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合作以“爱”和“易”为基柱,勾勒出合作建构关系图,强调“爱”是核心,“易”是方法,讲求二者相互统一,实现儿童身心发展,追求教育教学的本质。本文在此关系建构下,以留守儿童问题为例,专门分析了儿童教育合作的启示,阐述了合作能把爱激发出来,能生智生益,能创造对人类付出与奉献的人才。
一、合作的关系建构
(一)爱与易是合作的两个根基
取“爱”的原因:儿童合作伴随父母与学校的教与育,而在教育过程中,爱是教育的核心。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迅说过:“教育植根于爱。”[1]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2]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
取“易”的原因:儿童合作讲究方法技巧,无论生活共处,还是学习共进,合作必须讲求内外及时变化,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保持自我内在不变的原则,才能应对生活学习过程中合作的细微变化和剧烈变化。因此,变与不变就取易理之“易”来概括。
(二)爱与易分别在合作下的作用
取“爱”的作用:其作用即是与主观合作,追求真善美,是情商的核心体现,是合作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合作的正义取向。“爱”即是孔子阐述儒家思想核心“仁”之忠恕两义,其分别在《论语·雍也》中明确提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这两句话可以分析出:其一,自己幸福与成功,要虑及自我人生正确选择的主观心理,追求人类的真善美,用情商合理衡量,将人心比物心——要求善待自然生命,将人心比人心——要求善待社会成员。其二,自己发出的思维情感,要对其多加考量,遵守民主自愿的原则,与社会成员协调关系,和谐相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取“易”的作用:其作用即是与客观合作,学会应变处变,是智商的核心体现,是合作的关键形式,是保持合作进行的有效保障。任何个人和群体要与自我以外的客观因素合作,必须讲究方法技巧,使用智慧谋略,坚守合作核心原则,及时调整变化策略。
在合作中,一是坚守原则,谓之万变不离其宗,讲求政策原则性,能够固守合作的最高价值,使合作在有意义的前提下真正落到实处;二是调整策略,谓之以不变应万变,讲求方法灵活性,能够顺利打通合作的诸多关节,使合作在充分保障的前提下真正开展下去。
(三)将爱与易统一而论
一是以“爱”控“易”,即是合作必须保证恪守正道,来左右合作的方法策略,称之为合作名正言顺,心正诚孚。用“爱”的合作掌握“易”法,使合作不偏离正轨,向人类真正的福祉努力奋斗。二是“易”谋推“爱”,即是合作讲究方法策略推进以“爱”为根本的合作活动。个人与群体在合作过程中,不能是无知鲁莽和不讲究策略推进合作,要深思多虑,选择恰当方法,找准技巧措施,推动合作的具体实现。
二、儿童教育合作的启示——以留守儿童问题来分析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就是自身智力发展不成熟,脱离父母照顾后,不懂得与其他人建立起安全依恋的合作状态,更不懂得相互之间要构筑合作状态下彼此依存的责任与爱心。以2015年6月15日发生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4名留守儿童(一兄三妹)喝农药全部致死为例来分析。
事发前,四兄妹多次出现旷课、约好藏匿、不见外人等现象。四兄妹的各班主任和校长以及村干部进行总的11次家访,均遭遇了四兄妹闭门不见。而且,“在村里人眼中,4兄妹都是相对内向、孤僻的性格,不爱跟人多交流,走在路上遇到长辈会打声招呼,但并不会有更多的交谈。”[4]从这些可以看出,4名留守儿童极度缺乏合作意识,不与他人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合作状态。
如果究其根本,就会发现本质所在。“4名留守儿童的姨奶奶潘玲说‘爸爸妈妈要么都不在家,回家碰到一起就当着孩子的面吵架’”。[5]从该句可以分析得出:父母长期远离,儿童缺乏依恋的合作对象,合作意识几乎等于零;父母当着孩子面吵架,这说明合作产生了负面结果,合作双方都无法接受,启示孩子即使建立合作,也不会有爱的安全与温暖。又据,父母对四兄妹施以严重的家庭暴力,尤其是残忍对待老大。这说明与父母与他人建立合作,没有带来任何安全与关爱的结果,合作不可能正常合理建立起来。
(一)源于爱:合作生爱
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本身就没有爱的合作意识,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对孩子施以家庭暴力式教育,而在施以家庭暴力时,尤其对老大格外残忍。作为一兄三妹的13岁的老大,怎么去关爱三个妹妹。这些情况反映出夫妻无爱,成员无爱,夫妻、兄妹有合作,可是无本爱。因此儿童合作教育要从爱出发,监护人和儿童本身要在合作中培养爱,在合作中生爱。
(二)成于易:合作生益
合作取决于客观条件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的存在,抓住客观事实的本质,实际问题具体解决,区别对待各种具体问题;合作取决于主观因素,以自我为中心,相信和认可自己,注重自我内外方法调整,及时适应一切变化。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尊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要及时调整解决办法,应对包括生命安全在内的教育问题,适应农村留守儿童特殊性。上文提到毕节留守儿童事件,正好反证:如果父母家庭和一兄三妹及其邻居建立合作状态,调整多方策略,使用灵活方法,四名留守儿童不会轻易全部落难。
(三)归于成:合作生才
合作双方只有为彼此提供互相缺失的价值,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否则,合作无从谈起。因而,合作双方必须创造价值,而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合作方才能有机会造就为为对方服务的人。这个为对方服务的行为就是爱的具体表现——付出与奉献。进一步讲,公认的优秀人才绝不会是破坏和危及人类个体与群体的幸福目标的,而会是为人类个体与群体追求幸福目标做出巨大付出与奉献的人。因此,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最终目标就是造就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使个体生命中途夭折。
儿童教育合作始于爱,爱是最核心的合作要素。要保证爱的合作的实施,儿童及其监护人要采用“易”法。在这一过程中,爱是合作的核心,一旦合作就能把爱激发出来;“易”是方法技巧,一旦合作就能生智生益;“爱”与“易”的结合,一旦进入合作就能创造对人类付出与奉献的人才。
作者:刘建志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20期
更多论文请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