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的组织

2023-12-08 20: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前言


在知识经济背景与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虽然高校图书馆曾做过一些工作,但很有局限性,往往以信息检索教学为主,缺少全面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更高需求。首先,信息素质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网络环境下生存的需要。信息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的知识补充与重构,是在信息社会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需要,也是符合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信息素质教育有助于推动全社会信息化进程。具有信息素质的用户,既可以快速接受和使用信息产品,又可以创造新信息和增值信息,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第三,信息素质教育是教育创新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趋势。信息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等处于同等地位,是体现综合素质的重要元素。第四,信息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数字社会的基础。信息道德的提升,有助于维系良好的网络秩序和文明网络行为。


2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发展


2.1信息素质内涵


自信息素质概念20世纪70年代提出(Zurkowski,Paul,1974)后,曾经过数次补充与完善,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将其定义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后来曾被频繁引用。2000年美国高校与学术图书馆协会(ACRL)提出5个信息素质标准。我国钟志贤等认为信息素质包括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信息免疫等的能力。


信息素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智慧、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觉悟、信息潜能、信息心理,以及信息评价和过滤等能力。信息素质是一个动态概念,它由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各个要素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其内涵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2.2我国信息素质教育及研究概述


自信息素质概念提出以来,国外的研究从未间断,如“美国加州大学圣保罗分校信息素质课程”项目、美国的“2061规划”提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结合的观点。而我国信息素质教育及研究源于信息检索课,以教育部1984年的004号《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为主要标志。1992年高教司提出“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检索方法”。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000年辽宁省教育厅87号文件规定《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为高校公共必修课。2002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作出规定图书馆要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200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构建了网络培训体系,开始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贱探索。2005年清华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始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试图推出一个新的高校信息素质指标体系。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一些信息素质培养方法:


(1)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为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单一教学方法。它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曾起主导作用。(2)双向互导教育方法。即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又都是教育的客体,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咨询辅导和信息检索教学上。(3)图书馆合作教育。指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4)跨学科教育。指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注入相关的信息素质教育知识和技能。


从资料上看,许多研究局限于从理论上认知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性,缺乏对信息素质教育系统性的宏观规划和具体落实方案的探讨。教育活动也仅局限于图书馆范围,更多体现的是图书馆意识和检索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教育。而我国目前许多高校还在减少作为信息能力培养的信息检索课学时。所以,有必要对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组织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2.3我国信息素质现状实证分析


据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大学师范学院的问卷调查,仅有10%以下的学生了解信息素质内涵,约30%的学生获取专业信息有障碍,约90%的学生表示能遵守信息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80%以上的学生感到需要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据中国民航学院问卷统计,只有15.2%的学生能从网上主动获取信息,大多数学生依然没有掌握检索技巧,缺乏对本专业信息源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于检索结果不会归纳总结。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搜索自己所需的信息有时还不准确,效率不高。在佳木斯大学的调查统计中,有1/3以上的大学生还不具备信息有偿观念,有20%的学生认为法律保护网络信息知识产权可有可无,17%的学生则认为没有必要。北京师范大学的调查反映出:本科阶段信息能力课程普及不够,有些学生信息能力没有很大提高,而且本科与研究生的信息能力培养不连续。可见,高校学生信息素质有待提高,信息素质教育有待加强。


3信息素质教育的规划组织


3.1信息素质教育体系规划


信息素质教育应成为一门与其他学科既有一定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新学科,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采用分层次分段连续方式开展教育。要保证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以适应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首先,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应宏观调控,确立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其次,学校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学校统一教学规划中,具体规划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等,设置普及性的公共必修课和较高层次的专业选修课,课程难度应由低到高,下与中、小学信息课程相衔接,上要成为较高层次课程的基础。同时,积极培养和选拔师资,组建信息素质教研室。最后,由教研室负责落实教学内容,体现教育思想,达到教育目标。


3.2信息素质教育政策规划


(1)宏观层面信息素质教育有赖于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尽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教育部1998年发布)规定218个专业要“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育部2002年发布)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做了规定,但仍需出台专门的信息素质教育文件,明确教育范畴和教学最小比重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大学信息素质教育的规划与开展有一个具体的政策指导,甚至贯穿于社会整个教育体系中。


