,有65%的学生认为实验时间应安排在期末考后,35%的学生认为安排在期末考前。
* 实验的成绩评价分析,有70%的学生认为成绩评价应该是作品的质量和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进行评估。29%的学生认为成绩评价应该考虑学生参与积极性,1%的学生认为成绩评价应该考虑作品的质量。
* 对本次总实验的效果的总体评价分析,有52%的学生认为一般,35%的学生认为满意,11%的学生认为不满意。
* 三个实验题目掌握情况:实验一学生完成51%,实验二学生完成68%,实验三学生完成40%。
* 学生认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课时较少,教材内容偏多,教师讲得太快,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
2 《计算机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于教师监督下学习。上机前准备不充分,经常坐在计算机前不知道怎么写,或者在网络、书本找现成的程序进行输入。
(2) 一部分学生仅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不注意集中精力训练编程能力,导致编程水平难以提高。
(3) 《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实验环节缺乏情境设计,经常以知识点为线索组织实验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学生认为《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时间过于集中,连续两周,一周五天整天面对电脑无论是身还是心都很疲惫。
(5)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时间安排在期末考试之前的17-18周,影响到期末考试的成绩和实验的效果。
(6) 《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实验内容和《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实验的内容之间最好有连贯性,不应互相独立。
(7) 学生觉得实验的题目难度较大,比较难以独立完成。
(8) 考核方式不合理,笔试成绩所占比重过大。学生可能采用背书等方式得高分,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水平。
3 《计算机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整合的新思路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实验环节在该课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实验环节能使学生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后续课程《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的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实验环节的课时只占该课程的1/4的课时,显然太少了。《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的实验环节的课时64课时还比较充分。如何改革两门课程的实验环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 整合授课计划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被安排在17-18周,学生和该学期班级的授课教师均认为不妥。以下根据《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可以做适当的调整,比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我校采用c++语言进行授课,c++语言的教学内容一般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过程化语言基础、第二部分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我们可以考虑把《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做两个实验题目,其中第一个可以放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第一部分授课内容结束之后,第二个实验题目放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第二部分授课内容结束之后,这样对于两部分是授课知识点能起到更好的消化和巩固作用,可以消除学生连续两周面对电脑身心疲惫的现象,还可以避免影响学生期末其他课程的考试成绩,可以更集中注意力进行实验。
第二、 整合实验内容
        《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没有很大的相关性,彼此比较独立,如何让两门课程的实验内容相互呼应,对于更好巩固和加强学生的编程能力的到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考虑把《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程的实验内容的案例的知识要点,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实验内容上通过采用类似的案例,然后把该类似案例分解到 《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每个实验中,最后再通过《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程的实验题目,把每个实验的知识要点再通过一个类似的案例进行整合,这样能更好巩固知识要点并进行模仿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还有对于实验案例应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 整合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通过提前布置作业,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编程和答疑。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小部分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是可行的,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是行不通的,这部分学生往往坐在电脑面前不知道怎么写。如何督促学生更好完成实验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存在实验课时太少的情况,如果都让学生现成进行编程是不可行的,这样基本无法完成任何一个实验。所以关键是要学生在课后就做好实验,课堂上教师只是起到答疑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有所改善,比如:我们提前布置实验作业后,再下次实验课上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上讲台把他的实验进行现场编程和测试给其他同学看,等学生演示完后,老师可以对该学生的一些问题进行点评和改善,然后再让学生在自己电脑上,对自己已经做好的程序进行修改,教师在协助他们完成他们的实验内容,并且要求下课后马上上交,不能延迟。
第四、 整合实验考核内容
    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很重要的部分,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在以往该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对学生上机前的预习没有明确的指标,缺少督促,考核一般放在期末。如何有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对于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在该门课程的第一堂课就明确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告诉学生期末成绩的计算方式,对于两门课程中每次实验所占的分数和考核的标准都明确出来,要求学生要重视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凡是发现拷贝现象一律以零分处置。对于优秀者要给予激励的分数。对于《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实行综合考核,具体形式包含编写程序后撰写小论文和答辩等,鼓励学生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4  结束语
   经过以上对两门课程实验教学的整合,学生上机编程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期末考试成绩也会有较大的提升。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晓丽,陈舜青,丁志云.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探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6):93-96.
  [2] 钟本土.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6):7-8.
  [3]韦家儒.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08(6):82-85.
  [4] 马华,陈振.应用型本科院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4):19-22.
  [5] 骆解民,赵慧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4):73-75.
  [6] 陈锦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83-8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