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绿春:双语教学助推民族教育发展

2016-05-13 10: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红河州绿春县境内,世居着哈尼、彝、瑶、傣、拉祜、汉6个民族,全县共有23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8.7%,其中哈尼族人口占87.4%。绿春教育起步晚、底子薄。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95所,专任教师2 064名,在校中小学生31 435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8.8%

 

  针对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的县情,结合学校自身教学实际,绿春县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汉语+少数民族语双语教学,比如在哈尼族村寨学校开展汉语+哈尼语双语教学、在彝族村寨学校开展汉语+彝语双语教学,着力破解当地少数民族学生因直接进入汉语教学环境而带来的教学难题,切实消除教育教学中的语言障碍。

 

  立足校本,搭建平台,深入开展双语教学活动

 

  科学谋划,保障双语教学有序开展。绿春县把实施双语教学作为推动民族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成立了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绿春县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广泛动员全县各中小学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坚持少数民族母语教学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并行并重,做到双语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案、有措施,拓展和延伸双语教学内容,有序推进双语教学工作。

 

  以点带面,着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近年来,绿春县不断规范和扩大双语教学覆盖面,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意见》要求,加快双语教学实施步伐,把位于哈尼族标准语音所在地的大兴镇大寨民族小学、地处彝族村寨的牛孔乡纳卡小学作为双语双文教学示范点,采取从小范围试点到大面积推行的方式,认真落实双语教学课时计划,充分使用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汉文、哈尼文互译对照教材,使双语教学呈现出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县166所学校推行双语教学模式,其中两所被列为云南省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学校。

 

  创设情境,营造双语教学浓厚氛围。丰富双语教学载体,切实把双语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传承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用双语沟通交流,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应用汉语水平创造良好的双语育人环境。例如,在校园醒目处悬挂或粘贴图文并茂且用汉、哈尼、彝3种文字标明的名言警句牌、标语等,借助校园广播平台进行双语播音解说,推广校园大课间操《乐作舞》,在民族节庆日开展双语主题演讲比赛、学唱民族歌曲《巴拉拉朵兜》《阿迷车》等,鼓励广大师生讲民族话、着民族装,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双语教学的实效性。

 

  注重培训,提升双语教师素质。以提高汉语授课能力为重点,强化双语教学技能为根本,采取外派学习与校本培训、集中培训与教师自学等相结合的方式,选派不同学科教师参加双语教学技能培训、国培计划等,不断提高受训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双语教师培训名额分配上,注重向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小学倾斜,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学校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双语教学的有机衔接奠定基础。强化双语教师职责,其双语教学量化考评成绩与绩效工资、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挂钩,激发双语教师工作活力,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仅去年,绿春县就开展了双语教学技能培训3次,培训双语教师216人。


 QQ截图20160513101838.jpg


  立足乡土,挖掘整理,确保双语教学取得实效

 

  加强督导,狠抓教研。为保证双语教学效果,绿春县教育局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学校检查督导,规范双语教学行为。加大调研力度,收集第一手资料,为稳步推进双语教学提供有效依据。通过送课下乡、教学能手大赛等方式,加强双语教研,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深入挖掘,全面整理。及时总结双语教学工作经验,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同时,注重双语教材建设及双语教学资源开发,齐力抢救濒危的民族语言、文字、民间文艺等,积极汲取乡土民族文化精髓,把最自然、最原始、最朴素、最本质、最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双语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目前,绿春县在各中小学推广了大课间哈尼乐作舞”;向省级申报了《神鼓舞》《棕扇舞》《同尼尼》等6项农村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项目,以及课题《红河南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服饰艺术文化进美术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已编印《绿春县民族民间美术》《绿春县民族舞蹈与音乐》两套乡土艺术教材,均用汉、哈尼两种文字互译对照编著,为双语教学发展提供了素材。

 

  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实施双语教学与艺术教育双推进,采用双语模式开展各类民族文化艺术活动。目前,绿春县被列为红河州唯一的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绿春一中被授予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大水沟中学、牛孔中心小学等4所学校被列为云南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整合项目,资源共享。以一网三通两平台项目建设为主体,加强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使双语教学向信息化迈进,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2015年以来,绿春县已建成3间录播教室、21间云课堂计算机教室,配备70套交互智能平板,录制47节优质课。

 

  提升质量,促进发展。通过多形式开展学习和宣传,进一步提高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并取得阶段性成绩,有效促进全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自实施双语教学以来,该县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学校,特别是双语教学示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明显提升。

 

  作者:石荣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