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反思论文范例鉴赏(共5篇)

2023-12-05 19: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让游戏为心理健康教育撑起一片天空


  一、现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遭遇瓶颈


  当今社会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特别是应试教育策略已经深入人心,片面重视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我们通过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有效使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


  二、心理游戏:探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曾称,游戏是儿童本质的自我发现,是人在幼时纯洁的精神产物,更是个人的生活和一切内部隐藏事物的自然生活样品。游戏是孩子们内在精神世界的映照,也使这种内在的表达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在散发过程,而且张扬、丰富、再生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一定会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需要我们的精心设计,并且将教育目的与计划潜移默化地结合到游戏的设计中去,让小学生不仅能体验到乐趣,还能受到熏陶与教育,慢慢的回归到心理相对健康的状态。


  1.心理游戏的特点分析。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能够放松、坦然地参与游戏,脱离平时学习中的紧张状态,自如地、不加修饰地流露自我和表现自我。


  游戏构建的情境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现实生活有距离感。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依照游戏框定的角色自行演绎,游离出自己在现实中的身份以及自己学习成绩的高下,同时品行操守在游戏当中已经不具备任何的评判意义,只要参与者能够淋漓尽致地入戏并且表达出真我,就足够赢得他人的悦纳与赞赏。同时,这种虚构的美丽情境可以让儿童在及其放松的状态下尽情诠释角色,为参与者提供发泄情绪的出口。


  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进入角色,情感放松,心灵放松,很自然的面对此时此刻的情境有自己的思考,而且善于跟著感觉走,适时的创新节目的部分内容,个性的一面得以真实的呈现;另一方面,游戏在互动交流中容易捕捉到一些新灵感、新发现,在无尽的哲学思想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心理游戏的定位要科学,而且要合理。保证学生在参与中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参与个体,允许“自由选择”和“自由加入与退出”,无须听从他人发号施令,有自主权、选择权,同样允许有拒绝权。


  2.心理游戏对学生人格塑造的积极影响。适应环境是指个体通过积极自我改变目前的生存状态,以获取间接满足的过程,同时还能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心理游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与周围环境快速建立起积极、良好的关系,较快融入到一个新环境中,摆脱最初的羞怯、拘谨与紧张。研究表明,若个体长期不与他人积极交往,一般会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只有与他人积极有效地沟通,慢慢强化沟通技巧,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竞争和合作不仅是个体实现成长和发展必需的两项基本素质,能够有效激发潜能,增加学生的热情度,更有动力去争取。而目标实现之后,则会进一步提升个体的信心和自我满足感。同时,在合作中,个体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互帮互助,使成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的合作乐趣和强大力量。


  三、游戏的分类


  1.情境扮演游戏。这类游戏非常受学生欢迎,类似于孩子们小时候的“过家家”。可根据课本中提供的内容为学生设计角色扮演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担任角色,并出场表演。此类游戏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激发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一路同行》游戏,由一位学生扮演盲人,另一位学生扮演指路者,帮助大家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刻体会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学着妥善处理集体之间的人际关系。无限量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情感和体验,设计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如《最佳配图》游戏,把学生分四组开展配图活动。在学生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互动中,鼓励学生迈出自己的天地,多听别人的见解,获得新的启迪。通过开展这类活动,学生能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寻找归属》、《松鼠搬家》游戏等,学生随着游戏的进行与环境的变化,不断离开原有小集体去寻找并适应新的小环境,在一次次的环境变化中,体会怎样与集体中的其他成员相处,从而为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增加动力。


  2.操作类游戏。对学生而言,感官对发展认知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无论现实生活还是日常的学习,他们除了用眼睛注视、用耳朵聆听、用嘴巴表达,还需要用脑思考、用手操作,以及如何和心灵对话。例如在《我说你画》、《撕纸》游戏中,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合作画一画、撕一撕,学生们兴致很高。它旨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增添游戏的色彩和情趣。


  四、游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游戏一旦与教学联系起来,教师就要了解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活动特点及兴趣爱好,将教材内容真正溶化在游戏活动中,确保学生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要明确目的要求,认真观看聆听教师的示范,从中了解游戏的规则,包括游戏道具和场地。另外,组织者提前准备好游戏的道具和场地,已有的教学工具也可以作为游戏道具加以利用,准备一些象征性的奖品。另外,教师还应根据游戏要求安排好相应的场地。


  2.游戏的领悟,生活的迁移。游戏结束后,组织者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而不是到此为止,要把在游戏中领悟到的意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如在教学《我和规则交朋友》这一课中,教师组织完游戏后引导学生:游戏有游戏的规则,学习有学习的规则,班级集体有班集体的规则。引导大家制定自己班的班级公约。


  普罗塔克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需要点燃的火种!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我们设计多种游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得认识、情感、行为的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色彩!