(2)学校层面学校应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指示,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目标,确定信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充分考虑循序渐进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具体落实课程的数量、分布、学分,甚至于教材编写、教师配备等。


3.3信息素质教育内容规划


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知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信息道德教育、网络认知习惯培养等核心内容:


(1)信息意识教育是指培养作为信息主体的社会个体成员对未知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自觉程度。它直接影响信息需求和认知行为。这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加强“信息就是财富”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对信息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养成信息思维习惯。图书馆意识同样是信息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2)信息知识教育是指有关信息的本质、特性、作用、规律、运用、规范和方法等基础知识的传授,包括信息理论知识、信息生产过程知识、信息传播知识、信息管理知识、信息产业知识、信息法律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


(3)信息能力教育是指有关信息获取、信息认知、信息加工、信息组织、信息评价、信息交流、信息协作、信息增值、信息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如学生通过掌握信息检索等基本技能,能在纷繁无序的信息海洋中筛选出自己所需信息,并合理运用于知识创新与学术活动中。


(4)信息道德是指有关调节信息创造者、传递者、使用者等社会信息个体之间行为规范的教育,包括信息伦理约束和信息法规控制两个方面。信息法律是信息伦理的底线,信息伦理能在人的思想深处起作用。一个有信息道德的人能在信息活动中自觉遵循一定的社会公德,主动维护信息领域的正常秩序。


(5)网络认知习惯培养是指关于网络用户在网络浏览和学习等过程中所具有的良好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法律有时无法控制人的网络意识和网络行为,而网络文化又能改变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模塑人的行为,使网络用户容易淡化或忘掉传统道德规范和自律意识,形成虚实交融的“自主”伦理。所以,要主动培育良好的网络认知习惯和网络文明,不断提高学生网上观察力、辨别力和免疫力。


3.4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规划


信息素质教育是要造就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意识、熟练的信息技能、自觉的信息道德、科学的认知习惯以及良好的信息表述能力的高素质学术群体和现代社会公民。通过接受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学生能够快速查找所需信息,有效评价和选择合适内容,自觉遵守相关法规,尊重原创信息,保护知识产权,明辨虚拟与现实的统一、资源共享与信息所有的区别、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对应等,最终将信息素质渗透到学习和研究中,使他们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3.5信息素质评价标准规划


信息素质标准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并达到培养目标提供可操作的基本依据。笔者受ACRL、ALA、澳大利亚高校图书馆委员会(CAUL)等标准的启发,初步规划出适合我国大学现状的信息素质标准基本框架(1)能够简练阐释信息基本理论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2)能够正确认识信息在学习、工作和科研等领域的作用。(3)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类型、性质和效用。(4)能够准确利用网络或手工等多种方法获取信息。(5)能够正确评价、合理利用和有效增值信息。(6)能够借助现代手段开发、组织、存取、传播原信息。(7)能够深入理解并认真履行与信息相关的法律、政策和道德。(8)能够辨证地认识资源共享与所有、虚拟与现实的对立统一。


4信息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的组织


4.1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根据我国高校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和培育目标的要求,建议采用“2+3”教育模式(“2”指两个层次,即较低层次的普及教育和较高层次的专门教育;“3”指3种方法,即课程教育、辅助教育和环境教育):


4.1.1层次教育可将多级分层教育方法应用于大学各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中。许多图书馆已经认识到把信息素质教育拓展为高低两级课程是必要而且可行的。首先,我国高校可以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教学为主线,逐渐面向低年级大学生开设相关的普及性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并将相关的基础课程列为综合类限选课程。如美国的奥尔巴尼(Albany)大学规定:所有低年级学生在安排的15门课程外必须选修一门信息素质课程并获得学分,而选修图书馆开设的课程不能超过总学分的四分之一。本层次教育目标以上述信息素质标准(1)至(4)条为评价依据。其次,对高年级学生开设若干门具有一定深度的信息课程,并规定达到所要求的最低学分。超出图书情报学框架的教育内容,需要各有关学科专业教师的支持,如网络开发技术、伦理学等。本层次教育目标以上述信息素质标准(5)至(8)条为评价依据。最后,根据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可附以多种形式的辅助教育和环境教育。


