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采编精致的护理教育论文范例鉴赏(共5篇)

2023-12-09 11: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对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护理教育干预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基础代谢性疾病。我国是糖尿病高发国家,文献报道[1]其综合发病率约为8.7%~11.6%,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胰岛素是现阶段临床治疗糖尿病最常用药物之一,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胰岛素使用率超过50%,但血糖达标率却不足35%,其原因与饮食控制不佳、胰岛素注射不规范等诸多因素有关[2]。该院近年来通过护理教育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正确注射取得良好效果,文章现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需长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具备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征,病例排除重大疾病患者及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视功能障碍等无法配合该研究者[3]。入选病例中,男45例,女55例,患者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63.6±7.4)岁,患者病程1~16年,平均病程(9.5±2.6)年。患者使用胰岛素笔为诺和笔或甘舒霖笔,使用胰岛素为门冬胰岛素30笔芯(诺和锐)、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或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使用针头为诺和针8mm×30G针头或东宝针6mm×31G针头。


  1.2方法


  根据患者胰岛素笔注射技术实际掌握情况及个体认知差异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教育内容及措施如下:①通过设置宣传栏、发放胰岛素治疗手册、播放图片、音像等向患者介绍胰岛素、胰岛素笔和胰岛素笔芯等,让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治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②依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将患者分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小讲课,主要讲授内容包括胰岛素笔芯保存及安装方法,胰岛素注射剂量、注射时间、注射部位、注射手法、针头更换频次等胰岛素笔相关注射知识,讲课内容要做到全面细致,讲课方法要遵循简单、通俗、易懂原则。必要者“一对一”教育,以保证患者充分掌握胰岛素笔注射技术的具体操作细节。同时,课下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学习和探讨,课上充分巩固并通过提问、小考等加深认识和理解;③由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示范教育。首先发放根据胰岛素注射流程设计的指导卡片,向患者详细讲解卡片内容,然后专科护士结合指导卡片手把手教授患者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示范教育要通过反复的观看和练习让患者熟练记住胰岛素注射流程及操作技术;④专科护士现场指导患者模拟注射,发现操作错误及时纠正,直到患者准确掌握胰岛素笔注射技术并能熟练操作。护理教育前后,以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胰岛素笔注射技术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护理干预效果。调查问卷的设计以《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能指南》(2011版)[4]为参照,主要内容为胰岛素相关认识和胰岛素笔注射技能。问卷均统一发放,当场收回,患者作答均在理解题意基础上进行,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3统计方法


  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显著提高,对胰岛素笔注射技术的掌握也显著增强,与护理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血糖控制方法之一。以胰岛素笔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是一项对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要求较强的技术操作。患者自我注射过程中存在针头重复使用、注射后停留时间短、不排气或排气时排液过多、胰岛素未混匀、未按标准计量及规定时间注射等诸多问题,这会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引起红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或增加注射部位疼痛感,影响患者依从性[5]。因此,胰岛素注射不仅要做到操作准确,也要符合无菌规范,对于既往无注射操作经验的一般糖尿病患者而言,准确、灵活的掌握该项技术难度很大。


  该研究中,护理干预前,患者对“注射前检查胰岛素性状、有效期”“避开脐周5cm”和“废弃针头丢在防刺穿容器内”“推注后按留10s”等条目的掌握率处于低水平,与杜娟[6]报道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情况相近,体现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的随意性,考虑可能与患者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对胰岛素笔注射治疗认识不足及缺乏家庭支持等因素有关。该研究给予患者的护理干预内容全面而系统,包括胰岛素识别、胰岛素笔芯安装及保存、胰岛素注射手法等诸多内容。护理教育方法则分普遍教育和针对性教育2种,以全面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的认知为目的,采取宣传、讲授、示范、模拟、实践等方法使患者真正理解并掌握胰岛素笔的使用操作,从而提高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显著提高,对胰岛素笔注射技术的掌握也显著增强,与护理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夏东霞、唐莉莉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7-8]。提示全面系统的给予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知识及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的护理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理解和掌握,对保证胰岛素治疗效果、提高注射安全性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新红