  作者:王文文等

  第2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1个性较强。中职学生处在一个思想养成时期,受到现代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个性都比较强,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每个学生的心理各不相同。例如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出现以我为中心的现象,造成同学之间不好沟通甚至于看不惯其他同学的做法,习惯了用自己的观点去要求别人,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不必要的争执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些学生心中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做事方面我行我素,争强好斗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


  1.2受社会消极情绪突出。中等职业学校较多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本身对学习就没有兴趣,有些甚至混日子。加上社会及家庭的影响,学校对纪律要求不严格,他们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对老师的教育根本就不当回事,按照自己的性质说话做事,对纪律要求相当逆反。


  1.3自我意识强烈。中职学校教育与其他学校的学习内容和环境是不一样的。中职学生注重于技术职业教育,相对其他学校比较开放,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多,接触的人也比较复杂。对于年纪相对比较小的学生来说,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风气影响,他们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且受家庭影响,相对难以接受其他学生自以为是,明显表现出相当突出的个性,对团队合作不感兴趣,"我就是天"的心理严重,我行我素。


  1.4性格障碍,缺乏自信心。性格方面的因素也是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如自私狭隘,为一点小事就与同学、伙伴斤斤计较闹意见,甚至是耿耿于怀;自大骄傲、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缺乏对别人的尊重;自卑怯懦型的学生则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等等。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科学对待心理问题。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心理暂时不平衡所致,并不一定是思想品德问题。如果我们都以思想品德有问题来评定学生,教育工作不仅没有实效,还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反抗,有时会造成学生终身的心理创伤。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不要急于给问题定性质,要细心了解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其心理动机,然后施以心理疏导和教育。


  2.2对学生的心理潜能和创造力进行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为提高民族素质,我们应加强重视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


  2.3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素质评价体系。确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素质评价体系是发挥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用效果的第三步,从预期与结果兩个端点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限定。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解决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传授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


  2.4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职业学校教师面对的是知识基础较差、思想较复杂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尊重和理解他们,深入学生当中,挖掘出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材施教。


  2.5教学内容结合职教特色和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体现职教特色,以职业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中具有代表性和共性的问题,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校过程中,实习实训频繁,大部分毕业之后将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较之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将更早面对就业压力。当前社会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建构和培养,更重要的是开展职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为学生更好的进行职业选择和就业适应做好准备。但是目前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处理上,职业心理教育常单独成章,不能与学习、成长等内容进行良好的融合。教师普遍认为职业心理教育应在职三年级重点开展,但三年级的学生基本都已在校外开始实习,因此,中职的职业心理教育普遍存在时间过短、方面过窄的现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职业教育学校自身的教育特点,学校和教师要多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确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是职业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让学生们的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


  作者:房婷

  第3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研活动案例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研活动与课堂教学一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朝气,也开始变得灵活和生动起来;形式上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单纯说教的少了,交流互动的多了。然而,在许多教研活动中,教师还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还是习惯于被“传授”,被“灌输”。即使有互动交流的环节,除了少数几个骨干教师能响应发言,更多的教师还是做了“旁观者”,很少积极参与。难道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无话可说吗?难道他们观看了别人的课堂之后没有一点的触动和思考吗?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教师没能积极参与到交流活动中?经过访谈调查,了解到教师们都有与别人交流教学方面问题的意愿,但大多数教师却未能真正积极参与讨论,原因主要是在于自己准备不够充分,怕在众多同行面前说不好。由此,通过认真反思自己的教研活动策划方案,意识到:活动主题在通知上的体现不够明确,以及没有给教师充分的“热身”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于是,对自己的教研活动策划做了如下的相应改变,案例如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研活动策划


  主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活动时间:一天


  前期准备:


  1.三周之前发出通知,说明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要求参会教师围绕主题先进行相关的资料积累和自学,并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2)你认为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哪里有优势?哪里存在不足?


  (3)如何改进?


