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教学体制,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有必要对教育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索。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应该有效地改变仅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把研究创新学习方法与手段,做为重要内容。因为只有通过有效的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达到创新学习的境界,也才可能实现创新学习。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创新型学生
因为理念是行为的灵魂,她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而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将导致教育的失败,伤害我们的学生。我认为,要想更新教育观念,就要从教学结构上转变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创新教学。
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是教学结构中的四个基本要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学生而言,教师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没有教师的教学生就失去了方向,无法学到知识。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老师教会的,而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更谈不上创新学习了。教学的共同体变成了教的单一体,学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丧失殆尽,过去的教材也是一些理论性较强、脱离实际和现代科技发展的“繁难偏旧”的本本行为,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就更谈不上了。
比如上语文课就应当不受教材限制、不受学科限制、也不受40分钟限制。课堂上要充分地把学生看成主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张扬学生的优秀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要求学生“齐步走”,但要求学生“各自为战”,要巧妙地应用因材施教的原则。给学生科学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直面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形势,我一直深入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不断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对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应当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还应当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辅导者以及能力和个性的培养者;教学的重心应当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师应当树立“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的理念,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同学、对待周边的事物,既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使学习过程从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变为从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中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材应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开放性。
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播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互动即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究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这也就意味着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技术化和数字化是教师必须跨过的一道门槛。
二、教会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小学生往往从上一年级开始,便进入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的“注入式”模式,等上了初中、高中以后根本不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和学习规律,所以不彻底地废除“注入式教学法”,不但适应不了初、高中及大学的学习要求,而且走向社会也将是困难重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讲为什么要自学,以我的亲身体会和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的需要,讲清自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再讲怎样进行自学。在最近的几年教学实践中,每节新课,必有五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雷打不动、始终坚持。开始时,有一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根本自学不进去,就连读一遍本节课教材内容的耐心都没有,更谈不上找重点和疑点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付出了极大的耐心,“首次慢动,培养习惯,逐步加速,进入轨道”。在自学初期,我给学生讲自学的策略和自学方法,并附有自学提纲;到了一定的时期我对学生加以自学指导和自学检测;达到了一定程度后,我只给学生自学时间然后就进行自学检测。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又增加了自学后“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自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但懂得了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而且也学会了怎样沟通和如何表达;不但营造了学习氛围,而且也解决了很多自学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
然而,这个栏目的创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起初有个别学生认为这个教学环节是一种摆设,无实际意义,白浪费时间,所以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不活跃,甚至个别学生无事可做。为了让学生真心实意地参与此项活动,有一次我在上课时与学生进行了真情地沟通:“同学们,你们是否认为老师此项教学环节是故意摆样子呢?老师这样做是有目的的。第一,因为你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不会和父母交流,在学校不会和同学与老师进行交流,比较封闭自我,这样做不但不能适应生存,而且将来也无法走向社会。
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可以学会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当然回家后也能学会和父母亲进行交流,这样做不但可以增进了解加强感情上的沟通,而且也为走向社会打下基础。第二,可以学会合作学习,也可以体现出团队精神来。在现阶段,我们是特别需要团队精神的,就拿老师来说,我现在进行的教学和别人的不一样,是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备课是非常地费时,我多么想和我有一样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老师进行合作研究啊!只要大家分章分节地备课,然后综合在一起那将是一笔教学财富。这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未来的必然,是社会的文明和科技进步的象征,为此只要大家从我们这个讨论与交流栏目里,畅所欲言,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把不会的或不懂的提出来,再次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我们肯定能行……”。从此,我的课堂上讨论与研究的气氛慢慢浓起来了。
为了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每节课我都安排了“请同学们提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一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一些疑惑和没有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疑惑或没有解决的问题,我是十分重视的。一方面加以总结和肯定,同时我也给予鼓励和表扬。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为了真正解决自学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我又开辟了“讨论问题”的教学互动环节。
三、打造讨论问题的平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不论是在自学环节还是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疑点、难点或关键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增加了讨论问题的环节,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有时也进行激烈的辩论,气氛特别浓。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我也答不上来,但我并不感到尴尬,反而很高兴,我首先肯定并且表扬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尖锐性,同时也指出该问题所涉及的领域是哪部分的,在资料上、网上怎么查找。几年来,由于建立了讨论问题的平台,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但学生受益匪浅,我本人从中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四、指导学生审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魏书生老师常说:“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我想把这句话用到学习过程中来,完全也可以这样来说:“学习习惯决定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决定学习品质,学习品质决定现在的学习成绩和将来的发展。”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这是教会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一些问题中的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深深内涵,恰恰是分析现象或说明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大多数学生在平时审题时恰恰就不注意语速和找关键词,慌里慌张、丢三落四的读题,也根本不注意关键词语所涉猎的含义是什么,这样进行下去的解题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为了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我首先从读题的语速和找关键词语的训练开始。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如果平时在培养学生的习惯上下功夫,教会学生这方面的技能技巧,这对于学生来说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此不论在新课上还是在习题课中,我都是注重指导方法。通过几年来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总而言之,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研究,并不是按部就班,而是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从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入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课程进行整合,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习惯上做起,教会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从而达到真正的创新学习,使他们将来有大的发展。但愿我的教学体会能给同仁一些启示,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南新霞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