  第2篇: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分析


  糖尿病并发症中糖尿病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是下肢组织及足部被破坏,致病原因主要为血管病变、感染及神经病变等,很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致伤和致残[1]。针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度不够,一旦患病不受重视,会提升截肢的危险性。在糖尿病足预防中健康教育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具有足溃疡及高危险的情况,通过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程度,对造成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规避,提升足部的护理干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以此才能做好预防工作。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必须加强护理教育干预,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该院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护理教育干预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该研究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分析,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以下为分析过程和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8例进行分析,选取时间段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进行平均分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44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包括30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患者为78岁,最轻年齡患者为36岁,中位年龄为(53.6±14.6)岁,病程最长为18年,病程最短为3年,中位病程为(7.8±5.5)年;而同时予以护理教育干预的44例患者命名为研究组,包括31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患者为79岁,最轻年龄患者为34岁,中位年龄为(53.86±14.5)岁,病程最长为18年,病程最短为3年,中位病程为(8.27.8±4.6)年,统计学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基本信息(P>0.05),说明提升了此研究中对比数据可比性及参考价值。


  1.2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予以对照组患者,即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发症防治、病情的自我监测、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及运动指导、足部护理等,同时将健康知识手册发放给糖尿病患者[2]。护理教育干预予以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中,以促进患者认知能力的提升,转变患者的行为方式,教育原则为个性化、一对一。主要教育干预内容为:将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危害性及筛查的目的与方法向患者进行详细讲解,对足部护理的方法向患者进行示范;鞋和袜的选取原则及方法护理人员要用实物来进行说明和讲解,以便患者可以有形象的了解,对患者鞋子选择进行指导,告知患者鞋子要尽量柔软、宽头、厚底、大小要适宜。同时将脚趾甲的修剪的正确方法向患者进行示范和指导,可采用图片与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将糖尿病足的健康知识手册向患者进行发放,以便患者对之前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再次巩固;每隔3个月患者要到医院复诊,护理人员在患者复诊时,继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了解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认知能力,并了解患者日常的行为,尤其是足部护理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再次指导,以此促进患者行为方式的转变,做好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避免产生不良的影响。


  1.3评价指标


  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予以9个月的护理干预,干预后对2组患者的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血糖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


  1.4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和整理均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表示方法和验证方法分别为均数±标准差(x±s)和t值,计数资料表示方法和验证方法分别为[n(%)]和χ2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效果


  经不同护理干预,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血糖水平、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经问卷调查,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类疾病,很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一种,一旦重视度不够,会造成足部溃烂、截肢等严重后果产生,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鞋袜不合适,再加上行走,会对足部压力增加,导致足部溃疡形成,同时糖尿病患者足部丧失神经保护机制,骨突会导致溃疡加重,另外一个影响因素为运动神经病变,导致爪状趾畸形产生等[3]。糖尿病足中护理教育干预发挥着重要的预防作用,多数糖尿病患者会有足溃疡危险因素存在,但是因为对糖尿病足知识认知程度不够,只是对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进行关注,对血糖水平变化较为重视,对足部问题常常忽略[4]。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教育干预,可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能力,提升糖尿病足的重视度,以此将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重视足部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在护理过程中以预防为护理重点,预防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具有直接的关系,对患者进行护理教育干预,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正确护理足部,对鞋袜进行正确选择,脚趾甲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修剪,可将糖尿病足的发生率降低,以此达到预防的目的。该研究结果中显示,采用护理教育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效果更佳,不但有效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了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足预防中给予护理教育干预护理效果理想,可对足病进行预防,值得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加美