4.1.2课程教育开设信息素质培养的相关课程。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设置两个水平层次或3个水平层次的课程:较低层次的普通必修课程应在低年级完成,如信息素质概论、信息检索、因特网应用、知识产权、网络法规等课;而较高层次的信息课程应在大三完成,如信息技术、社会伦理、信息管理、信息组织、网络安全等课;最高层次的研究型课程应在研一完成,如信息评价理论、信息法学、信息传播学、信息人才等有关课程。通过信息检索等课程,可培养学生独立利用信息进行科研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而通过有关法律课程,可培养学生在信息活动中遵纪守法,以维护信息领域的正常秩序,促进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


4.1.3辅助教育配合课程教育采用的各种教育形式,其方法多种多样,如:(1)网络自助。它是利用CAI为学生创造的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非实时学习系统,可以包括辅导式、咨询式、练习式等学习模式。它把信息素质教育转化为一种积极的、自助的状态。学生可自行安排学习进程,使主动获取信息、探索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2)专题讲座。它具有权威性、新颖性、系统性和生动性,能够传播密集信息和系统知识,是重要的辅助教育手段之一,其内容涉及与信息有关的方方面面,能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和学术空气的同时,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强信息意识。(3)课题研究。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所进行的信息搜集、筛选、分析和运用等实贱中,能真正意识到信息的价值,并借此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4)咨询辅导。可以借助传统咨询或网络咨询,指导信息资源使用,培训信息能力,传送相关信息知识等。(5)宣传活动。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如网络发布、板报宣传、散发传单、开展辩论会、举办知识竞赛等,加强信息素质教育。


4.1.4环境教育信息素质教育环境涉及社会、学校和家庭。学校需要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等宣传媒体,积极宣传信息在经济、科研、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学校网络文化,为同学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把学生紧紧吸引在校园网络上,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4.2信息素质课程教学大纲总体框架


信息素质教学大纲主要涉及以下5个部分内容:(1)信息素质概论部分。涉及信息社会的特征及发展,信息的特征及作用,信息素质培养意义,信息道德基本范畴,相关传统伦理知识,互联网基础知识,科学的信息观念等。这部分教学内容要求至少36学时。(2)信息检索能力部分。包括信息资源类型与性质,信息检索基本方法,信息选择与利用技能等。这部分教学内容要求至少36学时。(3)信息开发能力部分。涉及信息收集与组织、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预测技术等。这部分教学内容要求至少54学时。(4)信息管理与传递能力部分。涉及信息管理理论、信息组织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这部分教学内容要求至少54学时。(5)信息道德修养部分。涉及信息法规、信息伦理及其理论等。这部分教学内容要求至少54学时。


4.3信息素质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4.3.1针对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层次和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配置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不可一概而论。


4.3.2目标性原则以总培养目标为框架,规定每个教学阶段和教育环节的具体培养目标。


4.3.3渐进性原则信息素质教育要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4.3.4实用性原则要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实用性知识,并学以致用。


4.3.5系统性原则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切忌支离破碎。


4.3.6效益性原则要兼顾技能效益和知识效益,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


4.3.7计划性原则与专业教育和社会需要等相协调,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长远规划。


4.3.8超前性原则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和事实上,还要适度选取预见性内容。


4.3.9最小努力原则信息素质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知识的学习,应轻而易举地被理解和掌握。


4.3.10合作性原则信息素质教学需要依靠图书馆馆员与教师合作,图书馆与院系合作,各机构之间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


4.4信息素质教学评价方法


信息素质教学主要可采用过程评价法和效果评价法,即直接通过评价教学活动过程评价其效果,或通过对比学生受教育前后信息素质的差异间接地进行教学评价。过程评价法比较成熟,而效果评价需要通过学生的试卷、实验和学术研究等方面来综合反映。将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总结经验、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只有将信息素质纳入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中,才能鼓励学生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接受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才能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才有利于建立健全其教学评价体系。


5结束语


信息素质教育是针对不同层次需求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需要纳入社会教育体系和整个教育过程中,需要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信息素质教育理论和方法,建立更加适合信息社会发展的教育规划和教育组织,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开发更先进的学校一社会一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继续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


作者:洪拓夷(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浙江湖州313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