  (安排意图:让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有备而来,带着自己的问题而来,带着自己的思考而来,为教研活动的全员参与打好基础。)


  2.请三位教师准备好公开课。


  3.选好三位骨干教师做小组长,要求他们合理调控,让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发言,并由组长现场指定各组的记录员。


  活动过程以及各环节的安排意图:


  上午


  1.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安排意图与反思:专家引领:讲述本次培训的主题。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形成理论层次的初步认识。)


  2.小组讨论:分别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展开讨论。


  A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B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C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安排意图与反思:1)同伴交流:利用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分组讨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不同学段中的实施,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理解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过渡。2)分组合作:利于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讨论与思考中。小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老师发言。)


  3.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安排意图与反思:经验交流共享。)


  4.作业布置:


  公布下午要上的三堂公开课的内容,要求听课教师选择其中一课,根据主题,进行简单的教学设计。


  (安排意图与反思:为下午的活动做好铺垫,让教师有备而来。将有效教学的理念融入教学设计的尝试。)


  下午


  1.听课:(三个学段的课,题目均为《学习合作》)


  (安排意图与反思:观摩课堂,从实践层面体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理论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发现问题与不足。)


  2.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专题,分别对三堂课进行自由点评。


  (安排意图与反思:不同教师对具体课堂问题的思考和争论,使大家对如何找到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有更好的认识。)


  3.教研员小结。


  (安排意图与反思:教研员的适时小结,使教师更加明确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理念主题鲜明地体现在课堂环节中。)


  4.作业布置:


  (1)教师选择其中的一堂课,围绕活动设计的主题,写出书面的评课材料。


  (2)小组长选择部分较好的材料的电子稿,上传到网上,鼓励教师浏览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安排意图与反思:教研主题活动外的延伸①书面评课的书写让教师整理了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主题的认识。②网络教研的方式使教研活动的参与面更广,而不局限于同一地域,教师研讨方式更加方便和灵活,而不局限于时间)


  活动后的反思:


  本次的活动策划着眼于活动前教师的准备,激发教师的问题意识,“有备”而来使教师觉得“有话可说”,而且“有话想说”,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其中,小组讨论热火朝天,整个活动过程中高潮迭起,达到了策划的初衷。而作业的布置和网络工具的使用使活动更具影响力,教研活动后期的延续性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教研活动同样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次教研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本次活动主题的策划是我事先所定,不一定就是学校教学中急需解决的或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有的小组的讨论偏离了所选定的主题;有的小组长调控不到位,使得个别教师发言时间过长,而部分教师没有发言机会等。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对今后的主题教研活动有了新的设想,拟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与加强。


  一、梳理问题,确立主题


  教研员与有关教师一起设计教研活动方案。由參与举行教研活动的学校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研员的参与下梳理出其中普遍存在的、并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教研活动的主体还是教师,如果可能的话,也可让教师自己主导教研活动。教师对教研的需要与要求,教师自己最清楚,但有些教研活动是教师“被活动”,主要还是教研员的“单向相思”或“一厢情愿”所致。至于教研活动安排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更需要听取和吸收有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二、教学实践,课堂观察


  根据研究主题,确定课堂观察角度,设计科学的课堂观察量表。在听课之前,将参加活动的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安排不同的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统计,如上课教师的教学步骤设计、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教师提出哪些问题、师生互动的形式及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等等。这样让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并能从各方面针对教研主题进行思考。同时,观察的角度更细致,就避免了教师发言时出现漫无边际,占用过多时间,甚至脱离主题的现象。


  三、评课反思,行为跟进


  评课时,先由各观察小组就本组的观察视角进行组内讨论,将数据汇总,以此说明该教师在课堂教学背后持有怎样的教学理念,并提出需要在哪些地方加以改进。接着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交流。然后安排从学生视角收集信息的小组做效果分析。最后,教研员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并将其中存在的问题细化,分若干小题,做为活动后教师参与网上交流的论坛主题。


  在这样的主题教研活动中,每一位教师既能以“旁观者更清”的优势去观察和评价其他教师乃至一个学校的学科教学,同时也在接受其他教师的具体反馈,而且从中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欠缺和忽视的部分。对这些出现的信息的分析和反思不仅是教师本人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也将随着教师教学观念和实际教学行为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教师所在学校的学科教学。


  总之,在设计教研活动方案时,要保证教研互动的时间,要组织到位、要求明确、环境宽松,打造生动活泼互动氛围,才能使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作者:朱海

  第3篇:小学进城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应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调查显示,农村儿童有心理障碍的占20%,有一半的留守儿童表现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这些心理问题是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全社会要关注并及时地解决,这样留守儿童心理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更加和谐。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探究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


