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教学中

2016-06-23 10: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文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把抛锚式教学模式引入古汉语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研究,主要对其进行理论体系的重构和应用价值的探讨,以期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古代汉语散发出新的生命力。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播和发展,古文化的魅力也在逐渐地被人发掘,当今对古代汉语的学习也进入了鼎盛时期。再加上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强调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在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在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全民阅读不断升温,古代汉语学习的春天随即到来。

 

古代汉语典籍荟萃,蕴含无穷的语言魅力,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它、关注它确实是众望所归。在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开设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教学模式都起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如今,新的教育理念——“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引入,更是为古代汉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古代汉语教学展现了别样的风采。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就是在变化多样的生活背景中,利用情景化教学技术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提高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从理论上来说,抛锚式教学其实就是设置一种学习的框架,让学生在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外部的学习环境做出一种反应。

 

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是真实的,学习效果在不断地迁移,使得学生对于古代汉语学习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在抛锚式教学中的核心要素是就是(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是需要围绕来进行的,在面对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创设的问题上,依靠的是故事情节,具体是技术的要求和大的环境。抛锚教学模式将教学当作一种技术利用,需要不断地提高对学习资源的利用,从多角度对问题的解决。大的环境强调的是有情节的、真实的宏观背景,在锚的问题上进行更深的拓展。对于学生,尤其是对高校的学生来说,有利于他们完善自己本身,提高文言素养,更好地完成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

 

  二、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抛锚式教学模式设计

 

大学生在学习了高中的诗词歌赋后,对于古代诗文的语言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关于古汉语知识点的学习,高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字词句的意思是什么,对古今字和通假字不加区分,凡是古今字一律按照通假字来掌握,这可能也是中等教育考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到了大学,学生不能再仅仅局限在这个问题是什么,更要探究为什么。而今天的大学生对于古文的学习,很难一下子就找到重点。如果我们把抛锚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古代汉语的教学之中,就可以设定问题,抛砖引玉,使学生很快地找到学习的突破口。在老师教学生学习文选之前,先把有关语言的知识点提出来,让学生作为理解文意的重点。比如《离骚》一文,首先课前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屈原》电影片段,了解是命运磨砺激荡了屈原的诗歌才情,让学生知晓这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悲壮的一生。

 

其次,介绍楚辞的题材形式及句法特点,让学生感悟我国浪漫主义的诗风。第三,课前请学生找出文中的语言知识点,比如:通假字、连绵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教师在课堂上疏通重要词语。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屈原,再读课文,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如此动人,除了真情实感,还得益于语言,你认为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润色语言,来表达情感的?先针对问题的设定,再围绕着问题阅读全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的印象,也就等于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古文那种吟叹的古调更感兴趣了,也对文言文的主旨的理解有着更好的促进。因此此次教学起到催化作用的就是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课程的内容设计上是要加入学生自身的想法,给予学生很多的鼓励和重视,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感受到古文的魅力。宋祁对《离骚》有很高的评价:《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由此可见,《离骚》不仅开辟了广阔的文学领域,也在语言锤炼方面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了《离骚》的前面章节,到了大学的《古代汉语》课程又要学习到此文的后面章节,老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思路,并且适时地将学生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去,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磨练对楚辞的喜爱,去主动探索古代语言的魅力。

 

  三、古代汉语教学中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中国古代语言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但需要我们对古文进行继承和学习,更要不断地补充新鲜的血液,以保证文化薪火代代相传。为此,我们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学习大量的古代语言作品,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难的就是学习古文的过程相当枯燥,所以要和场景、图片、视频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具体方法如下:

 

1.教学模块的设想。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不单单是让学生去学习文言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学习某一篇具体的文选,教师不能只是对考点的解释,要对学生进行辨别真伪知识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学生在学习人物传记的时候,考虑到的是其中有专业的术语,帝王将相侯的传记语言、格式和注解都各不相同,从哪些方面去进行分析,老师可以及时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并查阅相关的资料,之前有接触过类似的知识点也可以进行理解和记忆,以便快速进入对文本的分析。

 

比如说在讲《三国志》里边的文选时,我们可以联系三国时代的文化背景,让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评价历史人物。再引导学生课后观看由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堂》中如何品读三国,看这位学者如何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三国的历史。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实现

只有当大学生对三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会对那个时代英雄不论出处才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作为古汉语教师,在授课时要适时给予学生进行《三国志》思想观和寓意观的指导,引导学生看清楚作者在写作上的思想倾向性和表达的主要观点。像这样引入历史典故,利用创设情境介绍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正确评价英雄人物,用专家讲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辩证的认识观。当大学生具备这些文化积淀之后,再反过来阅读文选的时候,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式及修辞、训释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抛锚式教学模式所发挥的技术上的指导作用。

 

