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基于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欧美国家农业教育研究和启示

2023-12-06 03: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主要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农业学校教育,农村人力资源处于未开发状态。欧美国家为发展农村农业,制定了系列政策开发农业人力资源,这些政策立足于农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从农业教育的立法、财政投入、资格认证制度以及教育实践环节和专业设置等方面来促进农业人才开发,培养了广大具备现代农业知识的应用型农业人才。同时,各国在农业教育具体形式上的差异也提醒我国要依据具体国情特点发展农业教育。


  关键词:欧美国家;农业;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001-4


  作者简介:陈丽君(1967-),女,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教授,应用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城乡统筹就业、农村人才开发、个体和组织诚信等;于洋(1986-),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0引言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大于其他行业之和,许多农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弱国,农民的人均收入低,生产技术落后,许多地区还停留在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农业水平。一直以来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投入,有了先进技术,就有了农业的现代化。但这一观点存在偏颇,确切的说,必须拥有掌握了先进农业技术的现代农民,才有农业的现代化。人是技术的应用者,人的素质是农业水平的真正衡量尺度。离开了现代农业技术当然无法发展现代农业,但即使有了技术,没有一支受过培训的农业人才大军,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农业生产。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认为:“在解释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和增长率的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而农民能力的差别是最重要的。”农民素质的差距,原因主要在于农民所接受的教育有差别。西方发达国家在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期实践中,通过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教育政策来开发农业人力资源资源,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教育政策和农业教育的特征,为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


  1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从农业教育立法着手


  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西方发达国家为开发农业农村的人力资源,首先通过立法的方式来推进和保障农业教育。联邦政府于l862年颁布的《莫雷尔法案》,可以看作第一个职业教育法,该法案规定,按各州在国会中参议院和众议院人数的多少分配给各州不同数量的国有土地,各州应当用这类土地的出售或投资所得收入,在5年内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业有关知识”的学院。后来这类学院被称为“农工学院”或“赠地学院”,这些学院是《莫雷尔法案》结出的果实。


  各州根据当地情况对所接受的赠地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分配和使用。用于独立设置农工学院的有28个州,宾西法尼亚等州是把拨地转给原有的农业学校,还有的州是在州立大学增添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发展为美国职业技术,尤其是农工业职业技术的发展培养了众多人才。


  德国为了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十分重视理发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到目前,德国共颁布了十多项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例如《职业教育法》《职业促进法》《实践训练师资条例》等,农业职业教育在这几个调理中均有提到。如《职业教育法》中规定了联邦政府和各州在职业教育中的义务,对工业、农业、商业等多个领域开展职业训练作了明确的规定。目的是让劳动者通过培训,可以获得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能力。德国还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农民要想独立经营农场,必须获得“农场师傅证书”,这一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有效地推动了德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英国政府自二战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法令、法规来确保农业教育的稳固。1947年,政府颁布了战后第一部《农业法》,这部法律对推行农业教育给予了政策及法律上的支持。之后,政府又多次颁布或修订了《农业法案》。1967年,英国教育和科学部颁布了《农业教育法令》,号召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农业教育。1986年,英国政府向议会提交了9823号教育白皮书,题为《教育与培训并重》,进一步强调要继续搞好普及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相协调。欧美国家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立法先行的方式较好地保证了农业教育的推进。这一做法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虽然法律和国家政策存在区别,但两者有紧密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是具有最大效力的国家政策。法律相对于政策来说规范更为明确,推行的手段更有力量,也更为稳定。所以,政策上升为法律后可以有国家强制力得到有力的推行,法律在执行过程中有民事、行政和刑事的制裁手段。因此,在我国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也只有通过立法先行的方式才能保障有效有力地实施农业教育。