  方法。


  一、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监护人教育不当,学校教育不足,社会环境不良等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造成极大的缺失。从而表现为:自卑、孤僻、不愿交往、性格与行为偏差、逆反心理严重等。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首先,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教育目标体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体系。学校素质教育的大系统中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子系统。从纵向来看,要建立一套系列目标,体现出心理教育和发展的层次性、阶段性。每一个年级的心理教育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育突出特点和针对性。从横向来看,各科教学目标中也应该突出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整体性、协同性。


  其次,应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科学测试和综合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班级和年级,对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心理特点、心理状态及发展倾向进行科学测定,再根据测定的結果综合分析,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在日常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这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会真正地助力于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


  第三,要掌握健康心理的培养方法。


  (1)沟通说服教育法。留守儿童最缺失的是父母的关爱,即使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沟通的方式很多,可以回家看孩子,也可以通过电话、信件、微信语音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留守儿童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在学习和生活中也经常犯错误,学校和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出现的问题,恰当运用沟通交流的方式,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帮助他们转变其错误观念,从而对社会、集体和人际关系持有正确看法和态度,促进其健康成长。


  (2)榜样示范法。小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容易受来自同学、朋友以及社会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些是负面的,对孩子的发展有害。比如孩子去网吧玩游戏,晚上到社会上跟不务正业的人抽烟喝酒,这些不良行为都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因此,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影响出现问题的这些留守儿童,要让他们树立健康良好的观念。可以列举历史上的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让他们以这些人为榜样。再次,选择小说、影视、人物传记里的典型人物作范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模仿。


  总之,对进城务工子女,要让孩子心里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一直都关注和爱护他们,老师、亲人、朋友亦像他们父母一样关爱他们。我们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留守儿童”的花样年华将不再像草一样孤单。


  作者:吴守娥

  第4篇: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化,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成为小学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新时期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小学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参与构建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角色、知心朋友角色及心理健康医生角色高度融合起来,协调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学生以及其他各方教育力量,完善以小学班主任为主体的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缓解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的现象,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素质过硬的综合性人才。


  1初探小学阶段实施心理层面健康教育原则


  1.1原则之渗透性:通常来讲小学阶段中的学生还处于思考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而随着现今我国社会的变革以及更新,小学生往往会受到多种外界环境的干扰进而影响其心智发展,如果没有对小学生存在的各种不同心理问题予以及时矫正则很有可能会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还会对其处事能力以及性格发展等等方面带来消极作用。可以说小学生在年龄上还比较小不具备较为成熟判断能力,因此只有通过渗透的实际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对学生心理予以健康教育进而形成较好的教育效果。而该种具备渗透性的教育原则具有较强的传达力同时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1.2原则之针对性:一般心理层面上的健康教育如果仅仅是依据课本相关教育知识进行传授,往往会较为死板和空洞。而该种依托于书本的健康教育不具备目的性,反而是流于形式的一种教育,长久更不会达到相应的教育效果同时还让小学生较为反感。而在小学阶段实施心理层面健康教育则需要教师严格遵循针对性的实际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学生实际心理状况予以健康教育并将教育范围扩展到书本之外。


  1.3原则之榜样性:小学是学生学校教育的最初场所,在阶段中小学生往往会由于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等等出现相应心理问题。而刚刚进入到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通过模仿来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而作为其主要模仿对象的小学教师,要想潜移默化对其相关心理问题予以有效矫正就需要从自身做起,通过树立榜样进而达到一种模范效应,促进小学生在以教师作为学习榜样的同时逐渐化解心理问题。


  2探析班主任日常工作渗透心理层面健康教育方法


  2.1心理层面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完全可以将心理层面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针对小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接受知识传授,因此利用时间较为充足的教学活动进行健康教育渗透不仅较为重要而且也是较为明智的教育手段。具体来讲,班主任可以在语文相关教学活动中将著名人物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心理层面健康教育予以充分结合,向小学生宣传遇到困难需要积极的克服困难,而不是在困难面前变成小懦夫,进而及时将小学生遭遇困难存在的胆小以及消极应对心理予以纠正。再比如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予以心理层面健康教育的良好渗透,班主任在和任课教师予以教学沟通的基础上,针对普遍小学生存在的厌学心理予以纠正,在数学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主动提问环节以及学生分组讨论等环节,进而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热情的同时将其厌学心理较好纠正。


