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因素分析

2016-06-29 14: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教师的人格品质、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仪表及讲课艺术等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师这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校的学习环境、管理水平、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水平、实验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教师素质与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极为关键。本文从分析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应注意的问题和正确的做法。

 

  一、教师的人格品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潜在因素

 

  相比中小学生时代,大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已成熟,但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仍然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教师的人格品质会对学生的社会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且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影响。因此,教师的品格形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潜在因素。通过在一定范围的学生群体内选择学习成绩优、中和较差学生的调查了解到,教师人格品质优秀对学生的人生理想和学习热情有正面激励作用的占了100%,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形象较差的对自己的学习有消极影响的也占了大多数。调查证实了教师的人格品质不仅影响着学生如何做人,在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等方面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不只是一台上课的机器,只注重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水平专业素养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习与实验指导、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指导、批改作业及答疑等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教学水平,进而影响其教学质量。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讲课时就可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学生从听课中获得的信息量也就大,并容易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博学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可使课题更具有实际意义,指导也更有针对性,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就更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会更大。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较低,其中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讲课时照本宣科,没有引申,也涉及不到所讲内容与本学科领域的联系和具体应用,学生感觉听这样的课很乏味,一些学生认为听这样的课与自己看书没有什么两样。教师的讲课没有吸引力,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教师之所以只能对着课件念,不能讲得更加深入和生动,也联系不上本学科的实际应用,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不够高,专业知识面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多不同的看法。例如:陈向明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部分;申继亮则是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及实践性知识;季苹立足体现新课程对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分为学科性知识和教育性知识;钟启泉则将其分为三类,即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本体性知识、以教育基础理论为主的条件性知识和以教育经验的升华为基础的实践性知识。这些不同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分析,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应该具备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教师的仪表和讲课艺术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间接因素

 

  1.教师的仪表与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对课堂教学质量也有间接的影响。教师在讲课时言行大方,声音清脆洪亮,会使学生感觉赏心悦目,听课的注意力集中,教师所讲的内容也就容易被接受。相反,如果教师精神状态不佳、不修边幅,或语音细小难辨,就容易使学生在听课时产生听觉和视觉干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这种因教师的仪表不佳而导致学生听课过程中受到干扰,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听课质量,还会造成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热情的下降。教师的形象光鲜亮丽,学生的到课率肯定不会低,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但是,教师不可能都是俊男美女,因此需要教师做到的是言行得体大方,衣着整洁,站在讲台上就要做到精神饱满,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充满着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课的效率才会提高。

 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因素分析

2.教师的讲课艺术与教学质量。教师讲课艺术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很重要。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四大家的素质,即具有表演艺术家的演讲才能、具有心理学家的观察能力、具有书法家的书写才能、具有作家的写作水平。作为教师不可能同时达到四大家的水平,但教师的演讲、观察、书写及写作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切实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虽然有热情,但讲课语音平平淡淡,没有节奏感,脸上也毫无表情,有的还是一口学生难懂的方言,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疲劳,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从而严重影响听课的质量。如果教师讲课时不但声音洪亮,且声音的高低及节奏的快慢错落有致,再配以恰当的形体动作,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听课时能一直保持高度的专注,通过听课所获得的信息量自然就大。

 

因此,教师平时应多观摩表演艺术家在演讲时的语音与形态,并将其溶入自己的课堂讲授中去。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讲授既定的教学内容,不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也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并分析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当发现有较多的学生对所讲内容有较多的疑惑或不感兴趣等情况时,应对自己的讲述内容做适当的调整。例如,当感觉到学生很难理解当前的讲述内容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按其学习的思维过程及时地调整讲述内容和顺序,以突出重点,方便学生理解;当感觉到学生对听课兴趣不浓时,除了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外,最好能按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提出几个问题,先让学生脑海里建立是什么?”“为什么?”等一些不定的知识,这不但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使学生通过听课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的板书布置合理,重点突出,字迹清晰秀美大方,也会使学生赏心悦目,抓住重点,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直接的帮助。现在教师讲课大都采用多媒体,但通常也要求教师将讲课的要点及难点说明等书写在黑板上,如果板书潦草难辨,同样也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理解。

 

因此,教师练好字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讲课过程中,其多媒体演示或板书条理清晰与否、重点是否突出,同样会影响教学质量。一些教师的多媒体或板书只是复制教材的内容,罗列教材上的标题,加上讲解时又是照本宣科,学生对这样的讲课很容易失去兴趣,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很差。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应具备应有的写作能力。教师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自己的教材是最好不过了。如果是选用他人编写的教材,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尽可能将课件内容编写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非多媒体课件讲课的教师,也应写好自己的讲稿。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或编写讲稿时,应注意按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顺序和重点。

 

  四、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源泉

 

教师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对象有发自内心的关爱,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就一定会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力求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源泉。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不仅要发自内心,而且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在一些细微处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在增进师生情谊的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间接因素。

 

作为任课教师对学生关心的自然流露,除了帮助解决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实际难题时表现出的耐心和不厌其烦外,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细节上的表现都可让学生感觉到。例如,有学生请病假时,询问一下学生的病情和病因等,这不仅会使生病的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也会让其他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又如,有学生没来上课,不应只是记上旷课了事,而是了解一下学生旷课的原因,若是因晚上上网、厌学等原因而旷课,就设法与该生联系,与之交流谈心;若是因打工而没来上课,则关心一下学生家庭是否很困难,与学生交流一下学习上如何弥补;等等。这些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是真真切切的关心。再如,当看到有几个或较多的学生在打瞌睡时,不闻不管或简单粗暴地将其叫醒都不是好的做法,用一句我得改行了,当催眠师吧来引起学生大笑的同时,既尽到了教师的责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醒了睡觉的学生,又不会引起学生的尴尬,让学生感觉到任课教师对学习氛围的严格要求。

 

  五、结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关爱学生,是一个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努力扩展知识领域、加深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注重仪表和讲课艺术、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也会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麻友良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2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