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多媒体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的方法创新

2015-07-21 08: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经济法是一门知识内容繁杂、枯燥,但实用性较强的法律课程,其内容与刑法、民法相交错,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不易见到,缺乏经验认识,因此增加了经济法的教学难度。而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地演示法律条文、术语、案例等知识,可以适当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提高经济法教学效率。
  ● 当前高职经济法教学工作的现状
  1.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过去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基础理论为主,再结合课堂实际案例教学,然后布置作业等。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应用经济法的能力不强。
  2.学生经济法基础较为薄弱
  一方面,受到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限制,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中没有开设经济法的前沿法律课程,如民学、商法、行政法等背景法律知识,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尽管部分学生学习了经济法的多媒体课件,但面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学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经济法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意义
  1.教学方式变得立体化
  教师针对经济学课程中的重要问题,除了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还可建立专门的网站,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重难点指导等相关经济学资料上传至网站,供学生学习和下载。另外,教师通过E-Mail或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讨论,有效拓展了课堂教学,使经济法教学互动立体化。
  2.课堂知识的容量和深度得到拓展
  教师可将法律条文、案例等制作成课件,然后在课堂上直接应用。这样能使信息量大大扩充,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分析与处理经济法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率。
  ● 如何在经济法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1.利用多媒体辅助基础理论教学
  虽然在经济法的基础理论教学中,教师对于重要的内容多采用文本形式,但是面对各种法律原则、作用、设立条件、程序、效力、承担责任方式时,教师则可以在课件上运用漫画、图片、图示法、表格比较等方式展现。
  2.采用案例教学法创设情境
  在经济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让学生参与观看《东方时空》《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焦点访谈》等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案例,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举证责任、诉讼程序等法律常识”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法制频道的庭审节目。当节目中的法官宣布全体起立时,上课的学生不自觉地站了起来,由此可以创设适度的法律氛围。
  3.运用多媒体化解教学重难点
  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有机结合,达到直观、生动的效果,实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例如,在讲授“产品质量法”一课时,对于生产者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再附加一些图示及小动画,这样能化难为易,有效降低课程教学的难度。
  4.实施“角色”模拟式教学
  在模拟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将它们制作成课件。在学生观看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以及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接着学生分组对案件进行讨论、调查、磋商、质证、解决。最后,教师通过对整个模拟过程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案件所涉及的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律实务有更深层次的掌握,从而促进实践与理论的融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