  2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鼓励多元参与经费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若缺乏财政支持必将成为空中楼阁。由于人力资源开发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看存在人员流失风险,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结果的正外部性,因此,仅靠人力资源使用者来投资开发人力资源将存在动力不足问题。更重要的是,农业人力资源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是各国城乡差异的结果,因此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政府应从财政投入、综合管理和统一调配的角度负责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美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由联邦教育部和农业部负责,虽然两个部门各有分工,但是在为农业教育争取争取经费方面都各尽所能。美国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不具体管理农业、工业等各专业类高等教育,其主要职能是依据相关法律,保证人人能有平等机会上学,制定联邦政府对学生的资助政策(每年提供学生贷款基金为500亿美元左右)和提供研究经费;监督各州教育的实施。通过专门立项拨款来促进和调控高等教育,如设立信息网络建设和远程教学项目。


  联邦政府农业部的主要职能是通过项目向各州立大学的试验站和推广站提供经费(每年10亿美元左右),进行社会对农科学生需求量以及可提供就业机会的分析统计。向国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以争取国会拨款、为农学院争取生源;通过举办研讨班和教学立项等办法来引导学校的改革;为农科专业学生提供奖学金等。除了政府作为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美国的第三部门――各种教育协会和农协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性协会有美国教育协会、赠地学院和州立大学联合会以及地区协会等,主要任务是代表成员院校到国会游说,争取通过有利于教育的立法,而不是指导如何办学;专业性协会有农学协会,实际上起着一定的对农业教育的管理作用。协会制定专业设置标准,对农学院定期评估,联邦政府的奖贷学金要在通过协会的评估后才能获得。


  大量第三部门的存在有效地补充了政府职能所不及之处。同样,为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各部门每年为农村职业教育下拨了大量经费,如德国大学,他们2002年投入在农业教学及研究的经费就有4.653亿欧元。而且,联邦各州政府每年还必须投入大龄费用以支付农村职业教育系统的人事、校舍建设和维修、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费用。通过有效的财政分级负责制度,德国政府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经费来源,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而且,德国政府积极鼓励个人或企业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捐助,增加农村职业教育经费。德国实行的“双元制”职业培训的经费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负担,其中企业承担约3/4。企业所承担的培训包括培训设备、培训人员工资、受培训人的津贴和社会保险费。企业培训受到国家的鼓励,培训费可以免交利润税。职业学校的费用由州政府负担,学校建设费用由地方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负担,日常开支由地方政府负担。


  澳大利亚把职业技能培训放到提高公民劳动力素质,保证国民经济高质量、高效率运作的高度来认识。国家专门设立了“教育、培训就业与青年事务部”(DEEF)和“国家职业培训局”(ANTA),实施规范有序的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政府对农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非常支持,以墨尔本TAFE学院――农业与畜牧业培训部为例(TAFE是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的英文简称),学院90%的经费由政府拨给,各大农场主和企业也非常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10%的经费由农场主和企业资助。


  澳大利亚政府为支持农业,在其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澳大利亚农业行动方案》中指出,政府的目标是减少干预,向农业生产者、加工者及出口商提供自主经营权,由其自行决定产业的未来发展。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从生产加工包括研究与开发到交通运输、市场准入和市场开发涉及27个政府和由政府资助的有关机构。


  3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学习者实践技能的培养


  德国职业教育具有注重培养学生谋生能力的特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它有着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工业革命兴起的过程中,重视对青年人传授“实用”知识。尤其是二战后全国大规模地办教育。职业教育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德国,中学毕业后不谋求上大学资格的年轻人通常决定接受一种职业教育,在“双元制”中进行培训。所谓“双元制”教育是指企业中的实践培训与职业学校的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对青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同样如此,农业的职业培训也像工业及手工业一样实行“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加强对青年人的农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学徒每周3-4天在农业企业里实习,1-2天在职业学校里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3年培训结束后通过由行业协会组织的结业考试,获得专业人员的合格证书。学生在3年的农业企业学习中,会学习掌握各种专业生产、农业机械操作、农作物栽培与管理、畜禽饲养、疫病防冶等方面的技能。


  由于在农业企业、学校同时进行培训,学生在农业企业学习过程中,学到了本行业许多实际应用技能与课堂相比,这种培训方式特征鲜明。在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学校学生的新技术、新机械设备和培训方面也体现了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育思想。