  第3篇:早期系统化护理教育干预措施在预防糖尿病足方面的应用效果


  DF是指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抑或是末梢血管病变,促使其足部或是下肢出现感染、深部组织受损或溃疡等症状[1]。其属于糖尿病的明显并发症,一旦处理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当,便会导致坏疽,严重者需做截肢治疗,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有学者[1]指出,护理干预对DF的发生具有延缓效果,但相关报道却较少。该文旨在分析早期系统化护理教育干预措施在预防DF方面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2013年2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20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每组103例。A组中,男62例,女41例;年龄范围是37~80岁,平均(62.35±8.62)岁;病程范围是2~15年,平均(12.35±2.32)年;其中,25例Ⅰ型糖尿病,78例Ⅱ型糖尿病。B组中,男67例,女36例;年龄范围是35~82岁,平均(62.84±8.92)岁;病程范围是3~14年,平均(11.05±2.61)年;其中,37例Ⅰ型糖尿病,66例Ⅱ型糖尿病。对比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B组给予常规护理教育干预,即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环境护理、常规检查护理等。A组给予早期系统化护理教育干预,具体为:①饮食干预:对患者的年龄、体重、体力活动能力和身高等基本资料做出综合分析,进而制定其每日的热量摄入量,并适当调整其饮食结构。②运动干预:患者的文化背景、病情程度、年龄、体质等存在差异,所以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选用科学的有氧运动,并在其耐受能力下逐渐加大难度。生活起居干预:为患者讲解戒酒戒烟的重要性,并叮嘱其保持皮肤、口腔、眼部和会阴清洁,避免细菌滋生。③情志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其情志状态,并利用移情易性等方式减少其对自身疾病的高度关注性,纠正其不良习惯。鼓励患者多参与病友会等集体活动,通过形式多样、气氛轻松的集体活动消除其内心焦虑感。同时引用成功病例,使其了解积极配合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④DF预防指导:叮嘱患者定期来院检查,保持足部清洁,指导患者和家属足部保护的措施和注意事项。洗足时应确保水温在合适范围(37~40℃),洗完后应擦干,特别注意趾间的擦干处理。不可使用电热器或是热水袋等物品直接暖足,禁止赤足。在穿鞋前需对鞋内进行检查,若有异物或异常应及时处理。穿戴合适的鞋袜,鞋底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质地柔软,偏厚。指导患者按摩足三里穴、涌泉穴和阳陵泉穴的正确方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出院后的5项足部护理知识掌握度,即防止足部损伤、足部常规检查、选用合适鞋袜、足部保护、足部运动疗法。每项20分,共100分,较好掌握为79~100分,一般掌握为58~78分,未掌握为0~57分。掌握度=较好掌握+一般掌握。评估随访12个月后,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落实情况,每项20分,共100分,较好落实为79~100分,一般落实为58~78分,未落实为0~57分。落实度=较好落实+一般落实。


  1.4统计方法


  数据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5项足部护理知识掌握度和足部护理知识落实度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5项足部护理知识掌握度


  出院后,A组的5项足部护理知识掌握度为97.09%,B组的掌握度为90.29%,A组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足部护理知识落实度


  随访12个月后,A组的足部护理知识落实度为98.06%,B组的落实度为91.26%,A组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治疗周期长,且较难治愈,其死亡率高居临床疾病的第4位[2]。DF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具有发病慢、较难控制等特点,是导致该病患者死亡的主要诱因。一旦发病,患者将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其日后生活。有数据表明,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下肢截肢者约为85%,足部溃疡者约为13%~16%,这是导致该病患者生活质量普遍低下的重要原因[3]。但是,虽然糖尿病患者本身存有的危险因素较复杂,却可以通过足部护理干预最大程度上避免其发生足部感染、溃疡等不良事件。所以,为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护理干预极为必要[4]。


  对于DF的预防护理重点在于护理教育,只有使糖尿病患者深切认识到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才可从根本上降低DF发生率。而DF预防护理教育符合中医学的未病先防以及已病防变理念,所以其科学性较强[5]。该文的护理教育措施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生活起居干预、情志护理干预和DF预防指导,旨在从饮食、运动、心态、生活习惯等几方面加强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饮食干预强调患者的科学饮食,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患者的身体情况确定其饮食构成,可防止因不当饮食导致DF发生[6]。运动干预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氧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方式,不仅可以缓解糖尿病症状,还可以增强其对细菌的抵抗力。生活起居干预则是为了督促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7]。情志护理干预可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用个性化的干预方式,进而消除其不良情绪,以乐观心态面对生活。DF预防指导从足部卫生、足部保护、穿合适鞋袜等不同方面提高患者的足部护理能力,可对DF疾病起到显著的防控作用。


  该实验发现,出院后,A组的5项足部护理知识掌握度(97.09%)高于B组(90.29%),对比差异有统计學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A组的足部护理知识落实度(98.06%)高于B组(91.26%),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早期系统化护理教育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DF的几率,并能提高其对DF的疾病掌握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可作为科学的DF预防干预措施进行推广。