2.引导式教学法的应用。引导式教学是古代汉语教学中必备的一个环节。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是不但需要老师在知识上的指导,还要有学习方法上的引导,这样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是需要帮助的,查阅资料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有了老师教学方法的效仿,学生对语言点的分析和理解会更加的熟练,查阅相关资料也是手到擒来。比如在一篇文章中,有的时候学生仅仅局限在了某一段,某几段,对于文章的主体讲的是什么不清楚,对于个别的字词理解也很模糊,对其意思也很难做出有效的解释。此时老师的指导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语省略等一些技巧上的教授,对此有一定的识别度。

 

比如《鸿门宴》中,项王曰:沛公安在?”就是宾语前置。还有《涉江》中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表现出来的是定语后置,对于学生刚开始会受到现代汉语的限制,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作为教师,此时就要发挥引导作用。对于这一部分的语法知识,教师一定教给学生查找语法书的方法,可以指定几本参考书,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的概念和类型都弄清楚,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文选中去,这样大大地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只有积微成著,才可以不断加大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

 

3.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要想让学生对问题有全面的理解,最为有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直观而生动的案例,带领学生走进古人的世界中去。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人的生活,理解古人创作的动机,才会激发他们学习古汉语的兴趣和欲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适当播放一些与古人有关的视频。像央视电视台由今波所主持的《文化中国》栏目,运用动画和实拍相结合的方法,挖掘具有传承价值的古迹、文字、绘画、建筑、雕刻、艺术、传统技艺等文化遗产,演绎出贯穿全国的系列文化经典短片。其对历史人物的事迹和思想观点讲解得多而透,我们作老师就可以借力,借鉴这个栏目中有针对性的影像,为我们教学所用。比如:在讲《老子》文选的时候,里边的生涩难懂,特别是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思想,老师很难单纯的用说解的方式讲解清楚。在《文化中国》中,美国卡尔顿学院赵启光教授,打破老子哲学一贯的严肃难懂,以轻松幽默的语言,配以课堂上即兴创作的插图,图文并茂地道出了深邃渊博的老子智慧。赵教授讲的是老子哲学的大智慧”——“无为,而以我们小生活中的大智慧为例,告诉我们如何智慧地对待工作、经营生活、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让2500年前哲人的大智慧犹如汩汩甘泉直达现代人的心灵,也如一股上善若水的无形力量,引领我们于浮华中找到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这样的视频既能让学生通过领悟深邃的道理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得到了情感上的愉悦,让难懂的道家思想在顷刻间灰飞烟灭。这样的鲜活丰满的教学案例,大学生怎么会不感兴趣呢。在面对个人的求知欲上,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

 

古诗文中优美的语言既能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愉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古诗文的韵律之美,适合吟唱,现代辞曲家往往喜欢把它改编为诗歌。比如由琼瑶作词,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就是对《诗经·秦风·蒹葭》的改编,曲调没有使用中国古代的传统五音,却为作品增添了一分神秘的异域色彩,更好地体现了这个主题。说汉人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现代人取名字更是喜欢引经据典。如静姝之名就出自于《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表示娴静美丽的意思。甚至琼瑶本人的名字也取自于《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正是语言艺术所发挥的无穷魅力,才激起学生极大的读古书的热情,对古汉语的学习是越来越用心。

 

  四、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技巧

 

  抛锚式的教学模式是围绕着来进行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完成意识的建立。其中主要的过程有先是对背景的介绍,培养出学生对于古代汉语的人文素养,同时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也是其主要的目标,在面对学生学习和介绍古代汉语时,了解其背景是很有必要的,包括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诸多,在此背景下阅读文章,思考问题使现实感更具有逼真的效果。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抛砖引玉是为最佳策略。使得学生针对问题,有着自己积极的思考。

 

  1.教师要做好教学角色的转换。抛锚式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角色的转换,即教师应从专家学者的身份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应激励学生在探究事物时,去识别自己的问题和目的。学生不应该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需求者。在信息多元化时代,教育学生搜寻最佳的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使得学生提高自身涵养,掌握有效的方法。所以在平时,学生不能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教,自己在课下也要主动地去学,读古书、查阅古文资料,获取自己有可能需要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同学之间的请教也是不可少的,选取自己需要的,去除不需要的,再将不同的看法糅合在一起,是谓集大成者。这样对知识或者某个文章了解会更加独到,使得其思想和内涵更具深刻的价值。

 

2.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创设的情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大学生在古汉语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予以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自身的内在潜能。大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会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师在终结性评价过程中要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的观点进行印证和融合。这种方法不但能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还能让学生向更高层次目标发展。《礼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师也能在知识的整合中求同存异,逐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抛描式教学并不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能力来说是一个挑战,老师需要从传道者转变为学生的引路人,对于课堂活跃气氛的维护也会比以前困难,老师的教学计划也要随着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接受力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改进,增加趣味性和活跃性。所以,对老师的要求特别高,在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引导帮助。显然,抛锚式教学模式对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积极意义和借鉴作用。

 

  作者:杜永青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2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