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重构学生知识体系 从“画龙”走向“点睛”

2016-07-08 10: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从画龙点睛,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

 

  复习课的展开,通常是在一个单元结束时或一个阶段的复习。真正上好阶段性复习课教育,教师应不重复旧课,不均匀用力,根据平时的反馈积累,结合学生的弱点,注意突出基础知识,突出知识的重点和解决学生的难点。同时还力求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要把复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要给学生自主的教育教教学复习空间。如果说新授课是画龙,复习课则是点睛

 

  二、点睛之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学生主动出击,加强知识之间的横纵向联系,促进知识条理化

 

上复习课时需要对所学的零碎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整合,从不同角度的分类,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

 

但在知识的梳理时,由于复习的内容较多,关系复杂,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如果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的过程,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每人参与复习过程效果会截然不同。

 

  例如:在《整式》的复习课时,学生课前的活动任务是:系统梳理本章的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复习时从学生作业中挑选一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一个经过指导学生制作如下树型知识结构示意图:

 

  学生以整式的两个方面——概念和加减运算为主杆,引出整式的分类及整式加减运算的分枝,继而得出各个概念、法则等树叶,为了使知识不那么生硬,还配以小例题,这样将主要的知识点串连起来,用结构框图,改善了平铺式的教师展示模式,让学生主动出击,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小组合作寻找本阶段练习中的易错题,使知识清晰化

 

  错题是澄清概念的最好素材,因此认真地分析、矫正错例比盲目做题更有效率,有的时候反面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纠错的欲望。让学生通过复习课对知识盲点更清晰化。

 

  在错题整理时,我们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复习前让每个层次的同学搭配组成学习小组,都做一些的错题收集,整理错题笔记。在复习当天,选择几个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点评。第二,老师应自己也应建立教师教学学生易错本,以便摘录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题目,在学生错题展示后在演示文稿上加以补充练习并重点突破。

 

  ()一题多变与一题多解,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系统化不是复习的最终目的,它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例如《整式加减》复习中的变式设计:

 

  例1.x=1时,代数式ax3+bx-2=3;则当x=-1时,ax3+bx-2的值为多少?

 

  变式练习1:已知2x-y=3,那么1-4x+2y=( )

 重构学生知识体系 从“画龙”走向“点睛”

  问题比较简单,整体思想的体现,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给后面的问题搭台阶。变式练习2:若(1-3x)5=a0+a1x+a2x2+a3x3+a4x4+a5x5,则a0+a1+a2+a3+a4+a5=?

 

  问题较有难度,特殊值法的运用,让学生体会整体思想带来的简单化,体会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再例如:解方程组

 

  此例是一道一题多解的题,解题思路很重要性,思路不一样速度与准确度也就有不一样,在解方程方法介绍时具有较强的示范性。本例学生有如下三类解法:

 

  方法一:整理后代入消元

 

  解:去分母,去括号,最后原方程组可化为

 

  通过一题多解,寻找不同的解题途径,有利于知识、方法的融合贯通,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创造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渠道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多探讨,多争论,在复习课中能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完备性、深刻性。

 

  许多题目是从同一道题中演变过来的,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基本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题论题,那么遇上形式稍为变化的题,便束手无策,在复习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一题多解;2.一题多变;3.串联不同的问题;4.类比编题等。

 

  ()学生自我命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复习课之后,需布置适当课后作业,主要是与课堂所讲例题相对应的题目、错误率较高、章节重点的题目继续练习。只有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才能顺理成章,弄清各个知识点。但并不是直接布置作业,我要求每一个小组根据要求(易错点,重点)出一份含一个填空,一个选择题,一个大题小试卷,由课代表整理各小组形成试卷,试卷课后完成。不仅增加对数学复习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发挥主体性。

 

  总之,复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复习课的教学要始终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切实减轻作业负担,重视开发智力,专注培养能力,让复习课真正起到点睛之笔。

 

  作者: 来源:亚太教育 201620

 

  更多论文请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