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创新路径

2015-12-13 11: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服装结构制图是中职院校服装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服装制图课程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服装市场的需要,也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服装制图课程的不足,从服装制图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入手,探讨了新形势下,中职院校服装制图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中职 服装 结构制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83-01
  1 传统服装制图教学特点
  首先,传统服装制图教学,大多重理论轻实践,按照陈旧的理论经验进行枯燥的理论讲述,将原本生动的课程边的呆板而单调,使学生熟背大量理论知识却在实际操作中无从下手。其次,服装制图教学本是一种实践课程,而传统教学在大量讲述理论知识时候,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其三,传统服装制图与现代服装市场相脱节,缺乏扩散性的创造性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无法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也不能充分发挥创造性,不能自觉适应市场,缺少创新型的服装设计类产品。
  2 新形势下,整合教学内容和教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服装制图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将教学与实际相联系是其基本特点,也是服装制图教学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径。
  首先,改进现有的服装制图课程内容。以前的服装多以实用为主,而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追求美观、新奇、独特等。服装制图由传统的按部就班,改为激发学生创造性为主,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制图,更重要的能够设计、创造性地做好服装制图。
  其次,改进教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服装结构制图》教材,多是按照基础理论知识,再到实际制图过程。这样,虽然使得整个知识结构成为一个体系,却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将本来很直观的课程变得枯燥空洞。而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实际动手能力强,学习习惯和理论学习能力存在诸多问题,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差,见到冗长的理论,只能让这些爱动手的学生晕晕欲睡。
  3 分段式教学方法,改灌输为引导
  (1)导入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某一门课程,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先对其产生浓厚的、持久的兴趣,在适当地进行指导和启发,则就能让学生很快登堂入门。利用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我们就能吸引学生对服装结构制图的兴趣。在课程开始阶段,可以先不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否则就是流于形式和普通化,不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而是在讲解之前,找出一些时尚服装图片,让学生先学会欣赏时装,激发学生自己制作的兴趣和自我渴求。
  (2)教授阶段。当学生有了迫切要求自己也能理解制图知识的渴望,并希望自己也能制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时进行讲解。这个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课程进度和教案的趣味性,千万不可因为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淡漠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应当以精简且通俗的语言,配以更加精彩的图片,让学生在理解中不断攀爬知识高峰。同时,舒缓结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其有压力但积极性不被打击。
  (3)模拟练习阶段。当理论知识讲授到一定阶段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一下,将理论适时融入实践。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吸收程度,及时补充重复学生还没有完全明白的课程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及时地不断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要在实践中,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其在未讲解之前,自己动脑创作,既让学生保持了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其制作设计潜能。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查找不足,不断努力进步。
  (4)探索创新阶段。一段课程结束后,学生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服装结构制图基础,让其不断重复复习、不断练习,熟练掌握已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温故而知新,也要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自学,甚至允许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评论、质疑,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4 进现代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1)随着现代教学设备的改进,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也有了新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给学生展现五彩缤纷的服装结构制图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借助多媒体而改进的教学方式主要是:①借用屏幕,将理论和款式图、成品样衣一同展现在同一个平面上,将直观形象图和抽象的理论结合,使学生对服装结构制图的系统理论知识容易理解。②运用短视频、录像等,播放知名服装设计师的演讲、制作过程,让学生首先对服装结构制图实际操作和今后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使之能够及早为自己的服装设计、制作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增强其学习的理性。③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国际上知名设计图或特色成品衣,并让学生从开始就树立起挑战现有服装界知名服装设计师的雄心壮志,并使其对优秀作品有较为直观的印象。此外,多媒体还能根据学生接受程度,适当重播、缓播或快播教案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2)多样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作为一门实用课程,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达到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制图。其实现方式主要有:①课堂内制图。教师可将不同类型的样衣展示在课堂上,由学生现场画制出来,在有限的时间,考察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②课堂外,以活动方式激励学生自觉参与制图。通过与学校相关组织沟通合作,举办各种类型的服装结构制图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乐趣中积极动脑动手。③交流式制图。邀请其他院校服装专业同学互相交流,合作制图。也可邀请知名服装制图师、企业样板师,观摩他们的先进制图方式,在他们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3)校企结合,让学生及早融入社会市场大熔炉。作为一门实用课程,学生学成后直接目的就是进入社会相关企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当前,很多学校的设备相对落后,与市场相脱节,使学生多学与企业所需相差甚远,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影响了这门实用课程的实用性。虽然有些学校采购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努力将教学贴近社会,但学校毕竟与企业有所差别,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也与到企业的实际操作截然不同。因此,实行校企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到企业去锻炼,使学生学习和丰富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氛围,培养学生在社会上接人待物的做人能力,既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能增强其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及早与市场衔接,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未来职业人。
  参考文献
  [1] 郭祖红.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质量[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7).
  [2] 陆洋.浅谈服装结构制图教学[J].教育学,2011(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