  2.2心理层面健康教育渗透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还可以将心理层面健康教育渗透在不同班级活动中,可以说在小学阶段中除了教学活动之外,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班级活动。而班级活动同样是班主任有效渗透心理层面健康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例如在开展班级手工活动中鼓励小学生积极和其他小伙伴合作完成手工學习任务,加强小学生和伙伴共同完成活动的积极性,而在此过程中则可以调整部分小学生存在的孤僻心理,促进其多多与其他小学生接触进而形成活泼开朗的健康性格。再比如在开展班级绘画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将较为优秀的绘画作品予以展现,并对班级所有学生予以绘画鼓励,促进一些存在自卑心理的小学生能够不断在绘画中提高自信心,进而在培养其自信心的时候对其健康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2.3心理层面健康教育渗透在师生关系中:班主任除了将心理层面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以及班级相关活动之外,还可以将其渗透在师生关系中。具体来讲,小学生在校期间较长时间能够和班主任以及各学科教师接触,因此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各科教师都需要良好利用师生关系。班主任需要和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层面健康教育的讨论以及研究,在此基础上积极和小学生建立互动沟通关系,和小学生不仅成为学习上的伙伴,还需要成为生活上的伙伴。积极了解不同小学生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主动与小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针对其困扰问题予以心理方面的调节。通过有效沟通进而掌握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心理状况,一方面有利于小学生实际健康心理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班主任在后续工作中开展有效教学策略。进而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早日实现,更为小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3结束语


  综上分析可知,现今小学阶段的实际教学教育成为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而针对小学阶段来讲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不良影响进而产生不同心理问题,而针对该种状况在小学阶段开展并渗透心理层面健康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作为班主任来讲则需要将心理层面健康教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班级活动中有效渗透,更加需要良好利用师生关系的构建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帮助其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这也是现今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作者:陈巧绿

  第5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就包括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也应该帮助学生塑造成一个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满足时代需要的人才。而各种资料显示,由于各种压力的存在,学生现在的的心理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有必要担负起这一责任,将心理教育贯穿到课堂中去,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策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和指导。


  一、充分开发数学教材的思想教育因子,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而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直接而又重要,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工作,把自己良好的心态展现给学生。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精于专业,把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也才能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把兢兢业业的精神运用到学习上。教师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严谨,一丝不苟,对于一些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做到非常的精通,不能出现学生在请教的时候,教师对知识缺乏清晰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都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和对学业的态度。其次,教师要有意识的把数学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数学是抽象的,但数学课程同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凭借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有重要的意义,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同时,也可以提高数学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第三,教师也可以结合数学课堂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数学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在中国数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数学在新中国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尖端科技等等诸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可贵的是中国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杨乐等人对数学作出的贡献更是为世人所瞩目,在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穿插这些研究领域的成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社会性动机。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心理教育


  (一)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美国总统林肯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正面地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特别是对有自卑心理倾向的学生更应该这样做。教师只有不断地肯定自己的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才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与鼓励。经常在课堂上甚至作业本上试卷上给学生写上鼓励的话语,及时与学生交流。这时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观察与分析学生通过神情、语言反馈过来的信息,我欣喜的发现老师的话给了他们很大的鼓励,尤其是对学习求助无能者帮助更大。


  (三)积极引导学生的发展欲求。常常在课堂上发现一个爱出风头的学生,他们也许有时会影响了课堂的正常秩序。但是,我们细思量,不难发现,他们虽然成绩不是很优秀的,但他们恰恰是靠着这种好表现的心态维持着学习活动,老师要因势利导,利用这种表现来引导他们学习,不妨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机会。老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要给予他们参与的权利,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抓住教学契机,锻造健康人格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艰深的科目,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深入到微观世界,不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开始抬头,焦虑心理一日甚似一日。于是,不可避免地在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厌学、退缩、混日子等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矫正,防止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心理问题。进入紧张的竞争激烈的高中,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有些学生情况比较严重,必须寻找机会进行疏导。为了不让心理问题影响了复习与备考,我们总是相当重视考前心理疏导,教给良好的应试技巧,培养良好的考试心理。在平常的测试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创造一个紧张的氛围,紧张之后又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经历了这一松一驰,可以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当面临大考时,考前的心理辅导教育当然更加少不了,任何一场考试都是一场实弹演习,所以都要慎重对待;但每一场考试只要不是高考,又都是一场对自己实力的摸底,对自己知识结构的一次疏理,查漏补阙,考得不佳,正好可以暴露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及时弥补善莫大焉。在适当时机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节。


  四、教会学习,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面对高中艰深的数学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的努力事半功倍。笔者在观察研究中发现,许多学习心理问题生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成绩不良,学习成绩不良又导致学习心理不健康。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如何科学的分配注意力,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造等,不定期地开设了不同主题的学法指导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遵循学习规律和学習原则,进行预习、听课、记课堂笔记、复习等。更要针对数学尤其高中数学的特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法。


  作者:褚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