  作者:周坤

  第4篇:中医护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的发展,人文关怀越来越受重视。在高职护理专业中,逐渐增设了护理人文、人际沟通等人文课程。但是,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应在专业课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充分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将人文理念贯穿在护生学习的始终,加强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注重培养其人文关怀能力,使护生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以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人文关怀。


  一、中医护理的人文关怀特点


  1.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蕴含人文精神


  中医护理历史悠久,与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中医学虽未明确将医、药、护进行区分,但是中医历来强调“三分治疗,七分调养”。“调养”即护理,所以中医护理实际上一直融合在中医体系内。早在原始社会,洞穴群居的人类就已形成“家庭式”的照护,达到减轻病痛的目的,后来提出了起居饮食护理、精神调摄、服药护理、养生和预防等。另外,中医史上还有一批具有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神医”。比如,东汉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每月初一、十五大开衙门,不问政事,在公堂上为百姓诊治疾病;明代李时珍,亲自采药、煎药,为患者喂药,关怀体贴病人;当代的邓铁涛、周仲瑛、朱良春等“国医大师”,他们品德高尚、医术高超,受社会广泛赞誉。


  2.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与整体护理的一致性


  中医护理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中医的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应把人看作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重视自然和社会对人生理、病理的影响。中医的整体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现代整体护理理念相一致。


  3.中医护理方法多样,注重情志护理


  中医护理方法包括生活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中医认为人的情志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怒伤肝、喜伤心、悲忧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临床护理时,可以通过疏导宣散、移情易性、情志相胜等方法,及时化解患者沮丧、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


  4.中医护理技术体现人文关怀


  中医护理技术丰富多样,如艾灸、推拿、拔罐、刮痧、耳穴、足疗、贴敷等,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安全性好、疗效独特、患者乐于接受等特点。选取合适的操作,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二、中医护理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


  1.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灵活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构建。介绍中医护理发展简史时,可通过小组讨论,收集介绍古今名中医悬壶济世的事迹,通过这些事迹,对护生进行感染和号召。中医护理方法,可用案例分析法,让护生针对具体患者,制订护理计划,给予生活上的照料,指导其饮食、煎药、服药,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中医护理操作时,可设置情境、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病房,进行拔罐、刮痧等护理操作,指导学生在操作前评估病情,协助患者摆放体位,保护患者隐私;操作中注意患者安全,询问患者感受;操作后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让护生学会耐心倾听,关注患者需求,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安排见习,护士言传身授


  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安排护生到中医院进行见习。医院病房的环境设置、病床布置、标牌文字、墙面展板,都蕴含着人文关怀的元素。同时,临床带教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使护生耳濡目染。


  3.走进社区,服务广大群众


  组织护生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如社区义诊活动,为社区群众进行健康宣教,开展推拿、拔罐、刮痧等操作。通过志愿服务,加强护生自我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文修养。


  4.及时评价,凸显人文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对护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在理论和操作考试中,加强人文考核;课程结束后,通过成绩分析、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人文教育的效果,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通过在中医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帮助护生强化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的病痛和需求,更好地照顾患者,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


  作者:吴卓

  第5篇:循证护理教育对高职护生护理科学观的影响研究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的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循证护理是从经验护理向科学化护理迈进的重要方法。高职护生作为技能型人才,将成为临床护理的一线主体,也是循证护理的实施者,其循证护理素质、护理质量和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育是促进循证护理实践和提高护理人员循证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措施。目前尚未有深入探讨循证护理教育课程对高职护生护理科学观影响的干预研究。本研究将循证护理教育引入高职护生教学过程中,研究其对护生护理科学观的影响,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我院大专三年制2014级937名护生中随机选择1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名。其中男生4名,女生112名,年龄18~21岁,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护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间护生的循证护理科学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研究方法


  1.干预方法


  实验组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中接受循证护理教育学习,时间为4个月。由具有循证护理知识并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进行授课教学,在日常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接触循证护理相关知识,教学采用讲授、演示、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教学法相结合。引导护生针对案例提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寻找循证证据,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鼓励护生多发言,强调循证护理与护理科学观的重要性,学会运用评判性思维参与到护理基础及操作的学习中。对照组接受学校现行的传统教学法。