  在法国,农业教育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多,时间较长,分布在各个年级的不同阶段进行。实习的地点可在农场、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处理工厂、研究所、农业管理部门或国外的有关单位农业渔业部还资助学生到国外实习的费用,而且还将不断提高资助金额。学生到国外实习不仅可以学习科学技术,而且还可接触当地的文明、文化,增长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为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打下基础。这种实习是直接接触生产,能更好地巩固和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


  由于学生直接参与第一线的劳动,亦受到实习机构的欢迎。学校不仅不用向机构支付费用,相反,实习机构要向实习生提供吃、住条件,有些机构还会给实习生支付一些生活补助费。因为实习生不仅是学习,而且是一位临时劳动者,能帮助实习机构完成一些工作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次的实习,撰写总结及论文,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并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现代化农业要求,走向社会。


  4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建立统一和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资格认证制度


  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资格认证制为人力资源的技能开发提供了能力要求和甑别的标准,同时该制度也提供了职业准入门槛设置的基础,它不仅有助于规范职业教育的培训内容和体系,也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职业技能学习动机。


  法国于1946年设立了数学、技术等文凭,1952年有了工业学习证书(工业研究证书),1954年又开设了经济、管理技术高中文凭。20世纪五六十年代,呈现出国家干预的技术教育快速增长、以及法国技术进步带来许多新工种等两大特点,职业教育文凭更加系统化。


  60年代后,对职业教育继续改革,义务学习年龄从13岁提高到16岁,有了学分分类,出现了“技术员证书、专业技术员证书、技术初中系列文凭、职业高中文凭、职业教育证书”等文凭。农业职业教育的资格认证制度也诞生于那一时期。农业职业高中学制为两年,颁发“农业职业能力证书”和“农业职业学习证书”两类文凭。全法有农民技术培训中心861个,每年举办各类农业培训6000次以上,加上地方一些专门机构和企业举办的培训达1.2万次,每年有5万多人接受各种培训。


  培训对象是面向义务教育后的青年,时间通常为两年。2/3的时间在雇主农场实习,1/3在农业培训中心学习。目的是使没有接受过农业教育、不具备农业生产经营知识的农民取得农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丰富农业生产者的专业知识;或者使参加农业生产经营1年以上并接受过一定农业教育的农民.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培训结业后授予“农业职业能力证书”。


  自1997年以来,16-25岁青年都可以通过培训获得“农业职业学习证书”、“农业职业高中汇考文凭”、“农业技术员证书”和“农业高级技术员证书”等农业职业技术文凭。澳、新两国均有相当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与学历教育相联系。澳大利亚国家资格系统称为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是资历、不同院校问学分转换、学科、证书、课程间的有效衔接。澳大利亚有3个教育培训系统:普通教育1-12年级、职业技能培训、高等教育,资格框架规定了各教育培训系统和其颁发的资格证书之间的关系。这种统一的证书制度和课程内容的模块式结构使职业技能培训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沟通;使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相联系,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思想。澳、新两国都有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其标准的制定均是由各行业组织拟定,提交政府认定的机构(新西兰为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局)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向全社会公布,各级培训机构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培训考核。澳大利亚政府相继颁布实施了国家资格及认证框架、国家培训认证框架、新型学徒制度等,由此形成了包括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内的培训资格认证及注册机制,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职业能力系统。


  5服务于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高等教育


  服务于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高等教育强调跨学科设置专业与市场导向美国在农业科学研究方面,通过建立各种跨学科、跨院系甚至跨校企的研究中心和研究室来推动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中的各种中心,大多数只是一个虚设的网络,一种合作的形式虽然这些中心不是实体组织,但可以把各学科的教授为解决共同研究目标集合起来。一些中心不仅与院系、学术界联系广泛,还与社会上的一些行业协会、企业合作,这些企业、协会作为中心成员并提供经费。例如,加州大学建立了农业问题中心、消费者研究中心、环境健康科学中心、全球环境变化国家研究所、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等l8个研究中心。其中设在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的加州食品和农业研究中心还组建了l7人的执委会,分别来自植物、动物、食品等不同院系和政府、企业及民间组织,该执委会负责协调政府、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合作,共同开展跨学科研究,自1991年成立以来,其研究领域不断深人拓展。


