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信息时代的特点,要求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够具有获取使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终身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在原有经历的基础上,把握具有普遍迁移意义的技术文化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侧重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一、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模仿教师进行操作。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使得原本应充满新鲜与挑战的信息技术课堂,失去了活力,变得沉闷或散漫。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其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也是学习者能力的体现。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法并选择适合的学习材料来完成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者需要自我调控。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恰恰具备了建构主义理论中关于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在自主学习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这种模式中不是只关注于知识的呈现和传递,而是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目标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信息技术的课程结构形式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直努力探索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实施不同的自主学习策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从而进行自身知识的构建,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1.架设概念框架,帮助学生提高能力
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架设概念框架,帮助他们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将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在必修模块《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个章节中,主要是介绍信息的特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让学生体会到信息与人类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信息是世界存在的三大要素之一。回顾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根据内容目录进行了补充和拓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介绍内容,展示目录
(2)呈现内容结构图
把本节课的内容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包括: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何谓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信息技术和人类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发送知识导航图
用PPT制作导学课件,用超链接的方式把涉及到的名词和概念进行解释和展示,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自学材料,让学生结合结构图,自主选择学习自己未知和感兴趣的内容。
(4)邀请学生参加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给定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教师结合讨论的结果进行知识梳理和小结
《信息与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是让大家从生活实际出发,感知信息技术的特征并体验技术的魅力,体会到信息的价值: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教学设计中,通过准备的相关视频材料并结合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起点并开始自助式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和实物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技术的魅力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案例分析,把一些经典电影中讲述未来信息技术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感知到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和智能代理技术,并让他们展开讨论,畅想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这样的概念框架建设,把枯燥抽象的概念融合在学生能感知到的实例中,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照顾了学生之间的起点差异。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学习起点,树立起足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评价时,以案例分析和判断的方式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学生的起点差异越来越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收获到更多,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为终身学习服务是我们在高中阶段教育所追求的目标。针对概念性内容比较多的章节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架设概念框架,可以避免枯燥的概念描述。在第一节入门课上,采用这种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宝库里拾阶而上,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架设概念框架的自主学习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量是自主控制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
适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2.创设情境,让学生解决实际任务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意义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对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笔者侧重于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学习。
杜威说过:将立足于“行动”的学习与不确定情境中的探索联系在一起,正是情境内在独特的、积极的不确定性才能使探索存在并激励和指导着探索的前进。情境必须发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学习者在其中创建学习共同体,并在该共同体中一起建构他们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文本信息加工》这部分内容,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通过组织作品竞赛活动来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制作出有个性的电子小报,在课堂上将作品的版面和编辑要求发送给学生,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和最终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流程是这样的:
(1)创设情境
组织学生参加作品竞赛活动,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情境,明确自己的任务。
(2)确定问题
根据作品的制作要求,学生基本上清楚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和将要进行的学习任务。通过实际的作品制作,让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经历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流程。
(3)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具体的操作技巧,还要具备获取信息与资源的能力以及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4)合作评价
在班级教学中,由学生阐明作品的构思和技巧,先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再通过班级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互评,要求学生在看到的每一个作品后面标记成功和不足之处。这样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学生的作品得到了中肯的评价,然后再进行修改和补充。通过互相学习,能够正确评价和判断信息。
通过设置真实的情境,促使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补足自己的不足,通过自学、互学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具体的过程由学生去操作和实践。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到文本信息加工的流程,掌握了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技巧,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功和喜悦。
3.利用素材,随机进入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学习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不是孤立地学习课程内容。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
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时,对于Excel强大的功能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很少。针对这个主题,笔者采用了随机进入学习的教学方法,将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分解,让学生从不同的途径、以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加深他们对于表格信息加工的认识和理解。《表格信息的加工》包含信息的表格化、表格数据的处理以及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课时安排在3-4节课。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将学校运动会的数据进行加工。
教学环节如下:
(1)呈现基本的情境,确定主题
学校秋季运动会的数据需要进行加工,分析出数据中的相关规律,以便我们成功地参加下一届运动会。
(2)学生独立选题,自主探索
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主题进行学习,独立探索。包括数据的表格化、数据的计算、排序及分类处理,通过图形化揭示发现的规律。从给定的数据中,学生可自主选择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加工。比如运动项目、运动员性别、运动员年级等。
(3)合作学习,呈现结果
学生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在小组里围绕自己的选题展开讨论,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收获,也可以发表对别人结果的看法。通过自评和互评进行学习,共同进步。
(4)强化理解
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主题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关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强化对表格数据加工的理解和应用。在评价中,借助我们自主建设的电子学习档案袋平台,对学生进行测试并针对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于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关联性不是很强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可以采用随机进入的方法组织进行自主学习。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素材,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掌握相关的知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在随机进入式的自主学习中,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序列是自主的,在学生有能力自主作为的情况下,教师是辅导者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他们的学习水平,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并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观察和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策略,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鼓励他们积极发现问题,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并努力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9(3).
[2]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体系化、方法论与发展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7(3).
[3]潘克明.论运用电化教育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1997(5).
[4]龚春燕,郎天燕.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四卷 《教书育人》[M].广西:漓江出版社, 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