  2.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对照组及实验组的护生干预前后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下面几个维度:(1)循证护理知识量表,主要是评估高职护生对循证护理科学的相关知识,如,以随机对照研究方式进行研究,其获得的结果循证等级最高。(2)文献综述的目的就是要从相关的研究中找出结论等,共8个条目。(3)循证护理态度量表,主要是评估高职护生对循证护理科学的看法,如,循证护理可增进临床管理的效能。(4)循证护理让护理服务更能顾及患者独特性等共7个条目。(5)循证护理行为量表,


  主要是评估高职护生对执行循证护理科学的频率,如研读文献时,“我会评论研究结果”“我会区分临床研究结果的证据等级”等共9个条目。根据维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统计方式。对循证护理知识采用二分法(对/错)测量,记分方式为答对给1分,答错0分,满分为8分。态度量表采用Liker四点计分法测量,分为:非常同意4分,同意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最后计分方式采总平均,分数越高表示态度越趋正向。行为量表采用Liker五点计分法测量,分为:总是5分,经常4分,有时候3分,不常2分,无1分,均为正向问法,最后采用总平均分计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生在临床护理学习时会较常以循证护理的步骤,思考及解决临床问题。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均数t检验,取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一)对照组学习前后比较


  学习4个月后,对照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前后比较,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实验组学习先后比较


  学习4个月后,实验组的循证护理科学观相较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三)对照组和实验组干预后的比较


  循证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三、讨论


  (一)循证护理教育能提高高职护生的循证素质


  循证护理知识、技能、态度及行为是循证护理的核心素质,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培养循证思维的基础。学校常规课程设置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人文拓展类课程,通过在校两年系统的课程学习,护生掌握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虽然,其中部分课程包含了相关循证知识,成为循证实践的基础,但护生不能自觉内化为循证护理的批判性思维。因此,本研究对实验组护生开展循证护理相关内容的培训,使护生在校期间即具备相关循证素质,为临床循证实践奠定基础;培训中聘请了资深的主讲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为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课程安排上考虑到授课对象为高职护生,知识结构局限,课程的学时数有限,故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选取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理论教学使护生掌握循证知识,实例练习使护生体验了循证护理过程,进一步巩固循证知识,提高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促進了护生循证素质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高职护生在没经过循证护理教育前,对循证护理知之甚少,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学习,缺乏科学精神和审慎的能力。而经过循证护理教育后,护生的循证护理科学观得到有效的提高,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生对循证护理理念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护理科学观形成了,对于培养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就变得相对轻松了。分析原因认为,循证护理教学可以启发护生的思维,从而更能主动学习,促进了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讨论、提问的授课方式,加强了逻辑思维,通过循证能更科学地为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另外,评判性思维能力不仅要具备灵活的逆向思维,而且更需要综合思维能力,而这些都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组织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确实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循证护理教育之后,护生自主学习性提高,会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拓展相关方面的知识。


  (二)循证护理教育实施中的注意点


  现今,我国循证护理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师生没有明确定位、师资力量薄弱、教法单一、缺乏相应的教材和考评方法等,学生在传统护理教育模式下缺乏评判性思维、缺乏循证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由于循证护理教育主要由教师实施,教师循证护理素质和循证护理意识的提高是搞好循证护理教育的关键。有研究表明,大专教师队伍中具有评判性思维精神的教师所占比例小于30%。故若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掌握循证护理知识,成为一个评判性思维者,以身作则,以循证护理教育改变护生传统的思维方式,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护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护理科学观。因此,我院应加强对护理专任教师循证能力的培养,通过临床顶岗实践、参加学术交流和脱产培训等,不断提高其循证护理素质,并将循证护理知识、临床证据渗透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使护生于前期教学即能领悟到循证护理的重要意义。当然,针对高职护生这个大群体,也要兼顾其本身知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性不高、接受知识慢、易受外界影响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改革、开发循证护理教材、规划循证护理基地等,提高护生学习兴趣,使护生学会并养成自我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慢慢形成评判性思维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护理科学观。


  作者:刘娉霞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