  德国各大学的农业专业以市场为导向,富有时代气息。比如,哥廷根大学农业科学系的马学,在传授马匹养殖的科学基础外,授课内容还包括关于马的体育运动及经济学知识;基尔大学的牛奶生产专业,传授牛奶及其衍生产品如奶酪、酸奶等产业链知识;而柏林鸿堡大学,则设有跨学系的有机农业学群;其它,还有营养科学、植物药理、乡村不动产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新兴的实用专业。德国农业学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专业跨学科综合设置。国民经济、企业管理学、基础社会学、法律等也在教学大纲之内,同时,学生还需具备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商业头脑及沟通合作能力。


  6欧美国家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体系的差异


  欧美国家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体系差异比较欧美各国农业教育中也体现出了各国不同的特点,这是由各国的农业和教育发展的历史路径所形成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农业院校的设置上。在美国,基本上不存在专门的农业大学,农业的高等教育依托于各个综合性大学,许多大学下设农学院或者是与农业相关的专业和研究所,比如美国的加州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就有不错的农业相关研究机构。


  而在美国的中学一级教育中,也很少有专门的农业职业学校。以公立高中为例,“美国的公立高中89%为综合高中,其中有的开设职业教育的专业或课程。其余11%又分为地方职业学校(半工半读)和全日制职业高中,数量大约各一半。”在11%的职业学校中,一部分开始农业相关的专业,或者仅开设相关课程而不设农业方面的专业。


  而在法国,设有专门的农业职业高中、农业技术高中,从农业技术高中毕业,还可以考取专门的农业高等学校。综合性大学里一般不设农业相关专业。在德国,农业职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农业职业学校、农业专业学校和高级农业专业学校,而在高等教育阶段,既有专门的农业专科大学,又有综合性大学中的农业科学院等机构。


  在英国,情况与德国有些类似,综合性大学内部设有农业相关学院,负责农业科研和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在各个县有专门的农学院,但是,农学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从属于某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和农业中学等一起组成了初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在12年的普通教育之后,有一个职业技能培训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在各种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学习各种职业技能,农业方面的职业技能也在选择范围内,高等教育中的农学教育主要由综合性大学来承担。在学校的性质上,各国之间也有差异。


  美国的农业高等教育依托于高校公立私立并存,但公立在数量上占优。法国的公立高等农业学院有25所,私立学院有7所,公立院校的规模和实力都强于私立院校。职业技术学校主要为公立,由农业部主管。而在德国和澳大利亚,有实力的综合性大学几乎都是公立,职业教育学校也以公办为主。上述差异概括如下表1。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体系,以政府为主作为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开发是关键。


  7欧美国家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的启示


  欧美国家农业的发达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法国、德国,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都不足总人口的5%,但是不但做到了主要农产品的基本自足,而且还大量出口其他国家,其单个农民的生产效率是惊人的。有资料显示,1950年时1个德国农民只能养活10人,而现在可以养活130人,正是由于举国上下都高度重视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创新,才使得德国从传统的农业弱国发展为现代农业强国。而其核心,便是先进教育体系培养出的高素质的德国农民。


  综合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是欧美国家良好得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造就了高素质的农业人才,从而成就了发达农业。但是,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它需要与其相配套的一系列措施,更需要站在时代前沿的一套先进理念。


  借鉴欧美国家农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经验,我国在农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实践中迫切需要下述环节:制定完善和有效的农业教育立法,以此从根本上确立农业教育的法律地位;政府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力量加强引导与鼓励,以此保证农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农业人力资源重视实用技能的养成,从而培养有用的农业人才;确立统一的农业人才资格认证体系,提高培训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紧跟市场需求开发农业人力资源,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当然,我国存在着与西方发达国家不甚一样的国情,比如,幅员广阔、地区差异极其突出;农业作业方式相对比较,集约化农场相对匮乏,农业的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长期人为的城乡差异导致农村人力资源享受到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明显落后于城市。因此,我国开发农业人力资源,必须在吸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农业教育,从而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实用型的与现代农业接轨的人力资源。本文来自《中国农业教育》杂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