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地理知识教育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是摆在地理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所以充分挖掘地理教材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以饱满的情绪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地理教材显得枯燥无味,但现实的地理现象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只有精心备课,把学生感兴趣的地理景观、现象、谚语、故事等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才能把枯燥无味的地理课本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知识。
一、锤炼课堂语言,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
有的学生之所以讨厌学习地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感到地理枯燥无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力求做到课堂所学知识与学生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相融合。例如讲解陆地和海洋时,就可以引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宣部、外交部等13部门组成的协调指导小组会议近日审议通过了《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2012年工作要点》。要点明确,重点检查损害我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问题地图。之所以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是因为陆地是人类的家园,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地理环境,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生产的基本原料和能源。但由于不合理地利用资源,陆地许多资源已濒临枯竭,人们又把目光转向浩瀚的大海: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的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蛋白质的仓库;又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备库等,所以海洋将成为人类未来的资源宝库和生存空间,那么海洋有哪些性质?又有哪些资源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呢?”这样描述和反问既强调了陆地的重要性,又突出了海洋在人类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既能激发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推敲教学环节,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
在学习地球板块学说和地震带时,我们可以引用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以及伴随而来的海啸,造成一万六千多人死亡,一万三千多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两千多亿美元。同时造成局部地区沉降,没入海中。这些地震海啸是怎样发生的?怎样预测和预报呢?这时,同学们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样才能预报地震和海啸,并把地震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故事,课堂就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调整教学思路,未来发展与地理知识紧密结合
在当前情况下,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才能形成求知动机,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结合身边实际,讲解和分析,使他们觉得地理知识无处不在。例如,我们平时外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遇到方向上的迷茫,白天利用太阳,晚上利用月相、星座来判定方向,还可以根据指南针。这就涉及地理知识。外出旅游时,到哪里去?怎么去,有什么好玩的,那里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怎样,这些都是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地理密不可分,一要考虑经过地区是否给居民生活带来方便,是否对沿线的经济带来发展,资源运输是否快捷经济。二是考虑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情况。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试想,没有地理知识的人,会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将如何在这个高速发展进步的地球上生存?这些问题的突出,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会有积极作用。
四、改进教学方法,实践活动与地理学习紧密结合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我国的行政区划时,为了加深对各行政区位置和名称的记忆,我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活动。在给学生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让每个学生都展示一下自己。和天气预报主持人不同的是,每报到一个城市,都要在填充图上指到他的位置。这样既加深了记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总之,地理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只有精心备课,科学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扩大教学知识面;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组织教学;并能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时间一长,学生们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